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目第七实验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1410371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目第七实验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目第七实验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目第七实验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目第七实验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目第七实验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目第七实验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目第七实验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目第七实验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为解决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优质轻负的教育目标,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实施方案(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

2、著成效,成立由班子成员、村小校长及教研组长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陈作鉴副组长:王良营成 员:朱兆磊 季玉秋 朱崇昌 徐 敏 王士凤 胡乃霞 贾凤仟 马 壮 王启鹏 刘鹏举 何凤武 陈 涛(二)领会内涵、提高认识相对于低效、无效教学而言,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

3、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小学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各校要在领会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高对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校校、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三)确立目标、明确思路工作目标:构建“高效、优质、轻负”的课堂。基本思路:以“目标导学,自主高效”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

4、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即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各校要高度重视,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原则,围绕以下实施步骤和要求,强化措施、精心组织、上下联动,扎实推进,确保每个阶段重点工作目标的有效落实。1、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实践研究活动按照如下五个步骤和要求进行实施:第一步:以教材研读为主。基本要求:本阶段要求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

5、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细致作出对教材处理的构想,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主要措施: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和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的同时,要通过专家讲座、干部辅导、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采取培养典型、过程考核

6、、教材教法考试、教材教法能手评选等措施,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要通过引进专家培训、提供专业支持、以考促训、以赛促训等措施,为学校和教师落实工作要求提供有力支持。工作成效: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建立起长效的教材教法研训机制。第二步:以教学设计为主。基本要求:本阶段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7、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主要措施:要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开展备课案例评析研究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要通过加强过程性的备课检查、指导和服务,为教师有效备课提供充足的课件、课例等资源,及时推荐名师备课案例,组织教学设计竞赛、开展优秀教案评比

8、活动等措施,促进全处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工作成效:所有教师能够规范备课,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有效备课。第三步: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基本要求:本阶段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充分研究学生,要清楚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层次,使教学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要树立三维目标整合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适切的课程目标,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三是创新教与学方式,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

9、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五是坚持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形成自觉审视、反思自己教学的习惯,不断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寻找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措施:要在巩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青年教师创优课、中老年教师献艺

10、课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训活动和微型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组织高效课堂专题研究活动;组织研究课、引路课、示范课;组织骨干教师送课下校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努力构建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配套的目标监控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措施,引领实践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工作成效:建立起各学科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教师牢固树立起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全处

11、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第四步:以优化作业设计为主。基本要求:本阶段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明确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主要措施:要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

12、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要通过开展全处教师作业设计评比活动,组织作业改革经验推广,组织学校优秀作业展评等措施,推进优化作业设计。主要成效:使全体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的良好习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第五步:以考试与评价改革为主。基本要求:本阶段要求在全处建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建立校级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课题和学生发展性考试与评价研究课题,有可行性研究方案、有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制度,有扎实的研究过程和阶段性成果(含学校、教师),有便于操作的日常评价工具和管理要求。主要措施:通过开展发展性评价理论培训

13、,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建立激励机制,推进课题研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在学校建立起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构建高效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教研室一方面要为学校、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实践研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支持,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各学科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考试组织形式,建立教学成果奖励机制等措施,为学校、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导向。工作成效:在全处建立起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高效课堂评价体系。(五)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建立教研、教科研、督导、培训等部门合力推进工作的机制。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的基础上,

14、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1)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组织、督促检查、调研、工作推动、经验交流和推广和对常态课堂教学过程督查等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不断推进实践研究活动深入开展。(2)教研室要以教材和课堂研究、指导为重点,推进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优化的深度研究,为全区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提供高质量专业服务。(3)教科室要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为科研重点,组织好课题立项、研究、指导、服务和成果推广工作并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为学校提供具体的研究策略和学术支持。(4)督导室要加强对“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的专项督导,以此促进学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课堂。(5)名师联合会要发挥资源优势,保障资源的有效供给,为学校学习实践有效教学及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鲜活案例,努力创建高效教学资源库,构建教师对话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功能。(6)各校要围绕高效课堂教学,精心组织好各项工作,确保实践研究活动在学校取得实际效果,全面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此为契机,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为全处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