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409588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一、总则(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范围(四)规划年限二、现状及问题(一)基本情况(以城镇水环境现状与分析为重点)(二)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三)供排水现状和污水处理现状(2013年)1、城镇供排水现状与分析2、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现状与分析3、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与分析4、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现状与分析5、城镇污(排)水管网现状与分析(四)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及原因三、需求预测(一)人口预测(二)供水量预测(三)污水排放量预测(四)污水处理情况预测(五)排水管网预测(六)污泥处理处置预测(七)再生水利用预测四、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一)规划目标(二)重点任务1、建设内容2、

2、项目构成及布局五、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六、实施计划七、保障措施八、效益分析(着重分析主要污染物削减效果)第二部分: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总则(一)规划依据列举但不限于以下依据:1、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国家相关规范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3、全市城镇体系规划、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排水管网规划等;4、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5、本地区水环境功能区划、质量和排放标准,水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削减和改善要求,环境保护目标;6、城镇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水系防洪等专业规划。(二)规划原则1、加强评估,总结经验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3、管网

3、配套,泥水并重4、严格标准,控制投资5、削减总量,改善水质(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本行政区内设市城市、县城、重点流域范围内的建制镇、其他部分建制镇(常住人口在3万以上的建制镇)。(四)规划年限其中规划现状年为2014年,规划期为2015年一2020年。二、现状及问题(一)基本情况本地区域概况、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包括:地域、面积、人口、社会经济、城镇、河流所处流域、河流湖泊状况、水环境情况等。重点做城镇水环境现状分析。结合水系分布,说明本市水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水质状况及主要受纳水体水质要求和应执行的标准等;对于位于重点流域的地区,要特别说明所处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要求、城镇污水处理达标排

4、放要求与标准。(二)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未到十二五末,可先按2010-2015年统计)1、对照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统称十二五规划)中本地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主要评价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情况,现状总规模、污水处理能力、实际处理量、处理率等目标实现情况,配套管网及污泥处理处置情况等。2、对照十二五规划项目清单,对本市项目建设及布局情况(包括进度、规模、投资完成、资金来源及落实、运行效果等)总结。3、规划实施效果总结,包括污染物减排量,出水达标情况。满足地方减排目标情况等。4、对实现污水治理目标保障措施的评价及调

5、整意见(三)供排水现状和污水处理现状( 2014年)1、城镇供水现状主要包括现状用水人口、供用水总量、用水普及率、人均用水指标等。2、污水排放现状主要包括污水排放量(工业、生活)、主要污染物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构成、进入管网的比例等。3、污水处理设施状况本地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数量,总设计处理能力(立方米/日)、实际处理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运行负荷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情况,按城市、县城、建制镇划分的污水处理率、污水再生利用率。在建污水处理设施数量、投资等情况。已建设或正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城镇数量,所占比例。按流域划分的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及总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4、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6、主要包括污泥产生量、实际处理量、处理处置方式、无害化处置率、处理处置成本及利用情况等。5、污水再生设施及利用现状本地已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数量,总设计处理能力(立方米/日),实际处理量,设施运行状况,按设市城市、县城、建制镇划分的污水再生利用率。按流域划分的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数量及总处理能力,污水再生利用率。在建污水再生设施数量、投资等情况。6、城镇污(排)水管网现状已建污水管网状况,一、二级干管长度,管网覆盖率等。7、建设资金和运营成本分析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和投资方式,国债支持项目数量及投资,国债支持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状况和运营成本分析。8、管理体制现行污水处理管理体制状况,分析利弊。污水处理收费状

7、况(收费标准、开征和收缴情况)。(四)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及原因1、简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的主要经验;2、简述并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以典型事例加以说明;3、结合城镇、流域水环境保护要求以及现状问题,在把握和确定水污染防治目标和技术需求等方面提出建议。4、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运营的主要经验和问题。三、需求预测以过去5年( 2010-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一)人口预测结合各级规划,分析2020年城镇化率、建成区城镇人口、总人口、用水人口等。(二)供水量预测按照各地实际,科学确定各类用水指标预测值,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数据,确定城镇区域内的供水量。需分析现状和历史规律,测算

8、规划年的水量,防止过分超前。考虑到本规划涉及的范围主要是城镇基础设施的服务区域(包括规划区内主要自建设施的服务范围),因此,在水量和工程规模预测时,应以供水、排水管网的服务范围作为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服务范围,以实际用水人口和供水量作为基本参数。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方法(例如用水人口预测法、综合指标法、万元产值预测法等)预测供水量,分工业和生活用水豆。(三)污水排放量预测污水排放量预测可在用水量基础上通过供水量与污水量的折算系数计算得出,也可以通过污水量排放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并通过人口和城镇化率数据变化趋势进行简单相关性校验。污水处理量通过趋势性分析和实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综合判断。在此

9、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和节能减排要求,提出污水再生利用总量、利用率等预测值。(四)处理情况预测结合现状要求,预测当地水体要求、水环境容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城镇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程度、污水处理后排放标准(出水水质要求)等。(五)排水管网预测按照城镇建成区管网普及率和目标要求,确定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城市配套污水管网新建、改建规模需求(城镇配套污水管网是指非指定服务于某污水处理厂的管网,或先建设污水管网后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情况)。管网需求要落实到各级城镇,并按照主管、支管等分级别提出。具体指标可反映排水管网长度、覆盖率等。(六)污泥处理处置预测对污泥产生量、处理处置量进行分析预测、并对可

10、能的处理处置方式进行分析说明。(七)再生水利用预测对再生水利用量、利用水平进行分析预测。四、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一)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必须考虑城镇污水处理厂厂址、布局和设计能力,与流域、区域规划中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需求相结合。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特点提出具体规划目标,但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可量化考核的指标(指标包括重点流域规划范围地区):1、新建(自2014年起开工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数量、规模、投资。2、改扩建( 2014年前已建成,为满足新要求进行的改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数量、改扩建前后规模、改扩建投资。3、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预测实际处理总量、污水处理率、污水

11、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污泥处理处置总量、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污泥污水再生利用总量、再生利用率。4、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和削减比例,以及扣除新增污水排放量后的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和削减比例。5、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城市配套污水管网总长度、管网覆盖率等。(二)重点任务要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容量及重点流域的特殊环境需求,根据当地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设定的十三五建设目标,按设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厂、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污泥处理处置、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等分类统筹提出本行政区(包括重点流域内地区)十三五污水处理设施建

12、设的重点任务及相关建设内容。要以项目为依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上述分类,根据实施的紧迫性排序列出本省十三五期间建设规划项目。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估算完成建设方案的投资需求,分析运营费用,提出资金筹措建议。具体包括:1、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2、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投资3、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含再生水配套管网)建设投资4、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投资5、城市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投资六、实施计划从年度安排、部门职责、分级落实、考核指标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安排的初步意见。七、保障措施结合本地实际,从加强组织领导、保障项目投资、规范项目建设、加强技术支撑、加强运营监管、强化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八、效益分析(着重分析主要污染物削减效果)备注:规划文本中,涉及定量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内容,除需对全市总体情况进行表述外,还应按设市城市、县城及镇三个层面分别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