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46887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 思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科目:语文教学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提供者:张良单位:天津市宝垠区林亭口高级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本课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这首诗是作者在饱受权贵的打击和 排斥后,被放出京。于是他寄情于求仙访道,然而政治上遭受失败的怨愤始终 郁积于怀。这首诗就他的“发愤之作”。意境雄伟,变化悄恍莫测,缤纷多采 的艺术形象,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想象是本诗的重要特色,向来为人传诵,被 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学习这首诗歌有助于学生理解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游历全国各地时的思 想情感的

2、变化,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注意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 .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2 .诵读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3 .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辩证学习不事权贵,追求自由的精神。二、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对诗歌鉴赏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让他们深入细致地去鉴赏诗歌还是比较困难的。古典诗词的学习是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 也是能力薄弱环节,教学中应从 诗歌鉴赏的基础入手;本单元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结合他们已掌握了 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对诗歌的一些常识,如“意象” “意境”等进行诵读教 学,要入乎其内,置身

3、诗境,也就是沉浸诗中,做到音读、意读、美读。以便 与诗人取得共鸣;同时还要出乎其外,与作品拉开一定的距离,以便更好地把 握作品。本节课就是要学以致用。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习诗歌,要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内容,深入诗境,体味情感。让学生 在品读的过程中领略诗歌中浪漫主义特色。真正能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主要采用的方法:吟诵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归纳。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 .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2 .欣赏浪漫主义手法: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构思。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同学们回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是一座山答,老师引导以学生较为太高,太飘渺,

4、所以世人都读不懂他并介绍:自信熟悉的知识导因此,李白在我们心目中就多种多样李白,失意李入,让学生能更么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李白是怎样的白,狂喜李白,呢?快地走进新课。柔情李白,不屈李白,侠客李白。二、作者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教师明确)李白(701 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有“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路行路难、蜀 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背景简述(教师明确)他印着“济苍生” “安社稷”的政治理想, 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 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 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

5、时他已四 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 中伤卜,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 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 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 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 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 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检查学生课下预习,请学生代表展示,其他同学 进行补充。检查学生课 卜预情况,进而 加深对文本的初 步把握。没有良 好课卜预习,是 没有语文的教学 的。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三、整体感知1.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山:所梦内容吟:吟唱。一说

6、古诗体裁,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 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歌 行体”:长歌行短歌行梁甫吟兵 车行游子吟秋浦歌琵琶行等)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2 .教师范读课文3 .正字音明字形请名同学 试读。并在读 后正字音明字 形,辨词义。学生齐读 并思考:全篇 每部分的大意 如何概括?诗歌题目易 懂学生对诗歌题 目的解析基本到 位,可让学生自 主解析,题目是 文章的眼睛,也 是最好的把握文 章的切入口。天姥(mH )瀛(y ng)州 刻(sh速读思考cn)溪 7录(1立)水谢公屐(j i )暝后回答。(m mg)殷(y in)岩泉 栗(1 i )深林匍(hong

7、)然鸾(lu m)回车魂悸(j i )觉(ju e )时4.辨词义(解释下列加线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栗深林兮惊层巅:虎鼓瑟兮风为马:失向来之烟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势拔五岳撞赤城:烟涛微茫信难求:4.全篇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教师明确: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入梦之由。第二部分(第2段),写梦中奇景。第三部分(第3段),写惊梦长叹。四、分层鉴赏诵读(一)诵读并分析第1段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 学生代表发言“谈瀛洲” ?师生点评明确:以字词句为切入点,易于把握,也能让学生从一“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

8、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点到整个画面。了一种强烈的诱惑。用“信难求”的瀛洲诗歌的情感是体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会领悟出来的,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带情吟诵不失为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一种可行而有效念头。的办法。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板书:入梦之由)(二)诵读并分析第2段1.说说第二段前两句中的“飞” “送”两字妙在哪里?学生代表发言师生点评本单元的学明确:“飞”用“夸张”,“送”用“拟人”,习指导便是“置描写出神入化,足见“飞”的何等迅速,身诗境,缘景明心情急切。“湖月”的何等有情。生动地表情,使学生入乎现了诗人“梦游”路上对吴越及天姥山的那种兴

9、奋、轻快、急切、神往之情。小结:第二段写梦入仙境 (板书:梦入仙境)(三)诵读并分析第3段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余的同学思考:学生知人论其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世,缘景明情。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 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 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学生代表发言师生点评明确:反映了诗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 性格特点。全诗前两段侧重对景物的描写, 最后一段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 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而这两句正是点睛之 笔,升华了诗歌主题。小结:第三段写出梦长叹 (板书:出梦长 叹)五、拓展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

10、作用?分组讨论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 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 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 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 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第一单元的知人论 世基础上,步入 情感态度环节。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 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 ”2、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思想的积极面与消极面。讨论明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 ”揭示主题,显示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 迈气概。消极面:古

11、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 青崖间”对人生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生活 的态度,反映了作者思想的消极面。六、总结全文,归纳主旨这首诗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 雄姿,以主要的笔墨借助想像描绘了梦游 天姥的情景,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浪漫主 义风格。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 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 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学生根据 课堂所学,根 据教师提示, 从诗歌内容, 表现的情感以 及诗歌创作手 法方面归纳总 结。归纳小结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全面的把握七、作业设置1、将将进酒与这首诗歌做比较,找出学生课下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作者自行完成作业表达感情的异同点,理解李白诗歌的创作

12、情感的表达方式特点。的转变。2、熟背全诗七、教学评价设计学习评价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等级自评小组评议教师评议课前准备好学具(计数器,知识卡片)A准备好;B、准备一种的;C、没有准备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A真正理解并掌握;B、初 步理解;C、参与有关活动善于与同学合作A能;R; C很少思维的条理性(有条理表达自 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 楚)A强;R 一般;3、不足思维的创造性(提出和别人不 同的问题,或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问题)A强;R 一般;C很少认真的学习态度(动口、动手、动脑)A认真;B、一般;C不认真加强信息科技素养A强;R 一般;C很少八、板书设计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手法:夸张、对比衬托

13、手法:浪漫主义特色想象、夸张情感:厌恶现实入梦缘由:天姥山一一高峻巍峨,神秘莫测梦游仙境:飞度镜湖一一幽静雅致(景)登山见闻一一雄奇迷离仙人登场神奇富丽(情)梦醒长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情)(主旨)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九.教学反思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极具美感,尤其体现在诗中梦游仙境意境美。教学设计为吟诵入境,带动讲解。由音读逐步进入到美读,渐入其境,可以 在先解意基础上进行品读。将朗诵技巧合为 6个字畅“涩”重”长短”, 具体而形象地将众多朗诵技巧融会在一起,在课堂上利用教师范读或播放名 家录音,学生体会,学生试读,巩固提高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结合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提 高朗读效果。在讲解的时候,以读带品,让学生在深入诵读的时候置身诗境。这种做法相较于以前的过于死板的分层阐述画面内容来说显得更加完整而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