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歌词不得不知道的知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391162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歌词不得不知道的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写歌词不得不知道的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歌词不得不知道的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歌词不得不知道的知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歌词不得不知道的知识写歌词不得不知道的知识其实“词曲咬合”不是专业说法,目前也没有一个专业词汇来描述华语流行音乐里的这种现象。以前有人把它叫做“口白式唱腔”,也只是媒体自创。但是,如果把视野放宽一点,看看历史,就会发现,“词曲咬合”在传统音乐里并不新鲜,而且也早有人做过相关实践和理论。早在公元前11世纪诗经就已经开始讲究“词曲咬合”,其中所有的诗都是可以唱的。但是到后来,由于汉语的声调本身就太像音乐了,所以中国人慢慢地开始不听音乐,而去讲究朗诵。比如唐诗讲究平仄格律,就是为了朗诵的时候听起来跟音乐似的。再后来,中国又发明出戏曲这种高明的歌剧,戏曲里讲的“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就是最高明的“

2、词曲咬合”。而西方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就已经提出了音乐旋律、节奏追随歌词的原则,但没有谈到具体方法。到了17世纪巴洛克时期,蒙特威尔第提出了“第二常规”,即音乐追随歌词的常规方法,并且有一大批巴洛克音乐家开始实践这个方法,写了好多唱起来跟说话差不多的歌。再后来的宣叙调,就是一种把说话的腔调高度融合到音乐里的歌剧形式。但是中西音乐做一下对比你会发现,汉语音乐要做到“词曲咬合”,情况远比印欧语系国家的音乐要复杂得多。所以,在汉语流行音乐里,词曲咬合到底是什么意思,基本原理又是什么,还得从汉语的语音学说起。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声调语言,除了东南亚、非洲、北欧、南美洲的少数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语言都不

3、用声调来区别意义。而声调在本质上跟音乐类似,就是一种音高变化。早在上世纪20年代,语音学大师赵元任就发现了现代汉语中,声调跟音乐有某种关系。他发明了五度标记法,即用一条竖线作为标尺,平分四段,各端点按音高从低到高分五个档次:低、次低、中、次高、高(但并未规定准确音程关系,这是后来由实验语音学来解决的问题)。为了形象理解,我们可以用do re mi fa sol五个音来表示这五个档次。一声阴平就是sol到sol(从高到高),二声阳平就是mi滑到sol(从中到高),三声上声就是re滑到do再滑到 fa(半低-低-半高),四声去声就是sol滑到do(从高到低)。用五个音高档次表示声调的起音、收音、还

4、有中间的折点,就可以建构出汉语声调“滑”的趋势。当然五个乐音的绝对音高位置是没有规定的,能区别意义的只是声调的相对音高位置,以及连读的时候每两个字之间声调的高低对比,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小孩说话音调高,老男人说话音调低,但是他们互相都能听懂。可以看出,汉语的声调本身就是一种音乐。而人声可以制造任意的长滑音、短滑音,即声调,并且不费吹灰之力,所以人声绝对是世界上最高明最复杂的乐器,没有之一。但是正因为汉语声调本身“太音乐”了,所以搞得用汉语来唱歌反而会产生词曲的矛盾。所以词和曲其中一方一般会做出让步。而李宗盛的很多作品让人惊叹的是,词曲竟然没有一方做出让步!双方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融合。比如:啊/多么痛

5、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只是我回首来时路的每一步/都走的好孤独/啊/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只愿你挣脱情的枷锁/爱的束缚/任意追逐/别再为爱受苦其中很多字都按照声调“滑”的趋势来安排旋律。比如“痛”是去声(从高到低)对应sol到re,“悟”也是去声(从高到低),对应mi-re-低音sol,“部”类似。但是不可能每个字都这么滑,那就成了朗诵了。这时候就需要利用“声间调”。声间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只需要唱出两个字声调的起音,形成对比就可以了。比如还是领悟,“领”本来是“半低-低-半高”的上声(当然,后接一二四声连读的情况下,只剩“半低-低”的变化),后面的“悟”是“从高到低”的去声,但是

6、在音乐里,只需要保留声调的起音就可以也就是说“领”保留“半低”,“悟”保留“高”,旋律形态保证是从低到高(re-mi)就可以了,这时就可以比较清晰地听出是“领悟”两个字,而不是“凌侮”。还有“只是”“每一”“走的”“好孤”“只愿”这几个字组都完全如法炮制,利用声间调原理,把旋律安排成从低到高就完美了。再看字组“来时路的”(mi-fa-fa-fa),“来”保留阳平的起音“中”,“路”保留了去声的起音“高”,旋律整体就安排成了“低-高-高-高”。“是我”(sol-mi)、“愿你”(sol-mi)、“受苦”(re-do)三个字组,“是”“愿”“受”保留去声的起始点“高”,“我”“你”“苦”保留上声的

7、起音“半低”,旋律安排成“高-低”,perfect!“枷锁”(fa-低音la),“枷”保留阴平起音“高”,“锁”保留上声起音“半低”,旋律安排成“高-低”,perfect!除了声调以外,词曲咬合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音乐节奏和汉语语调咬合。汉语是“音步型”语言,音步的意思就是说一句话里面可以按照“强-弱”的组合,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单位,这些小单位就是“音步”。音步第一个音是强音,所以第一个字要和音乐强拍或强位置重合;一个音步为一个单位,所以往往一个音步与一个或两个单拍子重合。还是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音步划分为“你/曾是/我的/全部”,“曾是”是一个音步,与一个单拍子重合,“曾”放在强位置上;“全部”是一个音步,与两个单拍子重合。其他的规律还有,逻辑重音与旋律重音重合,语调停顿与旋律停顿重合等等,这都比较浅显了,多听听城市民谣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讲都是“规律”,而非“规定”,是对汉语和音乐之间关系的一种发现,如果当成金科玉律就未免陷入新八股的深渊。当然,这种规律也提示我们,用汉语写歌受到的限制比用其他语言要大得多,所以崔健现在都搞说唱了,想表达的东西用文字写出来以后,没法用死板的旋律形态去套。这是汉语“词曲咬合”的局限性所在。毕竟像李宗盛这样的极品实在是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