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点布置依据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399343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探点布置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勘探点布置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勘探点布置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勘探点布置依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勘探点布置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探点布置依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2亩地勘探点布置依据勘探点间距要求(1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P18,4.1.15条规定,地质复杂程度等 级为(一级)复杂时,勘探点布置间距为 1015m,等级为(二级)中等复 杂时,勘探点布置间距为 1530m,等级为(三级)简单时,勘探点布置间 距为3050m。(2 )场地地址复杂程度根据建筑抗震稳定性、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情况、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地形地貌和地下水等五方面来综合考虑;1)建筑抗震稳定性根据地质、地形、地貌条件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a 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地震断裂 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b 不利地段:软

2、弱土和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斜坡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和性状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古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洪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c 有利地段:岩石和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2)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分布于场地内及其附近地段,主要影响场地稳定性,也 对地基基础、边坡等具体的岩土工程有不利影响。a “强烈发育”是指泥石流沟谷、崩塌、滑坡、土洞、塌陷、岸边冲刷、地 下水强烈潜蚀等极不稳定场地。b “一般发育”是指虽有不良地质作用.但并不十分强烈,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不严重,或者说对工程安全可能有潜在的威胁。c “不发育”是指不出现不良地质作用

3、或极其微弱,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可以不考虑。3)地质环境破坏是指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地下采空、地面沉降、地裂缝、化学污染、水位上升等。地质环境的“强烈破坏”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破坏已对工程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一般破坏”是指已有或将有上述现象发生,但并不强烈,对工程安全的影响不严重。4)地形地貌主要指的是地形起伏和地貌单元(尤其是微地貌单元)的变化情况。一般地说山区和丘陵区场地地形起伏大,工程布局较困难。挖填土石方量较 大,土层分布较薄且下伏基岩面高低不平,地貌单元分布较复杂,一个建筑场 地可能跨越多个地貌单元,因此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或较复杂;平原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元均一。土层厚度大且结构简单,

4、因此地形地貌条件简单。5 )地下水是影响场地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类型和地下水 水位等直接影响工程及其建设。(3 )综上所述,场地复杂程度分类为下表场地等级 场地条件、一级二级三级建筑抗震稳定性危险不利有利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情况强烈发育一般发育不发育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已经或可能强烈破坏已经或可能受到 一般破坏基本未受破坏地形地貌条件复杂较复杂简单地下水件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及裂隙水,其他水文地质条件 复杂,需专门研究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对工程无影响由此表可见,172亩地地质复杂程度为二级。(4)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P18,4.1.17条规定单栋高层建筑勘探 点的布置,

5、应满足对地基的不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但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没动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5 )得出最终结论,172亩地勘探点布置间距为1530m,并应考虑每栋高 层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孔。勘探点深度要求(1 )根据建筑物的特征、基底压力、基坑深度等预估各建筑桩基的有效桩长及 入土深度。(2)场地地质地貌及大致地层情况1)场地所在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风成砂丘地貌。2)地面下85m深度范围内共分布三套地层:a 全新统(Q4):依地质年代差异分为上、中、下两段:上段(Q4-2) 3),表层为黄河冲积形成的褐黄色的粉土、粉砂和粉质粘土层,粉土和粉砂呈

6、松散稍密状态,粉质粘土呈软塑可塑状态,承载力约85-120kPa,该段底板埋深约 8.0 米;中段为缓流水相沉积的粉质粘土和粉土层,粉土呈稍密状态, 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底板埋深约 15 米;下段( Q4-1 ),由褐黄 -黄褐色的 粉土、砂细土组成,其成因为冲积沉积物,粉土和砂土呈中密至密实状态,承载力约在180-350kPa,底板埋深约30.0m。b .第四系上更新统(Q3)地层:其成因为冲积相,岩性由褐黄黄褐色的粉 质粘土、粉土、砂土组成,底板埋深约60.0m。c .第四系中更新统(Q2)地层:其成因为冲洪积相,岩性由褐红棕红色的粉质粘土组成。( 3)依据相关规范条文及要求1 )按照岩土

7、工程勘察规范( 2009 版) P44,4.9.4 第 1 条规定:一般性勘探孔 的深度应达到设计预计桩长以下35d (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 3m,对大直径桩不应小于 5m 。2)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009 版) P19,4.1.18 规定: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 础底面算起。3)为满足地基变形要求,控制孔深对于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 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 20% 的深度。(4)勘探点深度计算1 )高层建筑有效桩长约为 30m ,入土深度约为 36m ,即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孔 深应不小于 39m ;控制性孔深为 39+20=59m ;考虑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需 要,地震安评波速测试深度应超过覆盖层厚度,本场地覆盖层厚度约为80m ,因此,上述控制性钻孔有两个需要增加到 85m 。2) 6 层住宅:考虑采用地基处理的可能性,地基处理砂层深度约为 15-16m , 一般孔深定为 20 米,控制孔深 25 米。3)其它建筑:考虑采用天然地基和地基处理,主要满足天然地基验算和地基 础深度需要,孔深定为 15m ,估算等效剪切波速孔深定 20m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