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45716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 关于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 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专家):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建设部归口工业产品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581号)文的要求,由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行业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现将征求意见稿寄发给你单位(专家)(下载网站 ),恳请提出修改意见(单位意见请加盖公章),并于12月30日前寄至: 单 位: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龙井方大城

2、 邮 编:518055联系人:刘招生 电 话:0755-26788571-4415、13510910109传 真:0755-26781481 E-mail: 标准归口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燕申 电 话:01068343359、68343380(Fax)、13901211833通信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100037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E-mail:2005年11月23日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征求意见稿)前言本标准为首次制订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归口。本标准主编单位: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中国建筑科

3、学研究院、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技术要求,检验,试验方法和包装、运输与储存。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设计、制作、检测、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700 碳素结构钢GB/T 1220不锈钢棒GB/T 1804-200

4、0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 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GB/T2828.1计数检验抽样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GB/T 4171高耐候结构钢GB/T 4172 焊接结构用耐候钢GB/T 4237不锈钢热轧钢板GB/T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所有部分)GB 6388运输包装发货标志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 8624-1997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9962 夹层玻璃GB 9963 钢化玻璃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6776 建筑用

5、硅酮结构密封胶GB/T 17626.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CJJ 96地铁

6、限界标准JC/T 882 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JGJ 102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IEEE 802.3 令牌总线控制层与物理层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urba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platform screen door system 安装于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边缘,将轨道与站台候车区隔离,设有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称为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简称屏蔽门。包括全高屏蔽门、半高屏蔽门。1. 应急门emergency escape door 列车门与滑

7、动门不能对齐时,供乘客疏散的门。1. 端头门platform end door 设置于屏蔽门两端的门,包括端头活动门。1. 司机门 driver cab door 与列车司机门对应、供司机进出站台的门1. 门机 door mechanism 开启与关闭滑动门的驱动机构。1. 门控器 door control unit 用于处理就地对电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 锁紧机构 locking device 可将滑动门锁紧的装置。解锁机构 unlocking device在站台侧使用专用钥匙,在轨道侧能手动解开紧锁机构的装置。1. 就地控制盘 platform local controller pan

8、el 用于控制单侧屏蔽门的控制装置。1. 中央控制盘platform screen doors central interface panel 一个车站的屏蔽门控制中心,包括监视设备、单元控制器。符号与缩略语(参见附录A)要求5.1一般要求5.1.1屏蔽门应设置与列车门位置与数量相对应的滑动门。5.1.2屏蔽门应设置应急门。5.1.3每侧屏蔽门的两端应各设置至少一樘端头滑动门。5.1.4滑动门、应急门、端头活动门应能可靠锁紧,在站台侧可用专用钥匙开启,在轨道侧应能方便开启。5.1.5屏蔽门的设计应满足按CJJ 96规定的设备限界要求。5.1.6屏蔽门所选用的玻璃应采用安全玻璃。5.1.7滑动门

9、的净开度不应小于列车门的净开度,所有可开启门的净高度不宜小于列车门的净高度。5.1.8屏蔽门整体结构应满足设计荷载要求,强度、刚度、疲劳应满足设计要求。5.1.9屏蔽门结构应考虑温差变形及建筑主体的非均匀沉降和伸缩缝的影响。5.1.10屏蔽门系统宜宜设置相对独立的监视及控制系统。5.1.11屏蔽门监控以车站为单位独立设置,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5.1.12当屏蔽门与列车车厢有等电位要求时,门体构件与上部及下部的连接构件应绝缘。5.1.13屏蔽门主要构件及设备应能在站台侧进行维护、修理和更换,并满足运营要求。 5.1.14密闭结构屏蔽门气密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5.1.15非密闭结构屏蔽门的通风面积

10、满足设计要求。5.1.16半高屏蔽门高度不应小于1.2m。 5.1.17屏蔽门噪音不超过70dB。5.1.18门机盒不应选用有机类可燃材料。5.1.19有密封要求的屏蔽门应设置毛刷,有密封要求的屏蔽门顶箱应设置开启面板。5.2门体结构及机械性能要求5.2.1门体与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宜设计有三维调节功能,强度、刚度满足设计要求。5.2.2门体结构钢制构件应进行防腐处理。5.2.3门体结构的立柱和横梁等构件采用焊接结构时,应在工厂加工成独立的部件。5.2.4滑动门门扇应设置解锁机构,应急门门扇应设置推杆锁。5.2.5玻璃与门框宜采用橡胶条镶嵌或粘结方式固定安装,采用硅酮胶粘接工艺时,应选用双组分硅

11、酮结构密封胶,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厚度与宽度应满足JGJ 102规定的要求。5.2.6滑动门门扇下部的导向滑块应选用非金属耐磨材料,并易于更换。5.2.7设有滑动门导槽的屏蔽门,导槽内应开有排屑孔。5.2.8滑动门导槽兼做踏步板,且宽度大于100mm时,表面应进行防滑处理。5.2.9驱动电机宜选用直流电机。5.2.10传动系统宜采用滚珠丝杆或同步齿型带,当采用同步齿型带传动时,应设置张紧力调节装置,齿型带的运动次数不应小于滑动门开关100万次且使用寿命不少于8年。5.2.11门机应设置锁紧机构,当滑动门完全关闭时,锁紧机构能可靠的将滑动门锁紧,开启滑动门时,锁紧机构应能自动解锁。5.2.12机械运

12、动及动力学性能要求:a) 完成关门过程时间不大于 4.0 s(2.5s4.0s间可调);b) 完成开门过程时间不大于 3.5 s(2.0s3.5s间可调);c) 手动开启滑动门的力150N;d) 阻止滑动门关闭的力150N(匀速运动区间);e) 每扇滑动门最大动能不超过10J;f) 每扇滑动门关门的最后100mm行程最大动能不超过1J。5.3屏蔽门系统的监控5.3.1一般要求5.3.1.1屏蔽门系统的操作模式根据运营组织进行设置,基本设置分为五级:a) 由信号系统对滑动门进行开关控制;b) 由就地控制盘对屏蔽门进行开关控制;c) 通过火灾报警盘对屏蔽门进行开关控制;d) 在就地对单樘屏蔽门进行

13、开关控制;e) 在站台侧用钥匙或在轨道侧通过开门把手打开滑动门,其中手动方式具有最高优先级。5.3.1.2应具有过流、过压保护,当过压在20%范围内波动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当超过过压20%时,系统应自动保护。5.3.1.3中央控制盘及门控器应配置通讯接口,可在线和离线下载软件、调整参数。5.3.1.4屏蔽门的控制及监视应独立设置,控制命令及重要的状态信息通过硬线传输,状态及故障信息采用总线传输。5.3.1.5门运动速度曲线应能调整,并可集中下载到每个单元控制器。5.3.2控制系统5.3.2.1每个单元控制器控制一侧屏蔽门,单元控制器之间相互独立。5.3.2.2单元控制器应设置与信号的接口。5

14、.3.2.3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原则。5.3.3监视系统5.3.3.1屏蔽门监视系统宜采用国际标准开放式的通讯协议,满足IEEE 802.3要求。5.3.3.2监视系统应能实时监视系统的状态,收集存贮系统的关键信息。5.3.3.3中央控制盘宜设置与车站控制中心进行通讯的接口。5.3.3.4网络拓朴结构宜为总线型。5.3.4屏蔽门系统软件要求5.3.4.1软件的设计应遵循可靠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的原则,系统可以升级。5.3.4.2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报表形式、完善的操作指导信息。5.3.4.3在负荷增加40%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5.3.4.4软件具有自诊断功能、自动维护功能。5.3.4.5系统软件接口协议须采用国际标准协议。5.3.4.6数据响应时间不超过300ms。5.3.4.7配置综合测试和诊断软件包,可诊断系统内各种设备故障,故障标志到模块级。5.3.4.8可以在线诊断数据的通信功能。5.3.4.9应用软件应能够调整电机速度曲线、门体夹紧力阀值、重复关门延迟时间和重复关门次数等参数。5.3.5屏蔽门供电电源5.3.5.1电源宜作为独立的一个系统进行配置。5.3.5.2一类负荷供电。5.3.5.3驱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