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140698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西平县人和河沿张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一)研究背景1社会良性发展的要求本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的社会是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传播发展的时代,迅速捕捉、正确分析、及时输送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

2、。写话与习作既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和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又是生命发展过程中,与人们倾吐体验感受,和别人沟通和交往的生活需要;还是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障。2我校作文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校学生来自农村,虽然有了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他们活动的范围狭小,见识较少,生活泉源枯竭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虽然可以借助于电子白板、课件等教学设备,但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还是主角,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封闭在课堂之中,造成了习作教学中学生处于“要我写”的无可奈何的被动状态,勉强“逼”出来的作文,也是空洞无物。随着数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实践,我校教师在习作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

3、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对习作有效教学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二)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事实上,我们经常听教师提起作文,叫苦连天,到考试期间,甚至有老师为应付考试强行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因此作文课如一潭死水,每位老师不敢涉足。久而久之,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写作文就如无米之炊。每次写作文时,学生们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花费了九牛二虎之

4、力才算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写作文苦不堪言,对作文厌恶之极。我课题组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习作兴趣减少学生,怕写作文;大部分教师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习作教学“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由不会写、怕写导致作文水平较低,最终发展到提及作文便厌烦、恐惧,凑合、交差了事、抄范文成了家常便饭。(三)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

5、表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表现(1)习作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作文命题缺乏开放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无法明确习作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激发不聊学生主动提笔倾诉、表达的欲望。(2)不合理的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作文评定等级低下,学生无法感受到习作带来的成功体验。(3)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习作教学存在“有量无序”“临时抱佛脚”或放任自流现象严重,同时各年级之间习作教学又缺乏

6、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1)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指导,过于强调主题立意,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过于强调语言要美,学生不敢说白话。 (2)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为了引导学生说具体,往往要求学生虚构情景,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标,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面不广。 ()作文批改中,缺乏眉批和肩批,总批只有等级;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均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不足,打消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求过高,用成人标准衡量学生。()作文讲评强调“评议”,导致学生不愿读自己的写作,评议的学生也不知从何评起。()对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不深,对年级训练的重点不清,对学生的心理需要

7、不明,导致对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不明确。加强有效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和实践,对于语文教师习作教学观念的尽快转变、行为的尽快改善、习作教学水平的尽快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尽快进步和发展,实在是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们提出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与陶行知的作文教学理念一致,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力措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视作文活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作文不再是枯燥乏味,脱离生活,而是兴趣盎然,充满生机,实践证明,作文教学生活化也是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1 合作教育学理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造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

8、生的智力、情绪、意志等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成为准备和能克服困难的人,最大限度地显示个人的潜力、天赋和才能。2 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六大解放”的生活教育思想出发,从中汲取前辈教育经验的滋养,探索提高写作教学的一些最关键的问题和规律,切实提高写作的效果,寻求写作教学的新路子。3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流丰盈,溪流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4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王拴紧教授的教学主张是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

9、作文,享受作文。好的作文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5. 我们学习、研究了王拴紧教学主张的基础上,立足我校实际,因地制宜地探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方法、途径,为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服务,力求改变学生怕作文的心理,改变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凑、抄、套”的现象和“千人一律”的局面,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阅读积累,培养兴趣,提倡自由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表达自我、抒发感情的工具,发展学生个性,使习作教学落到实处。三、研究的目标1形成一套有效进行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拓宽作文教学渠道。2提高教师进行有效习作教学的能力;探索小学习作有效教学指导的原则、方法及有效途径。

10、3探索适合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训练体系,学生对习作的情感和习作能力得到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达成目标要求。4追求实践层面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习作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形成科学合理的小学生作文教学评价机制,促进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四、研究内容1、各级段生活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各级段生活作文要求及训练内容和形式 级段要求内容形式低年级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1、美丽的风景(欣赏校园美景、四季风光、田野景象等)2、快乐的家庭生活(

11、介绍家庭中的成员,房间的布置等)3、有趣的活动(做游戏,兴趣小组活动等)4、我最喜欢的 (吃的、玩的、看的等)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看看、吃吃、听听、画画、做做、说说、玩玩、演演交流、评改抄写中年级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1、 人物素描(亲朋、好友、师长等)

12、2、 参与体验(小实验,家务劳动,参观游记,各种比赛等) 3、编小故事(根据提供的内容写童话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童谣) 课前组织参与活动课堂再现参与画面(可以以语言、画面、录像等形式)师指导写作重点段落,生口头练习生形成书面习作修改作文级段要求内容形式高年级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

13、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1、 写好一种活动(孝敬长辈,举行家庭游戏,参与各项学校活动,开展种植、养殖活动等)2、 写好一件事(高兴的,难过的等)3、 会写简单的应用文(写读书笔记、影评、调查报告;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写信或发E-mail;当小记者,学会采访,写采访稿等) 体验生活记录生活语言再现生活(互说互评)学生独立写作修改、交流 2、拓展生活空间,开发社区、家庭和社会生活资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突破教科书的局限。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融合的

14、语文教育体系。”只有把课堂的点向课外的面拓宽、延伸,才能使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和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加深,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结合“书香校园”的活动,每学期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开展“师生共读经典书”、“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感悟。 、丰富书源。一是开放学校的图书阅览室,让学生自由读书;二是充实班级图书角,扩大图书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览。 、保证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加强指导。一是将课内指导的读书方法,迁移至课外阅读中,二是课外阅读中加强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

15、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除了在书上进行圈划批注外,再写一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类型有摘抄型、体会型、提纲型、评价型等。 、开展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励学生读书热望,增强读书的欲望,激活学生读书的活力,主要实行“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三赛(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读写知识竞赛),“两评”(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评)制度。 (2)、走向社会、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天津师大田本娜教授说过:“不要把孩子关在室内读书,要把儿童带到生活中,去引导儿童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在观察玩赏中,自然有序地学习语文。”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书。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我们校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凉亭、雕塑玲珑剔透,走进校园就像走进花园,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观察校园,观察校园内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凉亭长廊,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