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课时1旋转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419415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课时1旋转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课时1旋转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课时1旋转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课时1旋转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课时1旋转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课时1旋转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课时1旋转人教新课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单元教学总述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的运动(三)”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整个小学阶段都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运动,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本单元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旋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14年级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认识与图形的位置的确定,在5年级设置图形的旋转,其目

2、的是将图形的静态通过平移、旋转等手段转化为动态,为更高年级甚至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单元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能运用平移、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出简单的图案。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掌握用平移和旋转变换图形的方法。 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能准确地变换和还原图形。 单元编排结构 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1 旋转 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 课题

3、旋转(P83例1,P84例2、例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第 2 页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教学图形的旋转。例1借助钟面指针的运动,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点(即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例2借助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例3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承前启后 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画已知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过程,进一步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明确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体会图形旋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美来源于生活。 重难点 重点:掌握图

4、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有关旋转的图片或实物 学生准备:方格纸、钟表、三角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5分钟) 1.创设游戏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1.观察课件出示的游戏画面,小组内交流想2.汇报操作方预设: 画面一:先顺时针旋转,再向右平移;画

5、面二:先逆时针旋转,再向左平移。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1.说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开车时方向盘的转动、钟表指针的转动等。 2.如下图,指针绕点O旋转,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90到(D),逆时针旋转90到第 3 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24分钟) 1.钟面演示,明确旋转的三要素。 (1)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钟表指针的运动。 出示活动要求: 描述指针从“3”到“6”是怎样旋转的,从“6”到“12”是怎样旋转的。 操作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明确它们的意义。 清楚地表述指针从“3”到“6”的1.(1)借助钟表模型,拨一拨、看一看。 观察指针从“3”到“6”,从“6”到“12”的旋转过程,

6、然后交流汇操作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过程,理解它们的意结合操作过程从以下三个方面完整地表述指针的旋转过a.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b.是向什么方向旋转的。 c.旋转了多少(2)明确旋转的三要素:3.填一填。 (1)如下图,三角形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可得到三角形ABC。 (2)如下图,(4)kg重的物品可以使指针顺时针旋转120。 4.看图填空。 一、 2.引导学生说一说操作方法。 3.揭示课题:刚刚,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反复地提到一个词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旋转的知识。 (B);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顺)时针旋转(180),也可以按(逆)时针旋转(180)。 第

7、 4 页 旋转过程。 (2)师生共同总结旋转的三要素。 2.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尺的旋转过程,并探究以下问题: 三角尺是如何旋转的? 在旋转的过程中,三角尺有什么变化? 在旋转的过程中,三角尺的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2)师生共同总结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绘制图形,体会图形旋转的过程。(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1)组织学生讨论画出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OA的方旋转点(即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2.(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三角尺的旋转过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三角尺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在旋转的过程中,三

8、角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在旋转的过程中,三角尺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2)和教师一起总结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只有位置发生了变化。 3.(1)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先用三角尺的直角边找到点A的位置,然后把点O和点A连起来,画出线段OA(2)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根据教师的指导先选出图形的几个关键点,再确定关键点旋转后的位置。 (1)下图中,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2”。 (2)指针从“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5)。 (3)指针从“5”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11)。 5.按要求画一画。 (1)画出逆时针旋转180后得到的图形。

9、 (2)画出顺时针旋转270后得到的图形。 第 5 页 培优作法,并画出OA。 (2)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画图时要先找准图形的关键点,再看关键点旋转后的位置。 课件演示规范画图的过程,并指导学生规范自己的画图过程。 (3)总结画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 发生了变化。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观看课件演示,规范画图的过程,改正自己画图过程中的错误。 (3)集体交流、讨论后汇报画图方法:找出原图形的几个关键借助三角尺画原图形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所在直线的垂在所画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描出对应点。 顺次联结画出的对应点。 A=90,C=60,CBA=30。把三角形三、巩固应用,提升

10、能力。(7分钟) 1.完成教材第85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86页第5题。 1.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探究问题的答案。 2.独立完成,并选代表展示所画的图形。 6.从早上6:40到上午9:40,钟面上的时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对应角都分别相等。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旋转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点(即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只有位置第 6 页 业 ABC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三角形ABC,CBA=90(如下图所示)。三角形ABC旋转了多少度? 因为CBA=90,CBA=30,所以CBC=CBA-CBA=90-30=60,也就是三角形ABC旋转了60。 教学反思 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因此教学时可创设一个与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将一个图形旋转一定度数的画法”设计微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