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可研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40698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XX县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XX县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XX县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XX县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可研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豆丁网友(洪枫)倾情为您奉献,QQ:332985688,个人主页http:/ 总 论1.1项目名称XX县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1.2项目建设单位及基本情况1.2.1项目建设单位XX县妇幼保健院1.2.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XX县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2年,是我省建院时间最早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现在拥有在职职工68人(其中57人属预防保健工作人员),本科1人,大专25人,中专28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2人,初级技术职称26人。卫技人员占职工总人数86.6%,有办公及业务用房1600平方米,属50年代初建成的,现已破旧并多处裂缝。年业务收入200多万元。拥有血球自动计数仪、尿十项、数码电子阴道

2、镜、B超、200mAX光机等先进的现代化专业医疗设备,技术力量雄厚,开设了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妇科、产科、生殖健康科、儿科、内科、信息科、健康教育科、中医科、乳腺专科、性病专科、婚前健康检查、妇科病普查普治、儿童健康检查、激光治疗等科室。成立了XX县高危孕产妇抢救中心,开通了24小时急救电话*,开展院外救治、接诊,及时为全县妇女、儿童以良好的医德医风提供优质服务。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1.3.1编制依据1.3.1.1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1.3.3.2XX县发展和改革局、卫生局编制的XX县农村卫生服务设施建设规划;1.3.3.3XX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XX县妇幼保健院新建妇幼保健医

3、技大楼立项的批复;1.3.3.4国家计委推荐使用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3.3.5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1.3.3.6建设部医用建筑设计规范;1.3.3.7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3.3.8XX县统计年鉴(2006年);1.3.3.9XX县城市总体规划;1.3.3.10国家和地方制订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1.3.3.11其他各有关专业设计规范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1.3.2编制范围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程、规范,本可研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医疗需求、建设规模、内外部条件、总平面布置、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详细的研究论证,并

4、提出基本结论和合理化建议,供业主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1.4建设地点拟建地点:XX县新城开发区和森路XX县妇幼保健院新址大院内。1.5建设内容与规模XX县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建设 内容主要有:新建综合楼一栋及附属配套工程。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675m2,总建筑面积2700m2。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6.1总投资:216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9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费10万元,土地和前期工程费8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4万元,其它费用4万元,预备费6万元。1.6.2资金来源:1.6.2.1中央专项资金50万元。1.6.2.2XX县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1.6.2

5、.3项目业主XX县妇幼保健院自筹66万元。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XX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1.1位置范围XX县地处湖南省中部湘中丘陵区,东经1115454-1123105 、北纬2712-274249之间,东毗衡山、湘潭;南靠衡阳;西接邵东、涟源;北界娄底、湘乡。县境东西长61km,南北宽59.2公里,行政辖区总面积1715平方公里,占全省的0.81。XX县委、政府设永丰镇,地处湘中腹地,跨湄水两岸,属县境中部,东倚长潭株“金三角”,南临衡郴“弹性地带”,西临邵阳,北接娄底、益阳。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湘中丘陵地区的粮、猪、茶、酱之乡,是党的早期创始人,卓越的领导人之一蔡和森同志的

6、故乡。2.1.2行政区划、面积、人口XX县现辖3个乡,13个建制镇,899个行政村,42个居委会,总人口89.29万,耕地面积64万亩,人均耕地占有量0.7亩。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为92.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7.73万人,女性人口44.47万人;城镇人口15.46万人,农村人口76.74万人。2.1.3自然条件及资源XX县属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形轮廓为东部中低山环绕,南境低山连绵,西端山地崛起,北部丘陵起伏,中部岗盆宽 广。县境山脉走向分为西北,东南两支。海拔最高点818.8米,位于 紫峰山仙女殿,最低点海拔64米,位于县东北涟、测水汇合处的江口河谷。境内地貌形态复杂,呈四周

7、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的立体轮廓;类型多样,呈山地连片、岗丘交错、平地绵展的组合;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体分为五区,即西部山地区,中部风盆区,北部丘陵区、东南及东北山地区。 XX县位于湘资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处,是湘江二、三级支流上游。境内分两大水系(涟水、涓水)。全境共有长5公里的河流49条,总长655.6公里。其中涟水水系42条,流域面积15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7.6;涓水水系7条,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85;其余0.55为蒸水水系。县内主要河流测水,为涟水的一级支流,从青树坪镇旺村入境,流经侧石桥、湄水桥、永丰、湾头、街埠头,于江口汇入涟水,全长105公里,境

8、内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积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89,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 XX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暑热期长,伏旱明显;前秋干旱频繁,后秋天气多变;冬季严寒期短,阴睛少雨天多。全县年平均气温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2700小时,无霜期260至300天。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9.1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容水量2.62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3亿立方米。 XX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常见的农作物及茶果资源有34科84属1700多个品种;养殖业动物资源有家畜家禽两大类100多

9、种:水 产养殖资源有60多种;全县森林资源有216科820余种,乡土树种43科14种,尚存古老、稀有、珍贵树种20余种。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已查明的有27个矿种,99个矿点,其中金属矿有黄金、铅锌、钨钼、锑钼、铁、矾、铜等;非金属矿有煤、石膏、黄铁、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土、耐火粘土、碳、磷、钾、重晶石、硅石等。位于全省前10位的矿产有:石膏、大理石、黄铁、煤、耐火粘土、黄铁矿等。洛湛铁路、长邵铁路、潭邵高速和320国道横贯东西,两个火车客货运站紧毗县城,两条铁路专线连通国营厂矿,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 2.1.4经济和社会发展XX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有一定

10、的经济基础。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55969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增长11.5%,比上年快0.9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181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50810万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174707万元,增长9.9%。三次产业构成为41.8:26.9:3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6546元。2006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2682万元,增长15.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216万元,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中,国税部门完成2350万元,增长27.3%;地税部门完成5798万元,增长15.9%;财政部门完成5

11、980万元,增长5.8%,税收收入为8531万元,增长23.4%,快于非税收入23.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 重由上年的55.3%提高到60.4%。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障。近几年来,XX县“三化”进程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优质稻、药材、草食动物、名优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巩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2家,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实现规范运作。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启动了18个新型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城镇建设管理提升年”成效明显,城镇化进程实现新跨越。全县城镇化水平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完成了县城整体修编,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城市规划集中执法行动,查处违法

12、建设行为1100多家。投资6750多万元,完成了曾国藩大道建设、复兴路中段改造和湄水公园建设,县城“五纵四横”主骨架正式成型,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2006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35710万元,增长2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农机、烟花、针织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共有21个农机产品分别纳入国家和省市支持推广农机产品名录,新上烟花鞭炮企业11家,已发展针织企业85家。园区工业发展迅速。XX经济开发区新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工业企业14家,计 划总投资3.9亿元。2.2XX县城总体规划布局根据经省、市两级人民政府批准的XX县城总体规划,县城永丰镇将按照“限制东南、发展西北”的原

13、则,到2020年建成20平方公里、人口20万的中等规模城市。育才风雨桥横跨湄水河,连接育才东路和育才西路,是XX县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2.1城市性质XX县城是湘中经济区物资贸易和交流中心之一;以发展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加工和小农机生产为主导,并形成以历史名人为依托的地域特色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娄、邵、冷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2.2.2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 8.5万人左右中期(2010年)11.5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18万人左右远景设想(30-50年)市区人口规模按2528万人控制。2.2.3用地规模建设用地指标 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控制在85平米/人左右 近期为723公顷

14、 中期控制在85平米/人左右 中期为1000公顷左右 远期控制在100平米/人左右 远期1800公顷 远景按105平米/人左右控制 远景控制在3000公顷以内2.2.4城市规划区范围规划区总面积约67km2。2.2.5城市对外交通及道路规划2.2.5.1公路交通规划320国道绕城线建成后,近期作为XX县城主要对外交通公路。远期过境路从北环路(白玉街)绕过,绕城线(和森路)改作城市主干道。娄衡公路(万宜路)作为高速公路连接线,按一级公路标准修建,道路红线24米,另外两侧再设10米的绿化隔离带和21米的辅道作为城市道路。现有城市客运站均改为公交站。在和森路与梓园路交叉口东北侧设长途客运东站,在和森

15、路与娄衡公路(万宜路)交叉口东北角设长途客运西站。在各主要入城道路出入口附近,设置车辆维护设施,停车场,加油站等交通设施。2.2.5.2城市道路规划县城道路等级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规划城市主干道共八条(其中白玉街兼有对外交通功能),为三块板和四块板,双向六车道,红线宽度为60米、45米。规划城市次干道以一块板为主,为双向四车道,红线宽度30米。规划城市支路全部为一块板,为二车道,红线宽度12米、18米、24米。规划全县城主次干道网(不含过境公路)密度为4.41公里/平方公里。(1)、城市道路网规划规划XX县城道路系统采用方格网道路系统,主干道形成“四纵 四横两环”结构。新修道路根据城市建设需要,按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一次贯通。原有道路的改造拓宽,根据实施的难易程度逐步形成,但必须按规划红线严格控制,严禁在红线范围内新修或翻修旧建筑。(2)、城市广场系统规划规划县城设游憩集会广场1处,占地约10公顷,位于县行政中心,由和森路、富厚路、存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