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37147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论文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博士论文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博士论文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博士论文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博士论文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士论文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士论文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1. 研究意义和目的1.1研究背景人才问题是研究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与第一生产力的结合点。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创业活动是否活跃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第一,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等。从区域人才发展水平来看,国内人才

2、发展很不衡,区域差异比较明显,经济活跃地区的人才整体竞争力较强,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才整体竞争力较弱,这一特点放在全球比较当中也能从表面上加以印证。那么,为什么经济活跃地区的人才效能较高,而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才效能较差?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与人才整体竞争力两者究竟谁为因、谁为果,还是互为因果?这是需要研究回答的一个问题。第二,我们同时看到,同样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创业活动的特性与活跃程度又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区域综合环境不相同,人才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也不一样。那么,在发达程度差别不明显的背景下,为什么有的被称为创业型城市,有的被称为制造型城市?为什么此一类创业人才在一个地方大量集聚,而彼一类创业人才在另一

3、个地方大量集聚?他们与所处环境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或者说两者之间存在一种怎样运行规律?这是需要研究回答的另一个问题。第三,即便如此,我们还需要研究回答,在综合环境发展的不同阶段,科技创业人才的创业活动与其对综合环境的评价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不是存在某种规律性,通过认识这种规律性,是否可以对某一特定阶段的科技创业人才的创业活动进行预测与分析?在那些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如何通过对综合环境的关键因子调控而强化科技创业人才的动力机制,提升人才效能,从而增强区域科技创业人才创业活动的频度与强度,使科技创业人才与综合环境互动成长;在那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如何进一步

4、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关键因子,不断扩大科技人才的生态容量,使科技人才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优化成长达到最佳状态。这是第三个问题。1.2选题的意义科技创业人才是人才资源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具有创新能力、实施创业行为,是人才种群生长发展的凝聚核心,具有很强的整合、导向和激励功能。因此,科技创业人才的创业活动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作用。科技创业人才的创业活动与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等综合环境有密切关联,受制于并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等综合环境,他们组成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网络化的复杂系统。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研究科技创业人才与所处的区域综合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掌握了解这一生态系统的特征及运行

5、规律,对加快科技创业人才队伍开发,评价和优化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系统的功能,推进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的创业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创业人才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区域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本选题从推进科技创业的目标出发,构建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的理论分析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法理论、环境弹性理论、优化理论等运用到具体的分析之中,对丰富人才生态学、创业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体系也具有一定的贡献作用。1.3 研究目的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构建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分析这一系统的动力机制、信息传导反馈机制、进化机制、调控机制,构建科技创业人才特征模型和环境弹性函数,运用弹性系数理论预测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的创业活

6、动,在此基础上运用优化理论对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系统运行机制进行优化。对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系统运行机制进行优化有三个政策目标:一是促进科技创业人才创业企业的技术先进性程度、产品产业化程度和商业化程度。第二个目标是促进区域科技人才创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业人才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与更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研发,而且尽可能与距离较近的这些机构进行尽可能多的联系,此外,还要与距离较近的上下游企业集聚在一起。第三个目标是促进科技创业人才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更为便利地获得生产要素的支持,以增进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2 文献综述2.1生态学相关理论2.1.1 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特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

7、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英文名称是“Ecology”,该词源于希腊文“Oikos”,其含义是居住地、栖息地的意思。1866年德国博物学家Haeckel首次给生态学创立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和植物与有机体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者从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的不同层次描述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现象与规律,分析它们的成因并预测它们的变化,提出了生态位、食物网、能量金字塔、生态系统、演替等重要概念和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而导致的经济增长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等,要求对人类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数学、物理、化学、电子等学科的突飞猛进又带动

8、和促进了生态学自身的发展。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上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环境应当成为人类的紧迫任务。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指出“生态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学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继续深入研究自然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而且更注重生态学的社会属性,侧重研究“人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强调要正确、全面地看待人在生态系统、在整个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并出现了人类生态学、政治生态学、组织生态学、工业生态学、企业生态学、信息生态

9、学、知识生态学和人力资源生态学等应用性研究分支。现代生态学正日益成为一门把人类与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综合性科学,恰如著名生态学家E.P.Odum(1997生态学科学和社会的桥梁)所说,生态学是一门联结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从生态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和实践来看,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有两种情况:一是研究对象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是研究对象具有生态系统的特征。人才学的研究对象本身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其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而生态系统的许多特征,如生态学中的个体、种群、群落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征,不确定性、结构性、

10、层次性及进化特征,同样存在于人才系统之中;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如能量流动、信息流动、物质流动规律,竞争、适应、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等规律也同样存在于人才系统之中。2.1.2 生态位理论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的概念是由Joseph Grinnell于1917年首次提出的。又称小生境、生态区位、生态栖位或是生态龛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群落生境(其同义词为栖息地)只是生态位这个概念的一部分。生态位的含义远不止是“生活空间

11、”(温度,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它是生物生存的依据)的一个抽象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物种在其群落生境中的功能作用,而且它带有构成群落生境的自然因素所留下的烙印,是一个物种为求生存而所需的广义“资源”。一个物种只能占有一个生态位。生态位的环境因素(温度,食物,地表湿度,生存环境等)的综合,构成概念生态位空间。对于一个地理上不存在分隔的生态系统中,在生态平衡时,各个生物的生态位原则上不重合。若有重合,那么必然是不稳定的,它必然会通过物种间的竞争来削减生态位的重叠,直到平衡为止。竞争,比如需要相似生态位的入侵物种的进入,会导土著物种存在区域减少。如果存在区域太小,会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这就是竞争排除

12、原则。进化导致两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减少竞争。换句话说,进化以及新的物种出现的重要原因是空余的生态位出现了。复合生态系统的提出,为生态学理论向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渗透架起了一座桥梁。生态位理论在竞争机制、生态元(包括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演化、多样性和稳定性、人类生态、城市生态等方面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生态位概念的不断拓展,生态位理论已被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借用,其理论含义正在不断地拓展。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的多维控制因子又增加了社会因素与经济因素,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生态位不仅仅适用于自然子系统中的生物,同样适用于社会

13、、经济子系统中的功能和结构单元,生态位理论已经在工业、农业、生态规划、建筑设计、经济、教育、政治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随着对生态位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生态位理论将更多地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中。2.1.3 关键种与群落理论关键种理论的内涵,关键种理论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它确定了关键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种是指一些少有、特有、庞大的、对其他物种具有不成比例影响的物种,它们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它们消失或削弱,整个生态系统可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它的存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二是与群落中的其它物种相比是很重

14、要的,但又是相对的(许文来等,2007)。关键种理论在工业园区开发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群落 (Biocoenosis)或称为“生物群落”,指的是生态学中,在一个群落生境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或曰生物的总合。也有人作如下定义: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动植物的总体。群落生境是群落生物生活的空间。一个生态系统则是群落和群落生境的系统性相互作用。一个群落生境的小生境越是多样,那么其中的群落就越是物种丰富;一个群落生境的非生物因素和全球平均值相差越大,其物种也会越少,但个体数目却会越多,这个区域的群落通常是高特异性的;一个群落生境的生存环境越是缓慢连续的交替改变,群落也会越

15、是丰富。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的明显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水平方向上,群落具有的明显分层现象。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地形的起伏、光照和湿度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各个地段生物种群的分布和密度的不相同。2.1.4 营养圈与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是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各种生物群体和环境之间,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连接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没有固定的大小,如一整个森林可能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小池塘也可能是一个生态系统,

16、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有时一棵大树可能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大部分动物终生不离开这棵树。生态系统的边界一般是由于环境突然有很大变化造成的,如池塘外则不适合池塘内生物的生存,沙漠边界、水体边界、山与平原、沼泽的交界,一般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和另一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当然生态系统的边界不是绝对的,有很多生物可以越过边界生存,如青蛙在水中参与一个生态系统,也可以跳到岸上参与另一个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和环境之间是存在一种平衡关系的,任何外来的物种或物质侵入这个生态系统,都会破坏这种平衡,平衡被破坏后,可能会逐渐达到另一种平衡关系。但如果生态系统的平衡被严重地破坏,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失衡。2.2 人才学理论研究述评2.2.1人才的定义2.2.1.1国外人才定义“人才在国外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词。作为个体而言,国外与人才相近的词主要有talent,genius等,主要意指有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的人。作为整体而言,从人才开发与管理的角度去看,国外与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