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42380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

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8分)蜀之鄙有二僧:_ 吾欲之南海:_顾不如

3、蜀鄙之僧哉:_ 是故聪与敏_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_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4分)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窃入学舍 辄默记 儿痴如此 恬若不见 父怒挞之 曷不听其所为? 16、翻

4、译 下列句子: 王冕者,诸暨人。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7、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大行(hng):大路。方:正在。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奚为:何为,做什么。御者:车夫。18.翻译下列句子。(4分)吾欲之楚。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

5、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题(13分)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2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6分)(1)席上食菱 食 (2)欲以去热也 去 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3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粗体字(1) 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2) 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1)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2) 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