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辅导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410608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辅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辅导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辅导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与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1这篇小古文出自()A.列子汤问B.山海经北海经C.世说新语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A.经历,体验B.吃一点试试C.常常D.曾经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B.此必苦李 (必:必定)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D.取之,信然(信:相信)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A.看路边李子树上

2、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戎/不取/道旁李B.尝/与/诸小儿/游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D.树/在道边/而/多子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

3、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2.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宋:宋国。富人:富裕的人。坏:毁坏,损坏。筑:修补。盗:偷盗。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B.其家/甚智/其子。C.其家甚/智/其子。D.其/家甚/

4、智其子。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B.如果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C.这个富人家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 钱财。D.偷盗之人是富人的邻居。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人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家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3.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A.溺 B.故 C.堙 D.少女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5、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2故事的主人公是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引用原文的话)3翻译画“”的句子。_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A.八仙过海B.愚公移山C.嫦娥奔月D.女娲造人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_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_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_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

6、之,信然。1本文选自_。王戎,晋朝人,“_”之一,自幼聪慧。2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A.zhB.shC.zh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诸儿竞走取之( )A.争着走过去。B.争着跑过去。4王戎不动是因为“_”,从词语“_”可以知道他说的是对的。5王戎与诸小儿相比哪个不是他的过人之处?( )A.仔细观察,不盲从。B.善于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判断。C.认真思考。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6.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女娃。女娃游于(),(),故为精卫,常(),以堙于东海。1按原文填空。2这篇文言文出自于()。A.三字经B.山海经3

7、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少女:_溺:_故:_堙:_4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5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_6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_7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7. 课外阅读。獐(zhn)与鹿王雱(pn)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1“王雱数岁时”中的“数”的读音是_,“数岁”的意思是_。2“何者是獐”中的“何者”的意思是()。A.为什么B.哪一个

8、C.哪个人3王雱_(A.认识B不认识)獐和鹿,这从文中“_”可以知道。4请写出画“_”的句子的意思。_5“客大奇之”,你认为客“奇”的是什么?_8. 阅读理解。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数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1解释下列词语。(1)逮_(2)愿_(3)给_(4)大学_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主人怪问衡_3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邻舍有烛而不逮。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文段中写了那几件

9、事来表现匡衡勤学?_(2)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_9. 阅读理解。借 衣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掖:扶 摩:抚摸 恤:爱惜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 (3)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_(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_(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_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_10. 文言文阅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0、。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邻居有烛而不逮。逮:_遂成大学。遂: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思是_,现在人们一般用这个成语形容_。4读了短文,你觉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_11. 阅读文言文。滥竽充数(节选)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充数:凑数。说:通“说”,喜欢。廪食(ln s)以数百人:官府供食。1“齐宣王使人吹竽”中的“使”的意思是()。A.命令,派B.出使C.假使D.使者2“好一一听之”中的“好”是指()。A.善,好B.友好C.喜欢,喜爱D.很3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那他为什么能在乐队里混过一次又一次呢?()A.因为南郭先生聪明。B.因为齐宣王喜欢让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C.因为他吹竽吹得很好。4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12. 阅读理解。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