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论文浅析风水理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借鉴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459120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文化论文浅析风水理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文化论文浅析风水理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文化论文浅析风水理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筑文化论文浅析风水理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文化论文浅析风水理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文化论文浅析风水理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借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文化论文:浅析风水理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借鉴【摘 要】风水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居住区规划设计有着广阔市场和良好前景,同时现在的居住区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小区规划、居住文化、风水文化的角度, 详细阐述了和谐人居社区的建设,旨在研究风水理论的同时实现特色的居住环境的营造。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风水理论1. 风水之本源 风水术源渊流长,历代沿革,有不少名称,除叫风水之外,还有堪舆、卜宅、相宅、青乌、表襄、形法、阴阳、地理、山水之术等名称 。因此,要真正理解风水理论就必需先从它的定义谈起。风水术是中国古代一种有关建筑环境基址选择与规划设计的理

2、论,又称“地理学”。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瞩目,但其建筑美学、设计思想等深层次系统缺乏,恰恰是风水的术学中记载了规划、设计、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建筑的辉煌助有一臂之力。古代风水师也承担了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的角色。研究风水渊源、沿革、流派、宗旨、方法及其成就,关联了中国古代城市、村镇、住宅、陵墓等,其中包括地理、地质、生态、小气候、绿化、建筑群及外部空间设计、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课题。 风水理论的基本取向,特别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也就是说,人要以自然为本,人类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风水不仅把人看作是

3、自然的一部分,更把大地本身看成一个富有灵性的有机体,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协调 。这种大地有机自然观,既是风水思想的核心,也是东方传统哲学的精华。 2. 风水理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借鉴研究 随着城市设计理念的普及和深入,居住区文化内涵越来越被看重,那种完全孤立的“封闭的”城市总体风格之外的住宅设计将越来越不为科学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容许。只有建立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地的地域文化的居住区,充分利用风水理论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营造具有中国个性文化特征居住区,下面从风水的七大实用原则,来分析风水在设计规划中的借鉴指导作用,它屏弃了风水中的迷信玄异的内容,用自然科学的理解方式在规划设计中去实践运

4、用风水。 2.1 “天人合一”原则。 这一原则是从事规划设计的整体指导思想,以此来保证规划的整体性。一个完整的景观规划设计它可能包括方方面面,但无论程序多么复杂,内容多么纷繁,到最后它必需是一个相互之间关联着的整体。我们要形成的整体就可以从风水中得到启发。风水讲究“天人合一”,就是主张天和人既对立又统一,两者之间的关系要不断进行调整,使之协调与和谐。这主要表现为既要改造自然,又要顺应自然;只有顺应自然,才能改造自然。 自然与人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

5、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风水学中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一个整体,包括人。风水理论中认为阴阳二气为整个宇宙万物的本原,阴阳二气产生五行,五行实际上就是不同属性的阴阳二气,而八卦象征着大自然最基本的八种物质形态,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相互交替转化,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统一整体。 2.2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尽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多朝南设计,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干阑式竹楼居住,竹楼空气流通,凉爽

6、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徒。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2.3 选址分析原则。 每一个设计首先都是选址,风水中关于选址的论述很多,这里主要分析它的依山傍水和察形观势原则。 依山傍水是风水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只有依靠山体,人的心理才有稳固感,而且山体是一种遮蔽物,依靠它可以遮风挡雨,可以应对一些自然灾害;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这也是古今中外通用的原则,全球各国考古发现的都城或者人类的聚集地几乎都在河边台地,都是有山有水的灵秀之地;而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繁荣

7、的大都市也都是建在江河湖海之滨。 观形察势就是设计中的地形地势考察,这是每个工程一开始就必需要做的事。在古代风水理论也称为“觅龙”和“察砂”。觅龙就是寻求龙脉的延伸趋势。察砂是指在龙脉背景分析基础上,寻求“安定”的阳宅和阴宅。 2.4 场地分析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用科学思维并结合风水理论来探究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把场地的分析大致分为土质分析、小气候分析、感觉环境分析、“气”的影响分析、水纹分析等五个方面。 2.4.1 土质分析。 土壤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铂、硒、氟等,如果其含量超标,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比如说,因为某种微量元素超标的原故,影响到主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死亡,

8、风水师就会说是阴阳不调,五行相克需要调整房子的风水,更严重的则说其是大凶宅地,不可再居住,事实上起到了建议其迁居他处的目的。 2.4.2 小气候分析。 小气候的分析包括:选址后预留地的小风向、干湿度、光照强度等。潮湿或臭烂的环境,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 潮湿腐败的地方也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2.4.3 感觉环境分析。 感觉环境分析包括:视觉、嗅觉、听觉的分析。这些在风水中也是很讲究的,这里以视觉为例:蓝色性属水,绿色性属木,五行中水生木,属吉,从色彩心理学讲,蓝色与绿色搭配让人感觉调和宁静,在色彩搭配上属于相近色系相配;红色性属火,五行中水

9、克火,属凶,从色彩心理学讲就是蓝色与红色搭配让人感觉刺激和不安定,在色彩搭配上属于对比色系相配。 2.4.4 “气”的影响分析。风水中的“气”主要包括:磁场、气流。 磁场的分析主要是: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风水思想主张顺应地磁方位。杨箔松在十二杖法指出:“真冲中煞不堪扦,堂气归随在两(寸)边。依脉稍离二三尺,法中开杖最精元。”这就是说要稍稍避开来势很强的地磁,才能得到吉穴。风水师常说巨石和尖角对门窗不吉,实际是担心巨石放射出的强磁对门窗里住户的干扰。 气流则主要指一些微小的气流以及由交

10、通引导的气流。气流要是活气为吉,死气则凶,例如,一般室内空间都要方便空气的流通,使空气对流畅通,在屋内生活的人才心情愉快,身体健康。而交通道路则可引导气流,道路畅通,气流引导的好,一个城市会经济繁荣。 2.4.5 水纹分析。 水纹分析包括:地表水、地下潜水和水质分析。 地表水有活水和死水之分,活水是指流动的水,死水是指静水,一般说来活水是我们所提倡的。 地下水则需要仪器的检测,有的地下水水质很好,深度也恰好合适,就可以打井饮用,如果地下水的水位太浅,则会导致地面潮湿,甚至会使人得病。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学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这就是水质的问题。水质如果受到污染,

11、则后果严重,在这样的地方施工,需先净化水质即先改造风水。风水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研磨,用嘴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的土质、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就是对水质的一种分析。 2.5 坐北朝南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指的是建筑物的基址朝向问题,在设计中以坐北朝南为最佳。这和我国的位置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是分不开的。一是为了采光。我国地处地球的北半球,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的,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所以我国大部分的房屋都是朝南的。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如取暖,照明,杀菌等。二是为了避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

12、热带季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风水中的阴阳学说是将宇宙和世间万物分为阴与阳两大类,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全在于阴阳两气的运动与转换。所以风也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中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要避免西北的阴风。 2.6 协调、适当原则。 这一原则针对的是规划设计中的细部具体运用,风水十分讲究阴阳协调,所有的理论和方法其最终目标都是在尽最大力量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即五行相“天人合一”。平衡是阴阳宇宙的平衡、五行的平衡、也是

13、自然环境与人的平衡,这种平衡观对我们现代人而言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在全球自然环境被大肆破坏的今天,人类以前过分的强调人的力量,不加节制的改造和享用自然,导致自然环境失去协调和平衡。因此,协调和适当原则须贯彻到我们设计实践始终:从大方面到小方面、从大空间到小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作出一个好的规划来。 2.7 改造“风水”原则。 这个原理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适当的改造自然和顺应自然。这也是风水一直以来就奉行的原则,风水师常常会教人“趋吉避凶”,在必要时会叫主人挖坑填土、改换门窗的位置、重新布置各种房间的位置、甚至是移动室内的家具。 3. 结语 风水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国古代文化,是数千年中国

14、人对人地自然观察与思考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古人关于居室建设与社会生活的经验的总结。虽然,中国古代的风水文化囊括着不应有的迷信糟粕,但其千年不败,深深地渗透于地球东部的这块黄色土地之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住宅观念。相信将新时代的科学价值观注入到这一古老的理论之中,将风水所蕴含的住宅文化与现代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相结合,使风水理论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对实现特色的居住环境也有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其享.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7(第三版). 2 王丽心.风水:古代中国的生态建筑学J.宗教与科学,2005. 3 林立.对传统风水学的新阐释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一书评介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第17卷,1996,01,08. 4 褚良才.易经风水,建筑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12. 5 耿雪玉.论生态建筑与“风水”学说的关联性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4卷,第3期,Vol. 24,No. 3,2003 . 6 冯明国.风水理论与建筑、规划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第1期2004年3月. 7 四库全书术数类管氏地理指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 余卓群.建筑地理环境与健康J.重庆建筑,2005, (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星座/运势/宗教/风水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