冷再生施工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47813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再生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冷再生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冷再生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冷再生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冷再生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再生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再生施工方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件冷再生试验段施工方案工程名称:106 国道濮阳境冀豫交界至濮范高速立交段改建工程( JPLM-1 )施工单位: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日期: 2013 年 5 月 30 日目录:1. 工程概况2. 实验目的3. 设计标准及压实度、规范要求4. 级配天然砂砾主要试验参数5. 实验段落及现状说明6. 编制依据7. 施工组织机构与机械设备8. 生产要求9. 就地冷再生施工方案、施工方法10. 保通方案11. 交通管制12. 质量保证措施13. 安全环保措施14. 文明施工措施首件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况106 国道濮阳境冀豫交界至濮范高速立交段改建工程,北起冀豫交界( K479+199),

2、沿现有 106 国道向南在乔崇町北( K480+110)偏离老路进行该线,向南绕过乔崇町村,在寨里村北( K482+370)回归现有 106 国道,路线向南经寨里、五花营、上马颊河,由姚村南、郭村庄再次与现有老路分离( K492+520)。二、 实验目的( 1) 材料检验: 检验填筑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2) 施工组织检验: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人员、机械之间的最佳组合。( 3) 收集数据:由试验段确定虚铺系数、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等,以及在此施工工艺下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方法。总结出的技术参数作为指导大面积施工控制的依据。三 、设计标准及压实度、规范要求(1)路面底基层设计标准:一级公路,计算行车

3、速度80kmh,路面设计宽度为(0.5+3.75*2+3.5+0.75) *2=24.5m。底基层冷再生宽度为 23.96m,路拱横坡 1.5%, 边坡 1:1.5 ;(2)距路基中心 0-7.2m 冷再生厚度: 25cm;7.2-11.78冷再生厚度:15cm;(3)冷再生水泥剂量老路为5%;加宽段 6%。( 4) 压实度的规范要求:不小于 97。( 5) 7 天抗压强度要求不小于 2.5mpa。四、主要试验参数主要试验参数 :老路段最大干密度为2.137g cm3,最佳含水量为37.8%。加宽段段最大干密度为2.086gcm ,最佳含水量为 8%。五、实验段落及现状说明( 1)K484+6

4、00-k484+800 长度 200m(半幅),于 2013 年 6 月 8日开始,当天完成。六、施工组织机构1、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负责业主和监理方面履行合同程序,并就工程的总体计划安排及分项工程的质量、进度进行统筹安排和控制, 对项目部的各项工作负全责。 技术总负责:负责项目全面技术,对施工技术及所有技术人员监督、管理。 现场施工技术人员: 负责在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的组织管理,铣刨拌和的速度、混合料均匀度、厚度、平整度等控制,各种压路机的碾压方式及碾压的遍数,从而为以后的正常施工提供有利的参数。 测量放线人员:负责现场的高程测量、放线,在施工结束后总结测量数据,从而确定摊铺宽度、松铺系

5、数等参数。 质检控制人员:在现场控制混合料搅拌的均匀程度、含水量及混合料的质量检测,对工序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验证,工程的报验,质量保证资料的汇总。七、生产要求根据路面原材料筛分情况, 满足设计级配要求。 根据击实试验结果,老路 :水 泥剂 量5%的结 合料干 密度最 大, 最大 干密度 为2.137g/cm 3,最佳含水量为7.8%。加宽段水泥剂量6%,最大干密度为 2.086g/cm3 , 最佳很水量 8%。在施工时根据天气情况增加 1-2 含水量。八、就地冷再生施工方案、施工方法1、主要材料及配比将原沥青路面及基层刨起取样, 将取样材料送试验室进行级配和强度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水泥掺量

6、。2、施工准备 施工放样:将原状路面进行复测,并将原道路高程进行调整,每 20m设中心桩及边桩;提前两天备好试验合格水泥。3、布水泥、水泥用量计算:老路段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设计剂量为5%,密 度 :2.137g/cm3厚 度 :0.25m每 平 米 水 泥 用 量 :0.25*2.137*0.05*1000=26.7125公斤。加宽段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6%。密度:2.086 g/cm3厚度0.15m每平米水泥用量:0.15*2.086*0.06*1000=18.774公斤。、打布水泥方格: 半幅宽度为 7.2m+4.58m=11.58m。纵向可分为 2.4*3+2.3*2 划分,根据每平米水

7、泥用量, 老路 5%水泥用量布控长度: 100/26.7125/2.4=1.56m 即老路 5%水泥用量布控为2.4*1.56; 老 路 4.5%水 泥用 量 布 控 长 度 :100/24.04125/2.4=1.73m即 老 路4.5% 水 泥 用 量 布 控 为2.4*1.73;加宽段布控长度 :100/18.774/2.3=2.32m ;即布控为2.3*2.32。、摊铺水泥:每个方格放足量合格的水泥两袋, 人工拆开封口,用推板刮匀。布水泥段落长度和冷再生铣刨机速度速度相适应,一般在冷再生前 60-80m,过长水泥将被风、或行车产生的气流刮走而造成损失。4、冷再生机铣刨与拌和 冷再生机推

8、动稀浆车或水车在原路面上进行。冷再生机进行速度应根据路面损坏情况和再生深度进行调整,一般为4m/mim-8m/min,使得铣刨后料的级配波动范围不大。网裂严重地段应降低再生机组行进速度,提高铣刨转子转速。 再生机后应有专人跟随,随时检查再生深度、水泥含量和含水量,并配合再生机操作员进行调整。 施工中再生深度的检查以向邻已经再生或原路面为标准,用钢纤刺入土中,测量其刺入深度,看深度是否合格。 应在作业面边缘固定导向线以帮助操作员。 若进行多刀施工时,应时刻注意搭接宽度,保证搭接宽度。 再生机后安排 4-5 人处理边线和清理混合料中的杂质以及每刀起始位置的余料,以防止影响纵向接缝、横向接缝、平整度

9、和再生材料的密实性。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合料的级配、再生深度、含水量、水泥用量、及水泥摊铺的均匀程度进行检测发现问题时,应停止施工,待问题解决后再继续施工。 每次再生长度以保证后续作业能正常进行为宜,应认真组织施工,使再生长度尽可能长些,以减少横向裂缝。一次(不停机)再生长度一般为 150m-250m。 每段再生结束后,应检查铣刨刀架、刀头,发现损坏立即更换。5、 碾压整形 根据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的不同,制定碾压方案,应使各部分碾压到的次数尽量相同,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 遍。 在再生机后应紧跟一台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初压 , 采用高幅低频进行压实 , 压实遍数应足以保证再生层底部 2/3

10、 厚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 , 钢轮压路机的工作速度不超过 3km/h。 在初压完成后 , 应立即用平地机整形。在直线段 , 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 ; 在平曲线段 , 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 必要时 , 再返回刮一遍。 对于局部低洼处 , 应用齿耙将其表层 5cm以上耙松 , 并用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平。 整形时应将高处料直接刮出路外, 不应形成薄层贴补现象。 在整形过程中 , 严禁任何车辆通行 , 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整形后 , 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 , 应立即用光轮压路机先以高幅低频振动模式后以低幅高频模式进行压实。 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 ,

11、由路肩向路中心碾时 , 应重叠 1/2 轮宽 , 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 , 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 , 即为一遍,一般需碾压 6-8 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 , 头两遍以采用 1.5-1.7km/h 为宜 , 以后宜采用 2.0-2.5km/h 。 严禁压路机在已经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应保证再生表面不受破坏。 碾压过程中 , 再生层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如水分蒸发过快 , 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 严禁大量洒水碾压。 碾压过程中 , 如“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 , 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 ( 加适量的水泥 ) 或用其他方法处理 , 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经过拌和、整形的水泥稳定就

12、地冷再生层,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 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同时没有明显轮迹。 在碾压结束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终平应仔细进行, 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除路外;对于局部低洼之处,不在进行找补,可留待铺筑沥青面层时处理。6、再生现场的实验控制 水泥剂量的控制:再生后现场及时取样,做 EDTA滴定试验,快速测定水泥含量及混合料拌和的均匀程度, 及时准确的对水泥剂量进行修正。 含水量的控制:再生后现场及时用酒精燃烧法做含水量试验,测定含水量, 计算用水量; 确定现场施工所得的最佳含水量是否与实验室内配合比设计规定的最佳含水量相符。7、接缝处的处理 纵向接缝的处理道路宽度 24m,纵向重叠较多时,半幅施工,一般重叠宽度为50-150mm,路面材料越厚,材料粒度越粗,重叠量越大;相邻两次作业间隔 12h 以上,重叠量应增加;在纵向接缝上,根据已建再生层的完成时间,改变水泥稀浆(或水)的喷入量;纵向接缝的位置应尽量避开慢行、重型车辆的轮迹。 横向接缝的处理应对所形成的横向接缝认真处理,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停机现象;停机超过水泥处凝时间, 再生机再次施工时, 必须将整个再生机后退至再生过的路段1.5m 的距离,并重新撒布水泥。8、调头处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