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工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基坑监测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399068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工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基坑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污水处理厂工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基坑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污水处理厂工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基坑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污水处理厂工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基坑监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污水处理厂工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基坑监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工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基坑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工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基坑监测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基坑监测方案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黄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经理部2013年5月24日K1+347至K1+920燕窝隧道深基坑施工监控量测方案1 工程概况1.1 设计概况厂址位于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鼓楼村居安村北侧,一期占地面积97.87亩。施工场地为新建厂区,未进行建筑施工。粗格栅及进水泵房位于厂区西北角,其西侧为远期预留用地,北侧为规划道路,东侧为设计厂区氧化沟,南侧濒临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基坑开挖深度为11.35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粗格栅及进水泵房设计为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平面尺寸为:20.05*13.0*6.4m。1

2、.2工程地质条件1.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皖南山区的屯溪盆地内,微地貌为横江流域左岸级阶地。场地原农田,场地较为平整。地表标高132.82137.28m,最大高差约为1.19m。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134.1m,自然地坪标高为绝对高程133.8m。1.2.2地质概况经钻探对岩土层的野外鉴别、孔位原位测试及综合分析研究,拟建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为耕植土粉土淤泥质粉砂圆砾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现将各岩土层的工程特征简述如下:第层耕植土,该层土连续分布,灰褐色,稍湿湿,松散,揭露层厚0.30 0.90m,层面标高132.81134.00m。第层粉土,该层土连续分布,灰褐色、褐黄色,湿,

3、松散稍密状,揭露层厚度0.704.10m,层面标高132.22133.50m。第层淤泥质粉砂,灰色,极松散,饱水。主要由粉砂组成。接露层厚0.302.50m,层面标高129.03132.12m。第层圆砾,褐黄色,湿饱和,松散中密。骨架颗粒主要成分为中等风化花岗岩、硅质岩、砂岩及脉石英等,呈亚圆状次棱角状,骨架颗粒粒径多数250mm,少数达100mm,其间由中粗砂填充,级配较好。第层强风化泥岩,为中生代白垩系齐云山组河湖相沉积岩层。紫红色,主要由石英及岩屑组成,泥质胶结,胶结中等。岩石为中细粒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风化泥岩:为中生代白垩系齐云山组河湖相沉积岩层。紫红色,主要由石英及岩屑组成,

4、泥质胶结,胶结中等。岩石为中粒细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RQD约为80%,岩石较完整,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V级。揭露层厚1.8012.00米,未揭穿,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岩层厚几百米,往下风化程度渐弱,无软弱下卧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m=4.78.1Mpa,标准值5.89Mpa。1.2.3水文地质勘察揭示的土层中,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淤泥质粉砂和圆砾层中的潜水型地下水,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130.52132.58m。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横江水的侧向补给,水量较丰富,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根据地区经验,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经勘察认为,场地内除局部分部有淤泥质粉砂等特殊性岩

5、土外,场地内及其周围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场地稳定性较好1.3支护及防排水体系1.3.1 支护结构型式隧道基坑支护根据开挖深度分别采用:(1)基坑深度小于2m时,采用1:1坡率放坡,坡面喷射10cmC20砼防护,内含820X20cm钢筋网,坡面设5cm泄水孔。坡顶和坡角均设截水沟。(2)基坑深度为23.5m时,采用1:1放1.5m坡+120130cm钻孔灌注悬臂式桩支护;(3)基坑深度为3.58.2m时,采用1:1放1.5m坡+120130cm钻孔灌注桩+80X80cm钢筋砼支撑+钢格构立柱支护;(4)泵房水池处基坑深度达11m,采用1:1放1.5m坡+120130cm钻孔灌注桩+两

6、道支撑支护,第一道支撑为80X80cm钢筋砼支撑,第二道支撑为60cm钢管支撑。1.3.2 止水体系基坑局部存在较薄的砂层与淤泥质土层,采用5035cm密排水泥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搅拌桩底应进入不透水层不小于1m。1.3.3基坑排水采用明沟结合集水坑用电泵抽的方式进行降水。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2.1监测目的本工程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等部分,且本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周边环境复杂。根据围护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场地工程地质及环境条件,本工程的监测保护应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1)本工程开挖面积较大,深度较深,施工流程较多,周围环境复杂;(2)项目

7、沿线已经城镇化,各种等级的道路与S120有较多的交叉,尤其在镇中心路段平交口非常密集,道路下地下管线分布密集,其对工程施工影响相当敏感,应严格控制土体的变形,确保周边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3)基坑开挖揭露的土层中分布的软塑至流塑状态的淤泥质粘土最大厚度达到8.78m,该层土强度低,属高压缩性土,在开挖过程中,易产生触变、流动;(4)工程场地距离东江较近,场地地下水丰富,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主通道及引道基坑开挖揭露的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场地承压水与东江水力联系非常密切。因此,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

8、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影响的目的;(3)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4)通过监测及早发现基坑止水帷幕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堵漏准备工作,防止施工中发生大面积涌砂现象;(5)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6)通过跟踪监测,在换撑和支撑拆除阶段,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

9、态。2.2监测要求本工程监测工作极其重要,必须严格按有关管理部门、设计等有关变形控制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同时对马路、防汛墙河堤、地下管线及基坑本体作重点监测。在基坑桩基施工期间,须周期性对周边环境进行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成果相应地及时调整施工速率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道路、市政管线及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三、监测原则3.1系统性原则(1)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2)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基坑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3)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4)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3.

10、2可靠性原则(1)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2)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3)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护设计。3.2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1)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2)对结构设计中,在专家审查会上有争议的方法、原理所涉及的受力部位及受力内容进行监测,作为反演分析的依据;(3)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围护结构及支撑系统的报警值;(4)依据业主、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3.4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1)对围护体及支撑系统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2)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

11、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3)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3.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1)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2)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3)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3.6经济合理原则(1)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2)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之仪器设备;(3)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四、监测

12、依据(1)国家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2)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3)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7)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8)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本工程相关设计说明及图纸(电子版)。五、监控方案5.1监测内容本施工项目的

13、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基坑维护监控量测以及基坑周围建筑物变形的监控量测两大部分。基坑监测主要项目包括:基坑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沉降、地表沉降、邻近建筑物(左侧金泰家具批发基地与右侧永利制衣厂)的沉降、倾斜、和裂缝。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监测项目表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仪器测孔(点)数目1支护结构(1)钻孔灌注桩顶水平位移全站仪28(2)钻孔灌注桩顶沉降水准仪(2)立柱沉降水准仪15(3)支撑轴力轴力计频率仪92深层水平位移(1)相邻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仪3(2)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测斜仪73地下水(1)坑内地下水水位钢尺1(估)注1(2)坑外地下水水位钢尺24相邻土体(1)相邻土体垂直位移水准仪13

14、(2)相邻土体水平位移全站仪5相邻建筑物(1)垂直沉降水准仪10(估) 注1(2)倾斜全站仪(3)裂缝游标卡尺注:表示该处点需要根据场地现场及施工情况进行布置,表中数据为估计数。5.2测点布置见附图5.3监测方法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监测工作采用整体布设,分级布网的原则。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孔)。5.3.1垂直位移监测高程控制网测量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布置3个以上稳固高程基准点,这些高程基准点与施工用高程控制点联测,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稳固高程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行联测。基准网按照国家等水

15、准测量规范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水准测量要求执行,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参照下表: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DS1因瓦尺往返测各一次4或1.012注:L为往返测段、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外业观测使用WILD NA2+GPM3自动安平水准仪(标称精度:0.3mm/km)往返实施作业。观测措施:本高程监测基准网使用WILD NA2+GPM3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因瓦尺,外业观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观测前对水准仪及配套因瓦尺进行全面检验。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