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41198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My reading view and reading experience( 读书心得体会)姓名: _单位: _日期: _编号: YB-BH-022139心得体会| Experience读书心得体会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说明: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我的阅读观作者朱永新。本书选择作者关于阅读的观点与部分精彩的序言,汇编成册,让读者走进他的阅读世界。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范文1:读书可以感知社会,了解自我。读书可以给人智慧,使人勇敢,让人温暖。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手段,作家们读书如恒,笔耕不辍,正是因为读书,他们才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对于读书,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胡适认为,读书的目有三点。第一点:读书为了生活。读书是为了获得应付环境、解决困难的方法,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些思想的来源。第二点: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 因为书是先人传给我们的知识遗产,我们只有在接受了这些遗产以后,并在这些遗产的基础上,方可发扬光大。第三点: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不读书便不能读书,要能读书

3、才能多读书。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读书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读书能力。易中天对读书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读书分为两种,一种是为“谋生”,一种就是为“谋心” 。有些人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就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也第 2 页心得体会| Experience读书心得体会找不到工作,结果就读博士生,博士生读完还找不到工作,就读博士后,博士后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就不知怎么办了,这种人读书完全就是为了“谋生”。为“谋心”而读书,是为了给心灵寻找寄托与安慰,易中天认为要为“谋心”读书才算是读书。读书需要一些“呆气” ,也需要一点“灵气”。他建议大学生们要多读一点专业之外的书, 文科要读理工科的书, 法学、理工科

4、的要多读一些人文艺术方面的书。作为文科的研究生,起码要“通一经”,就是要通晓一本“经典”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范文2:爱因斯坦的世界观居然是相对的每每想到这就觉得不可思议,想到时间可以伸缩更觉玄妙,自己也开始对世界有一点看法。爱因斯坦的世界里,除了光速不变还有什么不是变的一想到锺慢效应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运动可以使人长寿, 因为运动的时间比静止的时间走的慢埃爱因斯坦已经让人匪夷所思,但我觉得世界还远不及如此简单。如果我是一只聪明的蚂蚁, 那么我就想竭尽全力去解释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我认为草是不会动的, 可一阵风吹来,他还是动了。为什

5、么呢于是我就在构想,也许是一种力吧 !于是我就发明了力,并想同伴们解释这个世界。同伴们都叫我科学家,我也不辜负大家所望,继续探索这个莫大的世界。有一天,我终于发现自己这个体系有时不适用,我努力地想重新解释。 可我至死也不会想到是人类倒了一杯水导致了我们所谓的洪灾。人类捉了一个伙伴,我们就认为伙伴离奇失踪。 现在知道了是空的, 我早就死了。 也许死了就知道所有的所有了吧。爱因斯坦做的对,这个世界应该是变的。可我觉得他烦了一个莫大的错误,第 3 页心得体会| Experience读书心得体会为何偏偏要有公式呢没有公式还不是一样的活也许到后来有被哪个公式所代替呢世界变幻莫测,岂是一两个公式能解释得了

6、的今天某某离奇失踪,明天某某说自己看到了外星人。 说不定光速是可以变的, 说不定时间是可以穿越的。 所以不要对科学家抱有太多的希望,其实我也只能解释一点点埃也不必去知道这个世界,人生短暂。研究出来了又如何说不定就像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结束就是开始,开始就是结束。在另一个世界,重新来吧。世界改变我们,不是我们改变世界!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范文3:有幸,学校发给每位教师一本朱永新先生的书我的阅读观,只是在会议上随手翻了几页,便被深深吸引了。朱永新先生的思想总是那么铿锵有力,读着他的文字, 总有一种欢欣鼓舞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研究生即将毕业的一天, 苏大教育学院请来了朱永新先生给莘莘学子

7、做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讲座,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老先生。 说他是老先生,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应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但他并不老,反而满面红光,面对密密麻麻的学生,他的嗓音浑厚,甚至可以穿透到偌大会议室的最后一面墙里。 记得那时候的他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他教育思想,教育应是幸福的,完整的。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阅读,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怀揣教育梦想的我被深深的打动了。于是,我也记住了朱先生所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基地之一:湖塘桥中心小学。不知是不是命运的安排, 我竟真的来到这所学校, 看到走廊上那颇具文化

8、韵第 4 页心得体会| Experience读书心得体会味的墙面设计和那醒目的几个大字“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总有一种心欲腾飞的感觉。今天,捧着沉甸甸的书,我沉浸其中。翻到“朱余之争”,我看到了两位教育大家关于阅读的分歧与辩论,更加兴趣盎然。两人为为“国家阅读节”的设立而产生了不同见解。朱永新在提案中写道:“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堪忧。 ”由于国民疏于阅读,远离经典,导致部分国民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心态浮躁。他认为: 。“犹太民族为什么那么强大?为什么这个在公元 70 年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寄人篱下的民族,却产生那么多世界级伟人呢 ?为什么他们依然能保持自己独

9、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 ?这与犹太人视书如命、崇尚读书息息相关。 ” 而余秋雨先生则认为,其一,现在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再增加类似节日 ;其二,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是成为灾难;其三,今天阅读不再重要,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我被两人的坚定立场与博学善论所折服。但是,我想说,无论如何,两位学者的目光是一致的,即都关注阅读。我赞同,佩服。但我想,这场争论无论结果怎样, 都是一件好事, 至少能让很多人重新将眼光投向阅读。有了分歧与争论,才有关注与发展。我敬仰朱先生及他敢于创新的思想,崇拜他思国忧生的胸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小辈,我喜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