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顾左右而言他》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39061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顾左右而言他》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王顾左右而言他》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王顾左右而言他》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王顾左右而言他》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顾左右而言他》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顾左右而言他》知识点整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顾左右而言他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二、重点实词:1.有托其妻子于其友(托付) 2.比其反也(等到)3.士师不能治士(专司一事的官员) 4.王顾左右而言他(环顾)5.弃之(抛弃) 6.已之(止,这里指罢免)三、一词多义:之1.作助词:的王之臣 四境之内不治2.作动词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到去)3.作代词1)弃之(他,代友人) 2)已之(他,代士师) 3)则如之何(他)四、古今异义:1.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丈夫

2、的配偶。2.左右:古义:左右的侍从。今义:左和右两方面。五、通假字:反:同“返”,回来。六、成语积累:顾左右而言他:比喻对方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故意扯些不相干的事,或与对方交流时,有意离题,说到别的事情上去了。七、重点句子翻译:1.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有一个将他的妻子和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后去楚国游历的人。2.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一个君王没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那么对他怎么办?3. 王顾左右而言他。齐宣王环顾四周的大臣说起别的事了。八、内容理解:1.孟子这么说的目的是:孟子运用由小及大、由远及近、层层推进的类比推理的方法,劝诫统治者要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2.中心思想:孟子在与齐宣王的

3、讨论中巧妙地诘难对方,使齐宣王认识到把国家治理好是对自己对人民应付的责任,赞颂了孟子的机智和勇敢,反映了他心怀天下的民本、仁政思想。3.启示: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九、人物形象:孟子:机智勇敢,心怀天下的民本、仁政思想王顾左右而言他1. 1.孟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从对待朋友的委托、士师管理下属、国君治理国家;三个角度设问,从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个善于设问,敢于批评时政的人。2.齐宣王在回答孟子的问题时,前后的变化是什么?前面回答非常干脆,似不加思考;回答第三个问题时,采取避而不答的对策,并转移话题。 因为明白孟子问题是针对

4、自己而来,所以转移了话题,不做回答。3.本文选自 孟子 一书,作者是 战国(朝代)的思想家 孟子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也因此把这一学派的思想称之为“ 孔孟 ”之道。4.孟子发议论先从替朋友照料家眷的事说起,这种先从具体事例来说理的好处是什么?答:能够让读者直观的了解,并通过具体的事例明了作者的观点,是文章更加有说服力。5. 孟子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劝诫齐宣王要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6.孟子,名轲,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著有思想核心为“仁义”的孟子一书。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7.孟子被称为(亚圣),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

5、8. 面对孟子第三次发问,齐宣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答; 齐宣王没有把国家治理好,他应该承担责任。所以,他不敢也不愿回答孟子的问题所以只能转移话题。9,用自己的话说说“顾左右而言他”的含义?答;对于别人当面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装作没听见,眼睛往者别处,把话题扯开。10.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答:说明了不能尽职的人应该受到惩罚(应该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道理。11. 选出正确的答案。 ( D )A. “顾左右而言他”,原意指对方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故意扯些不相干的事。现已演变成一个成语。B.本文抒发了孟子对齐宣王的不满。C.孟子这样说,是为了逼齐宣王下台。D.本文说明了不能尽职的人应

6、该受到惩罚(应该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道理。 12. 文中,孟子先以两个设问,使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想,得出两个不言而喻的结论,而后类推下去,使齐宣王陷入自我否定的结论中而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13.三个设问,从小到大,由远及近,由外至内,层层类推,说明“四境之内不治”(即国家得不到治理),齐宣王是有责任的。14.孟子所采用的方法与公输中墨子所采用的有什么相似之处答:都是层层递进,诱使他人掉进陷阱,入圈套。15.齐宣王在回答孟子的问题时,前后的变化是(坚定,不假思索尴尬,无言以对);变化的原因是(因为明白孟子问题是针对自己而来,所以转移了话题,不做回答)。16、齐王回答前两问是干脆,

7、坚决,爽快,轻松。对后一问东拉西扯,避而不答17. 本文孟子的提问层层深入,将齐王引入自己设好的陷阱。18.这三个问题和齐王的关系由远到近,希望以此来提醒齐王。19. 请总结全文孟子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劝诫统治者要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说明了不能尽职的人应该受到惩罚(应该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道理。20. 孟子同齐宣王谈话时的语气和情态分别是怎样的? 孟子:尊敬。 齐宣王:回答前两个问题的时候爽快,干脆,放松。回答最 后一个问题时尴尬,心不在焉。21.孟子问了齐宣王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能不能交换顺序? 孟子问了齐宣王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不能交换顺序,因为这三个问题是由远 到近,层层递进,为了让齐宣王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治理好国家,对国家负责。22. 孟子将批评的矛头主要指向谁?批评的内容是什么?答:孟子主要把矛头指向齐宣王,批评的内容是他不能把国家治理好。23.孟子提出的三个问题相互之间有关系吗?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前两个都是小事,且不涉及王自身的好坏是非,使王毫无防备,很爽快地回答了,这时他已落入孟子预设的圈套,随后的第三个问题直奔主题,朝向王自身,这才是目的所在!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