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高级职称晋升考试复资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458529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高级职称晋升考试复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医学影像高级职称晋升考试复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医学影像高级职称晋升考试复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医学影像高级职称晋升考试复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医学影像高级职称晋升考试复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高级职称晋升考试复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高级职称晋升考试复资料(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掌握MIP,MiP,MPR,VR,CTA,MSCT,MDCT,CAG,IVUS,OCT,DSCT,CABG与血管病变的CT检查的意义。MDCT技术的发展。=多期相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组织在增强后个不同时期的动态特征变化。方便图像后处理,获取不同平面角度的2D,3D图像,无创伤的血管造影成像并可进行血管容积的量化分析。灌注成像的功能性检查研究。(此题内容很复杂,2007年的热门话题。)肝脏炎性结节性病变:较为少见,包括肝脏肉芽肿性炎症(结核),肝脏真菌病,也包括炎性假瘤。简答题与鉴别题:胸部肺段隔离症空腔与空洞葡萄夹现象纵隔囊实性肿块病变消化道肿瘤肺转移的表现肺脓肿各期的表现的鉴别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过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化脓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的病因:特发性,病毒性感染,环境接触,胶原性血管疾病,免疫性缺陷。2001年美欧分类: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匿性机化性肺炎(CO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并间质性肺炎(RB-ILD).影像检查的目的是:除外非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提供活检部位。诊断要点和鉴别点请同仁们去查。肺单发/多发小结节(粟粒)的鉴别肺结核各期的表现的鉴别纵隔型肺癌/纵隔肿瘤CT在早期肺癌的价值支气管内膜结核在胸片上的表现阴性支气管异物在CT上的表现试述禽流感性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机遇性肺炎肺溶化征

3、试述胸部侧位片的临床应用有助于纵隔肿瘤定性的影像表现肺门钙化影的分析食道裂孔疝的诊断及鉴别边缘掩盖征蜂窝肺肺心病的发病机制心腰改变的价值讨论突发胸痛,向左肩胸放射为主诉的病例,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列出影像表现,需作何种检查.说出检查的目的F4爱森曼格氏综合征新知识新进展多排螺旋CT判断冠心病早期病变的评价16排螺旋CT大血管成像16排螺旋CT通过快速、薄层、大面积扫描成像,对大血管能够非常清楚的显示和评价,对于大血管的病变、走行异常都能非常清楚的显示,无创的检查方法也使患者更容易耐受检查。 16排螺旋CT肺结节定量成像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肺内的结节病灶有一部分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

4、,而对于小于2cm的结节往往不能够定性,以往通过肉眼来判断某个时间段内的体积、形态变化,这种判断敏感性很低,16排螺旋CT肺结节定量成像,可以准确的评估肺结节的体积、形态以及时间段内的倍增时间,为肺内结节的良恶性判别提供最客观的依据。 16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脑梗塞是常见多发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是一直很困难,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通过对缺血脑组织的微循环进行评价,可以在早期发现脑梗塞,从而为及时的溶栓治疗提供依据,大大减少脑梗塞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局部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IT),最大峰值时间(TTP),三者关系CBV=CBFxMTT,脑血流量定量参数

5、:正常45-110ml/100g/min,脑血量减少23-44ml/100g/min,脑缺血10-22ml/100g/min,脑梗死10ml/100g/min以下。(此题2006年已考)。16排螺旋CT胃肠道成像多排螺旋CT的产生,使得胃肠道成像成为可能,16排螺旋CT使CT对空腔脏器的检查更加快捷、易接受和准确,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和仿真内窥镜检查可以代替传统的钡餐以及胃镜的诊断功能。胃肠道的平铺功能可以将胃肠道官腔平铺成一个平面,更加便于观察和诊断,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16排螺旋CT在心脏冠脉的影像检查冠心病日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金标准的冠脉造影检查需要在血管内

6、放入导管、导丝,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6排螺旋CT利用其亚秒的扫描速度可以进行无创性心脏冠脉成像,使得冠心病的诊断变为几近零风险;另外16排螺旋CT成像可以看到常规心导管造影看不到的粥样斑块、动脉肌桥,而且能够区分软硬斑块,从而对治疗方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6排螺旋CT肿瘤灌注成像检查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早期诊断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学的难题,16排螺旋CT肿瘤灌注成像通过对肿瘤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评估可以在早期进行肿瘤的诊断,同时可以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评价治疗后的效果及复发情况,从而可以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和评价预后。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和软组

7、织影像的技术,突出显示血管影像并可作出三维重建图像,分为动脉法和静脉法DSA两种,前者血管显影较清晰,对比剂用量减少,但需要动脉内导管术,患者有一定的痛苦。什么是PET-CT技术? 近年来,医学影像诊断学的一个重要进展,就是功能影像与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由过去单一的形态学诊断进入到功能与形态相结合多学科多层面的综合影像学诊断。图像融合技术,具有不同特征的影像在同一平台显示、解读,对比与分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之间架起了一座高速、流畅的桥梁。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CT ,就是将 核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 -PET ”所获取的功能性信息,与“ X-

8、 射线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 -CT ”获取的 解剖学信息进行融合。 PET-CT 技术是把极其微量的正电子示踪剂注射到人体内,然后用特殊的体外探测仪器( PET )探测这些正电子核素在人体全身脏器的分布情况,再结合 CT 的精确定位,准确的显示出人体各器官的生理代谢情况核解剖结构。 每种疾病都会经历从基因突变代谢异常形态改变的发展过程。传统的 CT 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定位准确,但只有当疾病发生到“形态改变”这一阶段才能被发现,因此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而传统的 PET 检查,虽然能在“代谢异常”阶段就发现病灶,但是缺乏周围正常组织的对照致使难以精确定位。 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可以同

9、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同步达到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并给出治疗参考方案 , 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PET-CT 代表了当今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的最高水平,是目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最为理想的结合。SCTA: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循环血中及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经计算机最终重建成血管数字化的立体影像.腹部的SCTA称为MSCT.磁共振脑血管灌注成像:磁共振对水分子自由运动敏感,采取脑内靶区水分子弥散信号所成的像称为磁共振脑血管灌注成像,如ADC图像.成像指标:MTT,rCBV,rCBF,PT.当MTTrCBF提示脑组织血流灌

10、注不足,MTTrCBF正常或增加提示侧循环建立,MTT或正常,rCBF正常或增加,rCBV提示脑组织血流再灌注,rCBV,rCBF提示脑组织血流过度灌注不足.最敏感指标是MTT.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病灶从中心向外形成暗区,半暗区梯度带,称为梯度征.能为开展时间窗内溶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并能动态观察病程进展状态.ADC图像优于常规MR图像.(二)试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SARS:全名是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它是由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呼吸系统疾病,又叫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人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头痛、腹泻和低氧血

11、症,由肺泡损伤所致的进行性呼吸衰竭。病死率约5%。(1)胸片表现:具有一般肺部炎症的基本表现,即渗出、浸润性病变,可呈多种多样。1斑片状浅淡影:一般首检时发现,阴影淡。2条片状密影:密度不均匀,周围模糊。3大片状影:密度淡,边缘不清,两下肺多见。4圆形密影:可见,球形病灶。5肺间质纤维化:发生较晚,肺纹理增多,呈网织状改变。(2)CT表现:1小斑片状高密度影。2大片状高密度影。3肺间质纤维化。4单发或多发的棉团状改变。(3)不同时期影像学表现和变化:变化快,有时看不出过程。1早期:症状出现后23天即可有肺部异常表现,主要表现为肺实质的轻微渗出,密度较淡,范围可大可小,易漏诊。2进展期:小病灶增

12、大,密度增高,病灶数量增多。3吸收期:经积极治疗两周后肺内炎性浸润阴影逐步吸收。4非常重要特点:变化快,在23天内肺部浸润性病灶明显吸收或增大。(4)鉴别诊断: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肺结核肺转移性肿瘤钡灌肠检查时不能确定盲肠是否充填,应采取什么措施,如何判断盲胸是否充填。正常盲肠结构是否清晰显示,如:阑尾、回肠末端、回盲瓣、盲肠轮廓以及回盲瓣以下有无57cm,盲肠的结肠袋是否显示。采取的措施:改变体位:盲肠低位(让钡剂进入)或高位(让空气进入);用手推压局部:了解它的蠕动度、柔软度,有无肿块。注654-2后15分钟观察(解除盲肠痉挛);口服钡剂显示回肠末端;过一段时间,重新彻底清

13、洁肠道进行复查。在肝血管瘤的检查中,强调二快一慢技术,试述其技术的血流动学基础及其在鉴别肝血管瘤和肝癌的意义?肝血管瘤的表现:平扫表现:均呈贺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大的血管瘤,通常cm以上,瘤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呈裂隙状,星形或不规则形。增强表现: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病灶中央扩大散,持续时间长;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等密度持续时间1015分钟。小的血管瘤病灶强化不太显著,动脉期可以低于肝脏密度,延迟期继续强化,均呈等密度填充,不出现裂隙低密度区。如果不掌握二快一慢技术,不能充分显示病灶的病理特征,会导致误诊。二快一慢扫描技术充分显示血管瘤的病理特点,

14、就可以和肝癌鉴别。肝癌和肝血管瘤都是肝动脉供血,两者都可以出现显著强化。肝癌是整个病灶强化,而肝血管瘤是从周边逐渐向中央强化,肝血管瘤的血管走行迂曲,血流缓慢,造影剂在瘤内滞留时间很长,延迟扫描,病灶慢慢强化,然后出现全面强化,最终出现等密度反改变,而肝癌造影剂流动很快,停滞时间短。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区。描绘三层动态曲线图,肝癌呈现骤升骤降曲线,而血管瘤曲线上升后持续时间长(螺旋CT采取动态或三期动态也是根据这血流动力学改变而采取的方法)。二快一慢技术:快速注射足量造影剂,快速扫描,延时扫描。二尖瓣区:心尖部,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处。主动脉办区:有两个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胸骨左缘第

15、三、四肋间,后者为第二听诊区。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三尖瓣区:在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二尖瓣狭窄:心尖区,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3/6级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杂音。主动脉关闭不全: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区及第二听诊区(主动脉)可听到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并可传导。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区可听到粗糙而高调的收缩期杂音,且向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传导。PDA: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房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室缺: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试述骨巨细胞瘤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及X线表现: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好发部位为四肢长骨骨端,比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桡骨下端多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