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校正版)0123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40182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91 大小:4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校正版)0123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校正版)0123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校正版)0123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校正版)0123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校正版)0123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校正版)0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校正版)0123(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印度月稱論師造論西藏宗喀巴大師疏法尊法師譯漢文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序佛說法四十九年,全部精義實匯歸於般若大海。中論為渡般若之慈航;入中論乃達中論中論之梯階。總其要旨,是在成立一切法無自性,而建立因果緣起。惟文義幽邃極難通達!宗喀巴大師從而疏之,顯彼密意。全論以十波羅密配釋十地,其前五度及後四度與大乘各宗無大差異,而慧品中,則詳辨正見,廣為質難。不但不共瑜伽、經、有,且不共自續,別於他生義中廣破唯識分及清辨,精微奧妙,歎未曾有。諸有智者幸善觀擇。次封仰慕此論,前年春間曾請悅西格什依據藏文原本講授,嚴定法師翻譯,惜甫畢初地,空襲頻仍,格什復有赴藏之行,遂爾中輟。今幸法尊上人善能遠承玄奘

2、事業,譯出斯論,使渴望月稱者心願圓滿,中觀正義亦得更為光顯。嗟夫,正法凌夷,邪說橫興,殺伐相循,靡有攸止。用將此論付印流通,伏冀見者、聞者,咸引發善根,深信因果,倘能於性空中不壞一切善行,緣起上不起我我所執,則彼岸在望,捷足可躋,豈特止戈息苦而已哉!猗歟人法,皈命曷極,願長住世燭破群昏!中華民國壬午初夏成都牛次封謹志於都西郊青龍埂子疏散區餘園入中論善顯密意疏簡介入中論是公元七、八世紀,印度極著盛名的中觀派學者吉祥月稱論師所著。他出生在南印度娑曼陀地方,是佛護論師的再傳弟子,他認為龍樹菩薩的中觀論的諸種解釋中,唯佛護論師能圓滿解釋聖者父子之意趣;以此為本,更復採取清辨論師所有善說,兼亦破除其少數

3、非理之處。佛護論師的中觀學傳至月稱論師而大宏其說。月稱論師關於中觀學派之著述有十餘種。其中一部是為龍樹中論作精詳註釋的中觀明句論,黃教僧人頗予重視。另有四百論廣注、六十如理論疏等。入中論是他學習中觀有獨特心得,發表自己見解的一部權威作品。他出生在印土大小乘佛法均極隆盛的時代。他在擔任那爛陀寺堪布時,大弘中觀宗,當時弘揚中觀學說的有多種派別,彼此論難不已。論師追隨佛護阿闍黎,直探聖者父子真義,摧伏異說,所向披靡。又多次與唯識學者辯論而獲決勝。那時有一位博學精微、學通內外的唯識宗大師月官論師,前來那爛陀寺與他往返爭論達七年之久。故入中論,除與中論相同,破斥二乘外道而外,復廣破唯識、及中觀自續諸師,

4、尤為本論特色。宗喀巴大師在講八難題中指出,佛護、月稱二大論師對聖者龍樹中觀根本慧論之註釋,不同於其它註釋處甚多,最重要者有其八種:(一)不許有阿賴耶識。雖不許阿賴耶識等,但作業亦不失壞。唯名言假安立之因果有或無,在壞滅之業上亦為有故。(二)名言中亦不許有自相。若許名言中有自相者,聖者之智應成為破壞有事之因,性空即成他空,非是自空。(三)名言中許有外境。在名言能量之份上,境與心二者均同為有;而在思維真實性份上,二者亦同為非有。(四)不許自相續。在方法論上,依龍樹大士隨應破的方法,非自立因。(五)不許自證分。謂自證分不能領受自體,以諸作用不能於自體而轉,如刀不自割,故心自緣不應道理。(六)聲緣二乘

5、聖者亦證法無我。(七)諦實執及其種子即是煩惱障,二妄現之習氣即所知障。(八)佛盡所有智為現量知。知如其一切所有顯現諦實之智,雖亦為現量了知,然不迷亂,非由病識增上力顯現為諦實故。以上四許四不許,是佛教中極為重要之論題,本論對此,類有論說。總謂月稱論師綜合華嚴、般若、法華三經的思想,本著龍樹菩薩抉擇之空義,而完成此論。不僅講甚深空理,而且談菩薩大行,更顯示佛果功德。境行果三,皆悉具足。本論論體,主要分因地與果地二分,共十一地。其中菩薩因地十品,是以勝義菩提心之十種分位,採用華嚴經十地作為品名,如次配以十波羅蜜多。每地菩薩都有其所修之行,所證之理,地地增勝,最後佛地果位,所修諸波羅蜜皆已圓滿,所證

6、之真理亦復究竟。而於第六品菩提心現前地中,以占全書約三分之二的篇幅,勝破唯識師等,成為全論之中心。此復符合藏人之學風,因而取得了藏地對中觀派論著之代表作的地位,列為黃教僧人必學之五大部之一。本論卷十曰:智者達空即解脫。解脫生死必須要通達無性空見,乃得成辦。若離緣起正觀,未得無自性之甚深智慧,尚不能得聲緣解脫,況論成佛度眾生。藏人之重視中觀學說,決不是偶然的。善顯密意疏作者宗喀巴大師,降生於一三五七年、青海西寧地區(藏人稱為宗喀,義為宗水)的一個佛教家庭內,三歲時,依止當地噶當派大德,修雅曼達迦成就之敦珠仁欽而住,七歲受沙彌戒,取名羅桑扎巴,依止十年,學習了多種經論。敦珠仁欽對大師此後學經的路術

7、、思想格局均有重要影響。十六歲進藏深造,在聶塘極樂寺學習以現觀為首之慈氏五論,十九歲開始參加桑樸寺辯場,以現觀立宗答辯,初露頭角。後見現觀釋文多引俱舍,較為難懂,乃發心學俱舍,二十歲夏,住孜欽寺,從薩迦派學識淵博之喇嘛貢嘎貝,聽學喇嘛自己註釋之現觀,甚覺滿意,進而請求講授俱舍。喇嘛以年老體衰,乃介紹其弟子仁達瓦。大師從仁達瓦學俱舍,文字義理,均極明了。對仁達瓦生起極大敬信,嗣後經常依止聽學。是年秋,仁達瓦為大師第一次講入中論,此後五年中,又為他重講入中論二次,並反覆講授釋量論、俱舍、集論等重要論典。仁達瓦成為大師一生主要之師承,對大師有很大的影響,大師的一些顯教經論註疏,在義解方面,多數係根據

8、仁達瓦的見解而寫。三十二歲冬,大師改戴黃帽。黃帽原為持律者所戴,即含有重興戒律之意。大師提倡戒律,自己能嚴格地遵守,悉糾昔舊諸派之流弊。大師之學問行持均達到最高的造詣,足以領導群倫。他會通一切經教,互不相違,認為一切聖言皆是最勝教授,大乘道遍攝一切餘乘所有斷證功德,一切至言皆攝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此復學修之過程,必須經歷由下而上,從淺入深,循步漸進的次第,不可缺支、或躐等,在抉擇見地上,以中觀為正宗,以月稱為皈依。大師建立格魯派,中興了藏地已趨衰頹的佛教,使正法住世近七百年,迄今仍為西藏最大之教派,教化流布遠及青、康、甘、蜀、蒙古等地,最近國際上掀起藏學熱潮,真有普及全球之勢。大師功行業績,至

9、高至偉,後世尊為第二法王,足見其感召之深矣。譯者法尊法師,俗姓溫,河北深縣南堡村人。一九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生,一九八年十二月十四日示寂,世壽七十九,戒臘六十。法師幼而岐嶷,弱齡慕道,年滿二十,受具於北京法源寺,後入武昌佛學院。一九二五年入藏學法,十載勤學,備通三藏。一九三六年返漢,主持漢藏教理院十餘年。一九五六年起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一九七八年後,兼任院長。法師畢生致力於翻譯藏文經論,五十餘年,積功不替。前後翻譯西藏格魯派重要論著,如菩提道次第攝頌、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辨了不了義論、辨法法性論等多種。又依獅子賢論注疏,譯述現觀莊嚴論略譯,並將大毗婆沙論二百卷,及社會

10、發展史等由漢譯藏,編輯藏漢,漢藏字典詞彙若干種。為響應中國佛教協會為四化立功之號召,法師以耄耋高齡,譯出陳那菩薩集量論、法稱論師釋量論及僧成大師釋量論疏等數十萬言。早年脫稿而未曾出版問世的,尚有五次第論等重要密部論著。法師對介紹藏地佛教高深理論,及交流漢藏文化,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起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海外譽稱為我國近代第一大譯師云。釋迦教下苾芻幻慧依若干資料整理撰集一九八八年八月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宗喀巴大師造翻經沙門釋法尊謹譯敬禮皈依恩師妙音與聖者父子足釋第一勝義菩提心之一一切深廣善說藏 普為世間不請友 啟示三地善道眼 牟尼法王常照護遍於無央佛會中 演唱最勝甚深處 作獅子吼無能等 妙音恩師恆加持三

11、世諸佛心中心 緣起中道離二邊 佛記龍猛如理釋 至心敬禮哀攝受由前教授登高位 以自所見示眾生 演說善道得自在 敬禮吉祥聖天足奉行至尊妙音教 開顯龍猛究竟意 證得悉地持明位 頭面敬禮佛護足微細難測大仙道 龍猛不共諸關要 圓滿開顯月稱師 及靜天足我敬禮龍猛提婆所成宗 三派大車廣解釋 我以無垢淨慧眼 不共要義皆善見此間欲宣彼宗者 我為除其惡說垢 因眾請故以淨語 當即廣釋入中論今依月稱論師入中論釋解說,無倒抉擇深廣二義。入中論分四:甲一、釋題義,甲二、釋禮敬,甲三、釋論義,甲四、釋末義。今初摩陀耶摩迦阿波達囉拿摩此論於印度四種語中,雅語為摩陀耶摩迦阿波達囉拿摩,藏語名入中,其所入之中,是中觀論,如云為入

12、中論故。又釋論於引根本慧時,每曰中觀云云,故知是根本慧論也。雖般若燈論依摩陀耶摩迦字根,謂中觀論與中觀宗皆名中觀。然此言中觀,當知唯是(龍樹)中觀論,勿作餘中觀論及中觀義解。由此論入根本慧者。有謂彼論未廣說世俗勝義自性,此論廣說,故能入彼。然抉擇真實義之正理異門,根本慧中較入中論尤廣,故彼說未善。自宗謂由甚深廣大二門能入根本慧論。初如自釋云:智者當知此宗是不共法。又云:不通達真實義故,謗此深法,今欲無倒顯示論真義故,造此入論,入中觀論。此說為顯自宗所抉擇之中觀義,不共餘中觀師,及顯中論不可順唯識釋,故造入中論。顯句論說:依緣假立之理,如入中論應知。又根本慧論與顯句論,皆未廣破唯識宗,惟此中廣破

13、。故依此論二種所為,乃能善解根本慧論之義,是為此論入中觀之第一理門。二、由廣大門入中觀者。聖者宗,不以有無通達甚深真實義慧而判大小乘。但根本慧論除甚深品外,未別說有廣大大乘法。此論說彼以無邊理門,廣說法無我義,故於大小兩乘中,唯為大乘所化而造。如自釋云:又為光顯法無我故,宣說大乘亦應正理,欲廣說故。聲聞乘中,則唯略說。此說最顯,後當廣釋。是故若於彼論所說道中,別以聖者所說大乘廣大道而滿足之,極為善哉。為滿足彼故,宣說異生地三法,聖位有學十地及果地。又於五地、六地次第,宣說依止靜慮自性、修正奢摩他,以觀察二無我真實義之妙慧修毗缽舍那。故於思惟根本慧論義時,若不憶及此論所說諸法,而思惟甚深廣大和合

14、之道次者,則知彼人失於造入中論之二種所為。故依此論由廣大門入根本慧論之道,即是入中觀之第二理門。甲二、釋禮敬頂禮曼殊室利童子頂禮妙吉祥者,是法先王之遺制,以此論為勝義阿毗達磨,宣說慧學為主故。甲三、釋論義。分四:乙一、造論方便先申禮供,乙二、正出所造論體,乙三、如何造論之法,乙四、迴向造論善根。初又分二:丙一、總讚大悲,丙二、別禮大悲。今初為令悟入中觀論故,月稱論師造入中論。非但不得以餘論所禮聲聞獨覺為禮供之境,即較之諸佛菩薩,亦應先讚諸佛最初勝因,救護生死牢獄所繫一切無依有情為相。因立果名號稱佛母之大悲心。為顯此故,頌曰:聲聞中佛能王生,諸佛復從菩薩生,大悲心與無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悲性於

15、佛廣大果,初猶種子長如水,常時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讚大悲心。此中有二:丁一、明大悲心是菩薩之正因,丁二、明彼亦是菩薩餘二因之根本。初又分三:戊一、明二乘從佛生,戊二、明諸佛從菩薩生,戊三、明菩薩之三種正因。今初從他聞正教授,修行證得聲聞菩提果,能以此義令他聞,故名聲聞。令他聞者,如經說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等。無色界聲聞雖無此義,然不為過,以有彼名者不必定有彼義,如陸生蓮華亦得有水生之名也。又聲聞之梵語薩囉波迦亦訓聞說。從諸佛聽聞成佛妙果之道,為大乘種姓求彼道者說故,名曰聲聞。如法華經云:我等今者成聲聞,聞佛演說勝菩提,復為他說菩提聲,是故我等同聲聞。此二義雖菩薩與聲聞相同,然聞說之義正屬聲聞。有說第三句中無勝字,故前句是大乘菩提,後是聲聞菩提。但疏意不然,前是大乘菩提,次是往菩提之道。若謂何者?菩薩雖亦從佛聽聞佛道,為所化宣說。然經說聲聞,意取但說彼道,而自身全不修者。中佛之佛,釋說:佛之真實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