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39624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资料1、结核病的传染性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住何时 候都具有传染性。相对来看,肺结核病中的一些类型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结核病(如骨结 核病、脑膜结核等)则不具有传染性。由于肺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 洞时,病变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播。这样的肺结核病 人才具有传染性。但当病人治愈了,就不再成为传染源。衡量和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 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 菌阳性,则认为具有传染性,或称为“传染源”。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最强

2、的时间是在发现 及治疗之前。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正确、及时治疗传染源。2、结核菌是如何传播的只有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才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在肺结核 病变中或空洞中,存在大量繁殖的结核菌。这些结核菌随着被破坏的肺组织和痰液,通过细 支气管、支气管、大气管排出体外。含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 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 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 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由此看来,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染源病人 的病情严重性

3、、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病人居住房子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 及抵抗力有关。3、肺结核病常见的症状是什么主要的全身症状有疲乏、食欲减退、低烧、盗汗、妇女月经不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少数急性发展的肺结核可出现高烧等急性发病症状。主要呼吸系症状有咳嗽、咳痰、数量不 等的咯血,胸痛常与病变波及胸膜有关,呼吸困难在病变广泛或伴有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 等情况时出现。肺结核病的症状不是结核病所特有的,症状程度与病变范围、进展情况和机 体的反应性有关。4、得了结核病怎么办现在医学的进展,有效药物的不断推出,肺结核病已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所谓“十痔九 死” “不治之症”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结核病

4、人应该抛弃旧有的陈腐观念,接受现代化疗 及管理,树立治愈的信心。认真地与结防专业机构的医生配合,按医生指定的治疗方案,接 受医务人员的监督,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全疗程。对病人而言,规范地完成长达半年左右的 治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到底。现代化学治疗实践证明,只要坚持 规律用药并完成疗程,几乎全部新病人都可治愈,而且在接受治疗2周后,痰内结核菌迅速 减少(大约减少至5%),细菌的活力也受到抑制或完全消失,对周围人群已无传染性,结核病 人治愈后可以与健康人同样工作、生活及学习,一切不必要的顾虑,都可以解除。要与医生 合作接受治疗,不要听信社会传言,寻觅“偏方、验方”而贻误大好治疗

5、时机。5、哪些人容易感染结核病?哪些人感染结核菌以后容易发生结核病?与尚未被发现和治疗不彻底的排菌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最易感染结核菌,如肺 结核病人的家属成员(尤其是儿童)、与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此外在通风不良环境中集体生 活和工作的人群中,一旦有人发生肺结核病,其他人常可受到结核菌感染。感染结核菌后仅 少部分人发病,主要与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有关。幼儿、青春期、老年人和营养不良、尘 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发病率较高。6、为什么怀疑患肺结核病应当到当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就诊目前肺结核病的诊断、治疗、管理等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技术规范,实践证

6、明,只 有严格执行这套技术规范,才能控制结核病流行,一般综合性医院在技术、人力、精力等方 面难以完成。结核病防治所是控制结核病的专业机构,医务人员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掌握 现代的诊疗方法,使病人能获得及时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并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负责到底, 直到痊愈。因此我国规定,怀疑或确诊的肺结核病人(除少数急重症病人外),均应转至结核 病防治专业机构或指定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实行“归口管理”。7、如何治疗肺结核采用化学和生物制剂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又称化学疗法,是现代结核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其它治疗方法均为辅助治疗。化疗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 最主要武器。我省目前采用

7、的是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服药方法是每天服药。短程督导化疗分 为两个阶段:强化期和继续期。强化期为杀菌阶段,即在治疗开始时的2-3个月,联合应用4-5 种抗结核药,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尽快杀灭大量繁殖活跃的敏感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继续 期为巩固治疗阶段,即在强化期之后的4-6个月内,继续消灭残留的结核菌,并减少和避免 复发机会。结核病的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只要你和医生很好合作,肺 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8、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为何要经常查肝功能?治疗肺结核的常用药物如:异胭腓、利福平、毗嗪酰胺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 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和黄疸,甚至发生

8、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在用药期间,应经常查肝 功能,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休息,加强营养、停用导致肝损 害的药物、保肝药物治疗等措施。9、什么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结核菌的双重感染” ?如何预防HIV感染者发生结 核病?人类免缺陷病毒(HIV)也就是艾滋病病毒。一个同时感染HIV与结核菌的人称为双重感染 者。由于结核病与HIV感染会互相影响,后果特别严重。HIV感染的人若又感染结核菌,其结 核病的发病率较未感染HIV者高30倍。HIV未感染者感染结核菌后,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机 会不到10%,而双重感染的人,则在一年中就有10%的发病机会。HIV和结核菌双重感

9、染者预 防结核病的最好方法是采用药物预防。HIV感染者,有以下一项者:(1)结素皮肤试验阳性反 应;(2)肺内有陈旧病灶;(3)来自结核病高发地区。此外,直接护理HIV感染的人员。都要进 行药物预防,预防方法是服用异烟腓12个月。在结核病高发地区,受HIV感染但无症状的 儿童可以用卡介苗预防,若母亲感染了 HIV其表现正常的新生儿也应该接种卡介苗。10、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相关知识我省从2021年起在在深圳、佛山、江门、广州、珠海、汕头、东莞和惠州等市开展第五 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项目,将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纳入当地结核病防治工作,按 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为其提供免费检查、治疗和管理

10、。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检查和 免费治疗待遇。凡流动人口中发现咳嗽、咳痰二周以上,伴低热、乏力、消瘦、咯血、胸痛或原因不明 的闭经、月经不调等可疑结核病症状者应尽早主动到结防机构进行检查,各区(县级市)的结 核病防治机构可提供门诊减免的基本检查。如果诊断为活性肺结核,结核病防治机构可提供 减免的基本抗结核药物治疗。生活困难的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在全球基金项目地区可获得就 诊的交通费和营养费补助。病人只要坚持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95%的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11、耐药结核病的产生耐药、耐多药或严重耐多药结核病的根本原因是抗结核治疗不规范。自然界中存在的结 核菌含有极少量耐药菌,由染色体的自发突变而

11、导致对某一种抗结核药耐药的发生,其概率 极低。联合使用3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时,发生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几率微乎其微。耐药结核 的发生多数是因为不合理用药、治疗管理不善、药物供应不足与质量不佳以及间断用药等导 致耐药,例如患者在确诊为结核病后未到结核病专业机构接受治疗;制定的化疗方案不合理 (如在不了解患者的药物敏感状况、也不问其既往用药史的情况下,盲目制定的化疗方案、用 药剂量不足等)等都会导致治疗失败最终形成耐药。关于肺结核的一些小知识1、目前的流行病学显示90%的结核病患者在发展中国家。结核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多 发病,而且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全身多系统都可能感染结核,临床最常见的就是肺结核。

12、2、不是所有的肺结核都会传染人,只有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者才有传染性,尤其是结 核性胸膜炎是无传染性的。3、临床上,痰结核菌检查检出率较低,对于痰检“涂阴”、“菌阴”的病人,诊断肺结 核比较困难,依据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特点以及结核的其他一些辅助检查证据,如果临床 医生高度怀疑结核时,常常建议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简单讲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意思就是: 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一段时间观察,如果患者的症状、病灶有所好转,那么就间接证明是结 核感染。4、抗结核药物需要规范化服用,切记不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不能随意停药,不 能忘记服药。一旦乱服药物,容易导致结核菌耐药,抗结核药物效果变差,甚至抗结核治疗 失败。5、抗结核药物有一定副作用,比如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中枢神经损害、周围神经 炎、听力下降、胃肠道反应、皮疹等。6、抗结核治疗时间比较长,可能6-12月不等。治疗期间需根据病情定期或不定期门诊 随访,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胸部CT。7、平时注意勿太过劳累;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勤开窗换气,勿随地吐痰;如有不适, 请及时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