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汀溪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最后完整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38664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9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安区汀溪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最后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同安区汀溪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最后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同安区汀溪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最后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同安区汀溪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最后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同安区汀溪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最后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安区汀溪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最后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安区汀溪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最后完整(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安区汀溪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厦门市吉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2012年01月29日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2第二章 编制依据4第三章 施工工艺技术63.1施工测量63.2土方工程施工73.3锚管、土钉支护123.4基坑排水163.5监测与检测16第四章 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84.1组织保障184.2技术措施184.3应急预案20- 2 -第一章 工程概况1.1.工程基本概况1.1.1拟新建的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路下村北部,地处工程场地东南角。建筑零点标高为29.50m。本工程场地较为平坦、开阔,实际场地标高约为28.3 m,进水泵房基坑总面积约1309

2、m2,总体呈长方形,基坑周长约140m,设计基坑底标高为18.35m,基坑开挖最大深度为10米,局部开挖为8.5米。底板为筏板基础,四周为剪力墙至顶板。 1.1.2场地环境:进水泵房地面大致平整,地势较为开阔。拟建物周边未发现地下管线及地上线路。施工条件较好。1.2.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勘察单位: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监理单位: 厦门市路桥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厦门市吉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单位: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1.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3.1岩土层:进水泵房场地内的主要地层概况自上而下岩土层主要由素填土、卵石、残积砂质粘

3、性土及全风化花岗石组成。各岩土体的分布及其特征如下:素填土:由粘性土回填而成。回填时间大于10年。局部分布,厚度一般为1.102.5m,表部越20cm的耕植土。卵石:主要成分为粒径60150mm花岗岩、火山岩亚圆形颗粒。局部分布,层厚4.008.00mm.残积砂质粘性土:主要由长石分化的粘、粉粒及石英砂、烁粒组成,浸水后易扰动、软化。局部分布,层厚0.904.30m。全风化花岗岩:局部分布,层厚1.02.40m。基坑开挖侧壁揭露地层主要为:素填土、卵石、残积砂质粘性土,1.3.2地下水状况 拟建进水泵房地下水主要为赋存和运移于素填土中的孔隙水,属上层滞水;赋存和运移于卵石中的孔隙水,属潜水;其

4、次为赋存和运移于全风化花岗岩、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中的网状、基岩裂隙水,略具承压性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为其主要补给源。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水位年变化幅度在2.003.00之间。根据资料,本场地的地下水位按现状地面标高下0.50m考虑。1.3.3气象条件厦门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湿润温和,为多台风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0C,夏季月平均最高气温28.4C;冬季月平均最低气温4.9C。全年室外空气湿度为73-81%,每年3-10月份进入雨季,其间日最大降雨量可达150以上,暴雨时每小时降雨量达50以上。7-9月间台风较为频繁,基本风压值0.75KN/m2。本工程施工期间适逢雨

5、季,故应合理的安排工期,并应事先做好雨季施工及防台风工作。第二章 编制依据2.1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2.1.1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汀溪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图及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设计图纸;2.1.2厦门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编写的同安区汀溪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勘察报告。2.1.3主体工程设计总平面图、结构施工图等图纸。2.1.4工程中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和标准及文件(详见附表1) : 规范、规程一览表 附表1类 别名 称文件编号国 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国 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标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

6、1国 标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国 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国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国 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国 标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国 标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国 标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行 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行 标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行 标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行 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行 标建筑施工高处作

7、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行 标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行 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行 标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地 标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地 标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规程DBJ13-56-2004地 标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辩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2.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1.6当地建筑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规定:、建质(2009)87号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闽建建201041号文件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边

8、坡工程管理规定;、闽建建200912号文件关于建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的通知;、厦建质监200714号文件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关于强化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实体质量监督的若干措施;本工程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一是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条款规定编拟施工方案的文字、说明、图表;二是认真遵循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验评标准,合理优化施工方案,确保质量达到合格;三是紧密结合现场条件,着眼企业实际情况,努力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安排工期;四是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力求周密组织计划,实行平行流水作业;五是充分发挥规范化管理与专业施工队伍的优势,精心施工。本施工安全施工专项方案未考虑变更、工程量增减以

9、及自然灾害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若发生时,尚需作相应的工程量调整和补充方案。第三章 施工工艺技术3.1施工测量3.1.1、开挖前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采用全站仪、经纬仪和钢卷尺相结合,将轴线延长投测在附近固定的构筑物或固定标志上,用红漆做三角形标志,注明编号;并用砼进行保护,以防止控制点被破坏。3.1.2进水泵房基坑的控制性轴线放样,轴线位置应符合设计。3.1.3控制点、轴线经复核后,进行基坑坡口边线放样,。3.1.4基坑坡口线放样后,应进行自检,质检员对全部放样进行检查。3.1.5进水泵房的剖面均为二级放坡,其二级坡面标高及坡底标高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控制。3.1.6基坑施工前应根据业主方提供的

10、高程点对拟建物场地的地面高程进行测量,每个网点自然地面标高都应测出,并做好记录,以便作为土方方量的计算依据。3.1.7工程中使用的测量仪器、工具必须经技术监督局或其授权的具有仪器、工具检定资质的单位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施测程序和成果必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3.2土方工程施工3.2.1土方开挖总体要求:3.2.1.1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降水井施工完毕水位下降后进行土方分层分段开挖施工土钉、锚管待浆体强度达到80后在继续开挖下一层下一段施工下一层土钉、锚管。3.2.1.2土方开挖与外运: 本基坑土方量约6475立方米,计划投入2台反铲挖掘机和5辆载重汽车及一台装载机,

11、土方开挖必须在地面高程测量和坡顶轴线(坡口线)放样完成之后进行 。土方开挖应与基坑边坡支护相配合,并严格执行“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不准超挖”的原则。施工中采用分段、分层开挖,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 开挖前应计划安排好土方开挖顺序,出土及装车方法,严防挖土机械和车辆碰撞支护结构和扰动基底原状土,确保结构安全。因基坑深度较大,土方开挖时出土坡道的位置尽量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土方开挖前应做好排水准备。土方开挖中做好坑内积水及大气降水的疏排工作,确保坑内不积水。开挖结束后,马上施工坑底垫层砼,使基坑暴露时间尽量缩短。土方开挖应与基坑监测密切配合,开挖一层,喷射坡面第一道砼、施工土钉、锚管。施工

12、中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并及时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之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继续挖运土方。3.2.2现场准备3.3.2.1作业条件准备:按照设计要求先施工进水泵房四周的降水井将水位下降。然后按照设计要求优先在施工基坑顶周围设置截流沟防止雨水及其它水对抗壁造成危害。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在不受基础施工影响的范围内,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轴线和水准点。标高、轴线应在复核检查验收后,方可破土开工。基坑施工所需的临时设施,如水、电源、道路、排水和临时设施等,应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设置就绪。夜间施工时,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机械进入现场

13、所经过的道路进行平整压实。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修正土层表面以及清理基(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实施。当开挖深度范围内遇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应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做好施工场地防洪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排水沟和沉淀池。采用退挖法施工,为挖土方便及减少坡道对挖土的影响,坡道采用内坡道,坡度1:6,坡道宽34米(因土方量不大,采用单车道)。当坡道路面强度较低或挖土机械所停放处土层处于软土状态时,其地面应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或渣土,以防止陷机陷车。3.2.3、基坑土方开挖3.2.3.1土方

14、开挖工艺流程测量放样降水井施工降低水位坡顶截流沟施工土方分层分段开挖分层分段土钉、锚管施工待浆体强度达到80后在继续开挖下一层下一段循环施工下一层土钉、锚管基坑降排水修坡及清底坡道收尾3.2.3.2开挖工艺及作业要求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确定开挖边线、开挖宽度。即用经纬仪测定基槽坡顶及坡底的控制线,做好每皮开挖的控制标志;用水准仪测定高程,并做出标志,以便施工中控制。因场地在平面上呈东西向长34.3m,南北向宽38.15m的形状,故土方开挖从南向北实施退挖法作业。车辆出入口设在基坑北侧进场道路,供施工车辆运土行驶。卸土区在离基坑向北100米处。(3)土方开挖施工要求如下:1、土方开挖必须遵守“分层开挖,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