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460024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摘要】目的评价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室壁运动的准确性。 方法 两个 月内两次测量3 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观和乳头肌水 平观的6个节段以及心尖四腔观的4个节段的室壁收缩快速射血期最大厚度、 舒张期末厚度和收缩期增厚率。结果两次测量结果显示,左室壁所有各节段 的收缩快速射血期最大厚度、舒张期末厚度和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的平均值均没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o 结论解剖M型超声技术测定左室壁各 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等指标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因此有可能用于准确定量分 析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解剖M型超声;左心室室壁运动

2、传统的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室壁运动和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 的诊断均存在不少的局限性。解剖”型(Ana to mic M mode,A MM)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新的后处理技术,对左室壁各节段都能进行定量分 析,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进一步的提高。本文采用AMM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 左室壁各节段的室壁增厚率以检测左室壁运动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连续3 0例因心绞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男18例,女12 例,年龄4 17 8岁,平均年龄5 9.29.2岁,体重67.71 1.2 kg,体表面积1 .730.18 m2,体重指数(BMI)2 4.592.90。有心房颤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

3、阻滞,严重瓣膜病变、 心包疾病或心肌病患者均已剔除。二、检查仪器与方法使用Vi vid 7 GE Medical Sys tem超声心动仪,探 头频率1.73.4MHz。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接受常规M 型,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同步心电图显示。采用胸骨旁左室短轴 二尖瓣水平观、乳头肌水平以及心尖四腔观中的二维图像并储存,然后进行图 像回放及处理分析。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的方法,将左心室室壁划分为17个节段,即除 心尖帽外,在二尖瓣水平和乳头肌水平短轴观中分别将左室壁划分为前间隔、 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和下间隔等6个节段,在心尖四腔观中将左室壁 划分为室间隔心尖段,侧壁心

4、尖段,室间隔中段,侧壁中段,室间隔基底段和 侧壁基底段等6个节段。本研究中,着重观察了二尖瓣水平短轴和乳头肌水平 短轴观中的12个节段,以及心尖四腔观中的室间隔中段和基底段、侧壁中段 和基底段等4个节段,室间隔心尖段和侧壁心尖段则因图像质量较差而未予分 析。启动AMM模式,使用3条和2条取样线分别在上述两个短轴和心尖四腔 观中分别通过前间隔一下侧壁,前侧壁一下间隔,前壁一下壁节段和室间隔中 段一侧壁中段,室间隔基底段一侧壁基底段,取样线尽量通过这些节段的中部 且垂直于心内膜面(图13)。测量各个节段的室壁收缩快速射血期最大厚 度和舒张期末厚度,并计算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取三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5、 室壁收缩期增厚率=(收缩期厚度一舒张期末厚度)F舒张期末厚度X10 0%。冠状动脉造影按标准方法进行,主要冠状动脉的内径减小5 0%时认为 有显著狭窄病变。三、统计分析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与客观性,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者和分析者不知道患 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两个月后取出图像进行第二次测量之前,不复习第一 次测量的结果。统计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包,数据用均值土标准差 (土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V0.05时认为差别有显 著意义。结果3 0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静息状态下均未见明显的节段性异常。其中2 3例患者有高血压史,6例患者有糖尿病史,9例患者有高血脂史,8例患者 有

6、吸烟史,10例患者有心脏病家族史。主要化验检查结果显示:空腹血糖(GLU) 5.981.71mmol/1,甘油三酯(TG) 1.670.63mmol/1,胆固醇(TC) 4.971.20mmo1/1。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 67.723.3ml,左室射血分数(LVEF)63.76.7%。3 0例患者两次测量时各节段的室壁收缩快速射血期厚度、舒张期末厚度 和收缩期增厚率测值见表1 3。结果显示,两次测量中各节段的室壁收缩快 速射血期最大厚度、舒张期末厚度和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的平均测值均没有显著 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传统的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室壁运动存在不少局限性】1

7、,2。常规M 型超声技术只有一条取样线,且该取样线的一端固定,只能探测室间隔和左室 后壁的运动状况。而二维超声心动图通常只能定性评价心内膜的运动状况,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感觉。解剖M型能显示左室短轴方向上的心肌运 动状况,与DTI技术有互补作用,并可在多个节段中实时定量分析心室壁的 运动以及室壁收缩期增厚率,从而帮助鉴别正常与异常节段】3。AMM超声心动图技术也称为任意角度M型或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是 一种新的后处理技术。它通过对存储在电影环路中的数字化二维图像原始像素 资料进行逐帧取样阅读和重建,在屏幕上显示与常规M型超声非常相似的图 像AMM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实时更

8、新并可调整取样线位置 以追踪移动中的结构;取样线可在3 6 0度范围内旋转,能保证取样线与所 观察心室壁结构的垂直,故测量更为准确,可重复性更好;取样线能够通过 常规M型超声无法显示的心室节段如左室侧壁等;可采用多条取样线,同时 对多个室壁节段的收缩运动进行定量分析2o早期研究显示应用AMM测量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2OS tr ot mann: 4等采用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进行旋转模块的实验研究,发现 在取样线角度校正0.05),胸骨旁乳头肌 水平短轴观和心尖四腔观各节段中的测量结果重复性更好。因此,本研究显 示,采用AMM超声技术评价左室壁各个节段的收缩功能是切实可行的,其测 量结果具有较

9、好的可重复性。AMM技术分析左室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缺点是时间分辨率受制 于二维图像,因此与常规M型相比,图像常常不如常规M型那样清晰。但通过 对实时动态图像的仔细观察,大多数心肌节段仍然能够得到质量比较满意的图 像。随着全数字化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AMM的图像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 从而为辅助诊断冠心病患者的节段性心肌缺血或梗死提供更大的帮助。【参考文献】1. Lindner JR, Kaul S. Assessmen t of myocardial viabi lity with t wo dim 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magne t ic res

10、onance imaging. J Nucl Cardiol, 1996,3 ( 2 ):1 6 7 8 22.MeleD,Pedii niL, AlboniP,et al.AnatomicM mode:a new technique forquantitativeassessmentof left ventricularsize andfunc tion.AmJ Cardiol,1998,8 1(12A):82853. Strotm ann JM, Hatle L, Sut herlandGR., et al. Doppler myocardial imag ing in the asses

11、smen t of normal and is chemic myocardial func tionpas t, presen t and fut ure. Int J Cardiovasc Im aging. 2001,17 (2):89 984. Strotm ann JM, Escobar Kvitting J P, Wilkenshoff UM, et al. Ana to mic fu ncti onA compara tive in vivo and in v itro study of both fundamen tal and se cond harmonic imaging

12、 modes. J Am Soc Echocardiogr,1999, 12 (5):300 3075. Pierard LA, Ashman JK, Olds tadB, et al. Dimensional quan ti fica tion of cardiac ana tomy, uti lizing ana tom ical M mode, a new pos t processing te chnique uses on high frame rate t wo d imensional dig it ally st ored cineloop s. Eur Hear tJ, 1995,16 (suppl):5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