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所得税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429032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企业所得税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施工企业所得税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施工企业所得税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施工企业所得税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施工企业所得税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企业所得税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企业所得税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所得税是处理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企业所得税制还存在着“高税率,多减免,松管理”状况,在本质上未能解决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的合理机制问题.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本身施工地点分散,流动性强,工程承包形式多种多样等行业特点,逃避税务部门监管,利用各种手段、途径、方法、从中减少应税所得,企图少交企业所得税。常见类型有:1、将工程结算收入或工程差价收入,合同外工程变更收入,挂其他应付款,少计应税所得。从而少交所得税或以后以现金支出,用于职工福利、奖金“小金库”。2、建筑安装、公路、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一年,或跨年度工程部分项目已完工的未

2、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收入实现,而按收付实现制或视成本情况确定工程结算收入,漏交企业所得税。3、将国有施工企业毛利或增大成本支出,转嫁给下属集体企业或三产企业或联营企业,用于弥补集体企业或三产企业经营亏损,形成少缴国有企业所得税.4、某些施工企业将其剩余材料销收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自制工程用半成品的销收收入、租赁收入、财产转让收入等不入账形成账外资金,搞“体外循环”或用于职工福利、奖励。5、故意推迟实现工程结算收入,人为调节利润,从而少计应交所得。6、多转材料、周转材料、辅助材料的出库成本,从而加大当期工程结算成本,隐瞒了应税所得,形成了少交企业所得税.7、某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形成呆坏帐,且已

3、作为支出、亏损处理,但在以后年度收回时未作收入入账,滞留账外,或挂其他应付款,漏交了企业所得税。8、纳税人借出资金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计入从而少缴所得税.9、在实行计划成本的企业,多转材料成本差异借差或少转材料成本差异贷差,造成工程施工成本加大,减少企业应税所得。10、某些企业为了隐瞒利润,虚增招待费支出挂其他付款或招待费超出规定标准,超出部分仍作为纳税所得额的减项,从而逃避了企业所得税。11、某些企业的广告费支出,不符合扣除条件或支出超过扣除标准的,全部予以扣除。12、有些企业将对外投资借入的资金发生的借款费用,未作为投资成本,而作为经营费用在税前扣除。13、有些企业为了逃避企业所

4、得税,将当期部分利润以预提工资、承包费用、利息、电费等名义挂预提费用,增加成本,减少利润。14、某些公司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超过部分利息支出,在税前扣除,少交税金.15、按税法规定,向非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润高于同期金融机构的利润部分,在计算纳税所得额时不予扣除.但是某些企业将其利差在纳税所得中扣减或变通处理,企图少计应税所得,少缴税金.16、某些企业用于公益性、救济性支出超过当年纳税所得的3部分,其超过部分在计算仍作扣除;或直接向受赠人损款的支出也作扣除,形成少缴企业所得税.17、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由于是以期末转移资产所有权为特征,实质是一种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

5、,因此在计算所得税时,其租赁费不应扣除。但量,某些企业借口政策不清,其租赁费予以扣除,漏交企业所得税。18、税法规定:逾期3年以上仍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可作为坏帐处理,予以扣除,但某些企业为了扩大扣除项目,利用各种方法调节应收账款挂账期限,作为坏账。19、某些企业将发生非正常施工结算活动的应收债仅以及关联之间的任何往来账款计提了坏帐准备金,或将关联方之间往来账款确认为坏账,增大了扣除项目金额。20、未按财政部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金,多提坏账准备金或一个年度使用几个比率,减少纳税所得,逃避企业税收。21、少报当期工作量,但其成本仍摊在当其,形成当其工程成本加大,未能配比,增大了扣除项目金额,偷漏

6、了企业所得税。、某些纳税人出售职工住房发生的财产损失在税前扣除,违背税法规定漏交了企业所得税。23、为购建固定资产所筹资的资金,在固定资产尚未完工交付使用前发生的利息支出计入了财务费用,少交了企业所得税。24、按税法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应当按计税工资扣除,超过计税工资部分不予扣除,但某些企业为了调节税额,将超过计税工资部分予以扣除或将其计提挂账故意偷漏国家税金。 25、多提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或擅自扩大计提比率,企图少交税金。26、某些企业参加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按规定交纳的保险费用已经扣除,但保险公司返还的无赔款优待,却未计入当期应税所得,或由个别人领取私吞。27、税法规定,为特

7、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费,准予据实扣除,但是某些企业将全部职工的人身安全保险费用以及纳税人为其投资者或雇员个人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以及在基本保险以外为雇员投保的补充保险费予以扣减,减少了应税所得。28、某些企业将有些资本性支出列入费用作为扣除项目,故意偷漏国家税金。29、税法规定,无形资产开发支出未形成资产部分准予扣除,但是某些企业却将购置无形资产的支出和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费用作为扣除项目,或不按规定摊销无形资产,多摊无形资产,减少了应税所得,少交了国家税金。30、违法经营的罚款和没收财物的损失,以及违反税收规定所加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予以扣除,少交

8、了企业所得税。31、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净损失,在计算时予以扣除,但某些企业将其损失予以扣除,而将保险公司的赔偿费挂其它应付款,有意扩大扣除项目金额,漏交国家税金。32、税法规定,各种赞助性支出不作为扣除项目,但是某些企业在申报时故意作为扣除项目。33、将集体福利设施及职工福利支出挤入费用.扩大了扣除项目金额,漏交了税金。34、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得的税后利润,由于两档照顾性税率的存在,可能形成联营企业所得税率低于投资方,但是某些企业却未按税法规定将分得的税后利润补缴所得税。35、某些企业对外投资比例达到20或虽达不到20但有重大影响的投资,不采用权益法核算,少确定企业的投资收益。从而少交企业所得

9、税.一、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9 p. Y, N; E/ v8 L9 r. A+ r% p5 z0 y a0 i P5 H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以下简称“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纳税所得”)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其原因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即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1 R) j, x8 m: t6 b” V% o1 Q) D. R/ C所谓永久性差异是指由于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计算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企业按会计原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其确认收支的口径往往是不同的.如税法规定:企

10、业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等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但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些支出均属企业发生的费用支出,应当体现在其经营损益中,应在计算税前利润时予以扣除,在这种情况下二者之间就产生了差异。再如,企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从会计核算上讲,属于企业的一种收益,构成税前会计利润的组成内容;而税法则规定企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样会计上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税收上计算的纳税所得之间也会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在各会计期间都有可能产生,它在本期发生以后,不能够在以后期间转回.5 o% m F) D, T所谓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

11、由于有些收入和支出项目计入纳税所得的时间与计入税前会计利润的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差异。如企业的某项固定资产,税法规定其使用年限为10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提取10的折旧.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规定其折旧年限为5年,按直线折旧法计算每年应提取20的折旧.这样,从一个会计年度看,由于会计核算和税收计算所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不同,从而使得按会计原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产生差异,并由此导致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和当期应交所得税计算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某一时期产生以后,可以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二、科目设置$ z: E9 - j5 q: ob% M

12、2 I1.“所得税”科目1 f7 P6 j/ g% F8 b s ” J( H* F! b: + e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该科目借方反映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贷方反映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所得税额。1 _+ / l; O! R) a2 C7 J2.“递延税款”科目) A# i4 q* O8 g9 o9 N, O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递延税款”科目,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备期转销的数额.“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

13、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采用负债法时,“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还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款数额.3.“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企业应设置“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用来专门核算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2 ( / ” Q, w/ q! D4 v; i; i: $ r“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税率

14、计算出的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该科目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应交而未交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多缴应退还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三、会计处理方法$ _2 ?+ M/ o4 l(一)按月(季)预交所得税的会计处理3 G C I: l( L$ D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应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2 e/ Q6 k) _/ p” R 7 C% e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然后再计算“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差。贷方余额则为企业本月实现的利润总额即税前

15、会计利润,借方余额则为企业本月发生的亏损总额。! T3 s% U; Y1 Z/ u: Z” n。 W# H2 _4 Y! Y. H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存在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会计核算上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6 e8 L, F K) U n1 w(1)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 j1 g! y$ i) i9 J6 。 _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所得,再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出当期应缴的所得税,作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的所得税,记:- s7 : i。 a。 D3 g. Q B4 E借:所得税 c9 $ r1 ( t9 X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月末或季末企业按规定预缴本月(或本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时,作如下会计分录:7 V; m( 3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