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科目年级质量分析(孙莉红)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470332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科目年级质量分析(孙莉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科目年级质量分析(孙莉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科目年级质量分析(孙莉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科目年级质量分析(孙莉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科目年级质量分析(孙莉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科目年级质量分析(孙莉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科目年级质量分析(孙莉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1)试题结构:选择题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主观题3道大题,共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内容为必修四全书。(2)双项细目表:题号题型分值试题内容1选择2哲学的功能2选择2唯心主义3选择2意识的本质4选择2意识的作用5选择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6选择2认识论7选择2真理8选择2联系观9选择2系统优化方法10选择2事物发展的途径11选择2矛盾12选择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13选择2主要矛盾14选择2辩证否定观15选择2创新16选择2人民群众17选择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8选择2社会基本矛盾19选择2社会意识20选择2人生价值的实现2

2、1选择2认识的目的22选择2联系观23选择2从实际出发24选择2意识作用25主观题8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论)26(1)主观题12发展观(辩证法)26(2)主观题14社会历史观27(1)主观题1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生价值的实现27(2)开放性试题6开发类试题考查学生发散思维二、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 整体概况:考生人数:410人。平均分:52。最高分:88分,最低分:16分。良好率2.68%,及格率31.95%,低分率5.85%。2、 学科对比:从得分率看,得分率较低的是第2、3、5、6、7、10、13、15、16、17、18、20、21、23、26(1)、26(2)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主

3、要有唯心主义、意识的本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认识论、发展观、创新、矛盾观、社会历史观等相关知识。1哲学有正误之分、科学与非科学之别,源于实践的哲学并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对社会发展不一定起重要推动作用,A 项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 项错误;哲学揭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不提供具体的方法路径,C 项错误;“我们的哲学理想和哲学追求,就是要面向中国现实,用中国理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阐释了哲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作用,体现了哲学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2题中观点认为“某种神秘力量”决定世界万物,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4、。该观点把“理”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正确;“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都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把“绝对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 3“接触大量的新信息,这就使大脑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就会感觉时间很慢。反之,大脑感觉时间流逝很快”反映了时间的快慢是大脑的一种感知,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也说明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符合题意;意识源于客观存在,源于社会实践,错误;时间的快慢是客观的,并不是由接受新事物的多少决定的,错误。 故本题选 B。 4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西迁精神”属于意识,

5、不具有直接现实性,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变化有时先于社会存在,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错误;“西迁精神”属于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催人奋进,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为国奉献的实践中,能够指导实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正确。故本题选 D。 5材料中,今年两会在会议形式和聚焦的内容方面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两会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变。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意思是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正确;“风定花犹落”中“风定” 指静的状态,“花落”是动的,“鸣山更幽”则是以动写静,以鸟的鸣叫声来反衬山林

6、的幽静,可见,在这个画面中既有动,也有静,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正确;只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没体现事物的相对静止,排除;否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排除。故本题选 A。 6该研究团队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这表明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超越和发展,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正确;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错误;先进的实验器材有助于开展科研实践,但不是开展科研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排除。故本题选 B。 7耿美玉团队通过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得出全新认识,并

7、据此研制出原创新药,填补了该治疗领域 17 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这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正确;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已有认识的过程,但真理性的认识是不能被推翻的,错误;我国科研人员耿美玉团队通过 22 年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得出全新认识,这表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正确;否认了人能够认识和发现真理,错误。故本题选 A。8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事物并不都处在人为事物的联系中,错误;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同时依托智慧社区的平台建设,真正实现社区生活智慧化,这是在利用智能技术与资源、社区生活的联系,是在根据事

8、物固有的联系可以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也告诉我们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提升实践效果有重要意义,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尽管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错误。故本题选 C。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注重各方面优势叠加后的整体制度优势,而这种“优势叠加”所产生是把 1+1 变成 11 的宛如原子裂变的优势,这要求我们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提升系统整体功能,树立全局观念,要统筹考虑各个制度之间的联系,符合题意;应该是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部分,错误;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即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是有条件的,错误。故本题选 B。1

9、0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客观的,第二曲线指导企业避开发展的曲折性的说法错误,排除;企业发展要经历起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即为“第一曲线”),企业要得到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成熟期的巅峰之前进行“二次创新”(即为“第二曲线”),可见,这说明第二曲线印证了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企业的发展就是需要在不断的辩证否定中实现转型升级,正确;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错误。故本题选 C。11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不能转化,错误;“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的意思是善于治国理政的人,一旦发现弊端便会马上补

10、救,看到有漏洞存在就会立即填补,不会任由问题发展扩大,可见,这并未涉及矛盾的特殊性,也就不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排除;“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的意思是善于治国理政的人,一旦发现弊端便会马上补救,看到有漏洞存在就会立即填补,不会任由问题发展扩大,这说明事物是矛盾的,要正视矛盾,分析矛盾,用正确方法解决矛盾,同时也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顺时而动,因势而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1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材料中,示范区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为转型综合改革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表明

11、改革示范区的建立,体现了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经济发展的普遍性经验寓于特殊性“示范区试点”之中,正确;矛盾的普遍性是指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并不是稳定不变的,错误;总结发展的经验要坚持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错误。故本题选 A。13党中央坚持以整治“四风”为切入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整治“四风”中又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放在了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正确;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可见,中央坚持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放在了突出位置,这体现了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主次矛盾,没体现矛

12、盾主次方面,排除。故本题选 A。14当下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这表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符合题意;本题强调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涉及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排除;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错误。故本题选 C。15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要大力倡导技术创新,正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错误;辩证法在本质上讲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因此,

13、这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可见,这是大力倡导技术创新的唯物辩证法,正确;属于唯物论,排除。故本题选 B。16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正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但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引导者,错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错误。故本题选 D。17结合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今年我国政府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这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符合题意;社会意识随着社

14、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但没有客观物质性,错误。故本题选 C。18法律属于上层建筑,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法典的制定表明上层建筑要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没体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排除;材料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有的民法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可见,这说明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的调整起决定作用,正确;社会基本矛盾是客观的,不能消除,排除

15、。故本题选 B。19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整理和保护修复石窟资料、研究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并孕育了莫高精神,让莫高窟在戈壁中熠熠生辉。可见,莫高精神的形成是对敦煌人历史实践活动的精神升华,是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精神财富的表现,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此,莫高精神的形成是基于社会实践,而不是对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正确认识,错误;夸大了理想信念的作用,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B。20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而不是获得社会的认可,排除;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而不是基础,排除;入伍 34 年的王忠心,仅有初中文凭,精通 19 个导弹测控岗位,参加过 1500 余次实装操作训练、20 多次实弹发射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