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要做好衔接工作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461309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教学要做好衔接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数学教学要做好衔接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数学教学要做好衔接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教学要做好衔接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教学要做好衔接工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数学教学要做好初中衔接工作洪湖市第一中学印家军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必要性差异措施摘要: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进入高中后,不少学生不太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成绩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初中时的尖子生一下子变为学困生的情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针对高一学生这一情况,我对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

2、衔接,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等几个方面略述一些浅见。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变化原因的分析。初中数学主要是对数量关系作具体分析,侧重于运算和求解,数学概念也较直观,主要是以形象和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述,学习习惯于老师把各种问题建立其同意的模式后照搬照套。而高一刚开始就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的集合、映射与函数,形成一环扣一环的概念序列,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时不能适应。在平面几何中图像直观、准确,而立体几何则不然,其图形只能化成平面图形,再加上公理化的叙述结构,反证法的频繁出现,以及平面图形对立体几何图形带来的视觉上的障碍,增加了教材的难度,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同时,初中教材内容较少,在初中阶段

3、,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的特点,每个概念法则提出来后能有较长的时间进行巩固、消化。进入高一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明显增加,新的概念一个接一个,如高一从集合到映射,到函数的一般概念,函数的性质,最后是各种类型的练习题、习题(文氏图、分段函数、函数图象可以是点、射线、线段、曲线的一部分,图像的平移、对称、反射等等),学生感到应接不暇。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1、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内容,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新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有的内容删减了,有的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降低了要求。如二次函数在初中降低了要求,十字相乘法等已基本不提,使得高一学生

4、只要遇到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把繁琐的求根公式搬出来,这给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麻烦。为此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2、立足于高中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应注意以旧导新,以旧带新,新旧对比,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

5、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处理和知识铺垫,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3、充分利用数形结合(即几何直观的衔接)。我们知道,当人们开始接触某个数学问题时,在着手解决它之前必须先认识它,先要在头脑里形成与该问题相应的具体模型,出现某种现象,这种能力就是所谓的表象能力。在立体几何中,这种模型在“客观”上是某种“实物”,在主观上则是大脑中对该物的反映而形成的“形象”。直观图是对实物的直观性摹写,能帮助人们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以掌握点、线、面、体的关系。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的开始阶段,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要从点滴

6、入手培养能力,如点、线、面位置关系等的基本作图问题,都要做好画图的示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要充分运用实物、模型并结合语言进行直观性教学,让学生自备几块硬纸板,几根火柴棍(或铅笔)分别做平面和直线,多进行实际模型的观察,使学生通过直观图与模型的对照,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另外,要使学生们知道,数轴在确定不等式的解集时很直观,文氏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集合、对应、映射等概念。函数的性质用语言叙述是比较抽象的,但结合图象理解往往一目了然。总之,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好方法,要使学生认识并掌握它。4、引导与督促,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进入高中后的一部分学生往往

7、有松一口气的想法,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迎接更高更难的高中数学,学习上依赖性强;还有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意志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不断发展,接受暗示性逐渐减少,容易出现独断性,往往会固执己见而不能自制。针对这些心理特征,老师要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提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特别注意问题的设置,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高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衔接好学习方法: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

8、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 教给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阅读时,读不顺,读不细,读不实,读不准,所以老师千万别急,在这个衔接阶段,可以编出问题,引导阅读,如概念的叙述与理解,定理、命题

9、的方法与思路。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后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5、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困难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总之,搞好初中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是高一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也是必要的。这些做法是符合数学教学的整体改革精神,符合实际的。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ower byYOZOSOF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