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47633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芦芽:芦苇的嫩芽B.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C.欲上:想逆江而上D.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描写的是时节的景物。(3)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4)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B.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C.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

2、联想。D.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夜书所见 宿新市徐公店宋叶绍翁 宋杨万里萧萧梧叶送寒声,篱落疏疏一径深,江上秋风动客情。树头花落未成阴。知有儿童挑促织,儿童急走追黄蝶,夜深篱落一灯明。飞入菜花无处寻。(注释)萧萧:形容风的声音。客情:旅客思乡的心情。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方也叫蛐蛐。篱落:围在院子外面的竹篱笆。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急走:奔跑着,快追。走,就是跑的意思。1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在干什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_2第一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3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在干什么

3、?做成功了吗?你怎么知道的?_4两首古诗中,都有对儿童活动的描写。你还读过其他描写儿童的诗句吗?试着再写出一两句,并说一说诗句表现了儿童怎样的特点。_3. 古诗阅读。绝句(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 ,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注释)逾:越发,更加。燃:燃烧。过:过去1联系诗句,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欲:_何日:_2朗读这首诗,并在诗中用“/”划分后两句的朗读节奏。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_、_、_、_四种景物,描绘出暮春时节_的江山美景图。4对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B.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C.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 课外阅读,回

4、答问题。一天只有一次清晨号手的金喇叭已经吹起,小鸟也唱着甜美的歌儿叫你。别再贪睡了, 别再留恋着梦里。你可知道,一个美好的日子等着你。花儿露出鲜艳的面孔向日出敬礼,树上的松鼠也正欢欣地跳跃。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你可知道,一个清新的日子等着你。请记着一一一天只有一次清晨,别让这可爱的时刻,像水消失在沙里。你,为什么不和太阳比赛早起?(1)下面的词语怎样搭配合适?用线连起来。 一轮明亮的日子一面鲜红的镜子一个清新的太阳(2)诗中“,”两句重复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3)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什么启发?5. 诗歌鉴赏。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古诗讲究对仗

5、。诗句中“迟日”对“_”,“江山丽”对“_”,“泥融”对“_”,“_”对“鸳鸯”。2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_和_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A视觉B嗅觉C听觉这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_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_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A静态B动态3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等景物。江山太阳花草鸳鸯春泥春风燕子沙滩4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写下来。春天白天渐长,春天的到来使江山显得更加秀丽;春风送来了阵阵醉人的花草香气。_,_。6. 日积月累。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_旧曾谙。

6、_红胜火,_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2解释这首词中加点的词。谙:_胜:_蓝:_3回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_7.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 )A.宋叶绍翁B.唐杜牧C.宋苏轼(2)诗中“坐”的意思是( )A.乘;搭B.背对着某一方向C.因为(3)“”应填的诗句是( )A.白云生处有人家B.白云深处有人家C.江上秋风动客情(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A.对深秋山林美景的喜爱B.对祖国的热爱C.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描写的是_季的景色。2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声色相间运用得十分巧妙。其中“动”指的是_,“静”指的是_,“声”指的是_,“色”指的是_。3对诗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空山”是指山中植被都消失了,“晚来秋”是说气候炎热,秋天来晚了。B.最后两句点明了山间是王孙们的心志所在。C.全诗反映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9. 理解课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内容填空。(1)饮湖上初晴后雨题目中的“饮”指_A.饮水;B.饮酒;C.饮茶;“湖”指_A.太湖;B.南湖;C.西湖。(2)望天门山采用的手法是_A、比喻B

8、、白描C、夸张10. 读下面的诗歌片段,完成练习。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1你从哪句诗里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呢?用横线画出来。2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画面呢?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到括号里。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在每一片叶子里(_)在每一朵小花上(_)在每一滴汗水里(_)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_)3对文中画线的诗句理解正确的是()A.

9、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C.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4小朋友,你留意过秋的声音吗?仿照片段的第一小节,试着写一写。秋的声音,在_,在_。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11. 课内阅读。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_。君看一叶舟,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告诉我们长江上的特产是_。描写渔人在江上捕鱼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3这首诗是_朝诗人_写的。诗中把_和_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_感情。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系藜沾(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10、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 )时的所见所闻。A.春日赏花B.夏日淋雨C.春日远足D.夏日游园(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 )的春天(双选)。A.草长莺飞B.生机勃勃C.色彩缤纷D.花红柳绿13. 古诗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1词语解释潋滟:。空蒙:。西子:。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_。3诗人抓住_季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14.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

11、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2)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B.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15. 课内小阅读。七夕今宵看碧霄,_。家家乞巧望秋月,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今宵_碧霄_4写出一二句诗的意思: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