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与《长生殿》之比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34083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扇》与《长生殿》之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桃花扇》与《长生殿》之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桃花扇》与《长生殿》之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桃花扇》与《长生殿》之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扇》与《长生殿》之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扇》与《长生殿》之比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扇与长生殿之比较 桃花扇和长生殿中贯穿爱情这一线索,但对爱情的定位不同,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桃花扇与长生殿之比较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摘要:桃花扇和长生殿是清初戏剧中的力作。两部戏剧同中有异,都是借儿女之情,抒兴亡之感。但同写爱情又有所区别,长生殿是净化与升华,而桃花扇是维护与捍卫;两者表达思想感情内涵都有思明辅清的思想,但也所不同,长生殿是垂戒来世之情,而桃花扇是易代兴亡之感;在线索结构上都是复线结构,但长生殿是政中侧重于情,而桃花扇情中突显政。关键词:桃花扇 长生殿 比较桃花扇和长生殿是清初剧坛的双璧,两部戏一经问世,出现了两家乐府盛康熙,勾栏争唱孔洪词;的盛况,在这样的

2、盛况下,当时也出现了南洪北孔;的说法。两部戏虽给作者带来盛名,也带来不幸,洪昇国子监被革,而孔尚任也因戏而罢官。同时两部戏都写儿女之情;,来抒写写兴亡之感;的主题,并且两剧都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意识。长生殿借用唐代以来脍炙人口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将前半部历史剧的规模,为后来桃花扇开拓了一条新路。可见两戏有千丝万缕的相似,又有所不同。本文从以下内容、结构、艺术三个方面,对两部戏进行分析比较。一、桃花扇与长生殿中的爱情之比较桃花扇和长生殿中贯穿爱情这一线索,但对爱情的定位不同。在长生殿中首先对李、杨爱情进行定位。作为帝王的唐明皇,已不是盛世明君的形象,在剧中却是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

3、乡;的风流情种,同时在自序中删去了史家及野史中杨玉环与寿王婚事、禄山秽事,重新界定她为一个纯情女主人公形象。处在社会最高层李、杨不顾身份而追求至真至纯的爱情。在桃花扇中,侯、李之爱的定位。侯方域是个风流倜傥,书剑飘零;、客居金陵,却也是春情难按;,物色名姝的文人;而作为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的李香君则是借名士梳拢品题,以抬高身价的歌妓,却因为李香君的不畏强权,而使爱变得惊心动魄。两部戏表现的爱情表现的形式是不同。在长生殿中爱情是一个净化,逐渐升华的过程,而桃花扇中爱情是遭遇强权,不断维护与捍卫的过程。具体说,如在定情、闻乐舞盘等齣充分描摹了杨妃的天生丽质和聪明才智,并以此为爱的基础和条件,达到后

4、宫佳丽三千人,几千宠爱在一身;的程度。而在傍讶、幸恩、夜怨、絮閤等出中恃宠娇妒的行为,也是易为理解了情深妒亦深;,几乎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直到密誓一齣,李、杨七夕长生殿立下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分离;。在桃花扇中的却奁、拒媒、守楼、骂筵等出充分体现官人之意,不过助俺妆奁,便要循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却奁),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拒媒)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肤雪肌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骂筵)大义凛然,掷地有声的话语,在这个过程,也是对爱情的维护与

5、捍卫。两部戏爱情的结局一部是月宫相会,一部是双双入道。可以说都是爱情的挽歌,但爱情之星的陨落的原因是不同。在长生殿中主要由于行乐、受宠到爱情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又导致朝纲废弛,社会动乱之因。因此才有马嵬坡之变,使他们爱情终结。而在桃花扇里正像张瑶星道士在栖霞山白云观里对重逢的侯、李二人的一声断喝: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危巢之下,岂有完卵?国亡家破,又何来爱情美满?而外部原因,即社会原因才致使实际上是侯、李爱情幻灭。二、桃花扇与长生殿思想内涵之比较在长生殿的前言说:明清之际的易代之感,如同宋元之际一样,不同于一家一姓的改朝换代

6、,但它又是统一的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生的阵痛。;确实如此,这两部戏剧受时代的影响,都有深刻的思想性,即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在长生殿里借爱情之舟,抒发了作者兴衰之感,达到作者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的目的。同样孔尚任的桃花扇取材于南明王朝的历史,作者孔尚任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之情,抒写了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的亡国之痛,同时寄托了作者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的思想。可以看到,长生殿和桃花扇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想寓意。但在兴亡;思想感情中,所作者所表达的内心真实感情是不同。如洪昇、孔尚任却有着既思明又辅清的矛盾思

7、想。而长生殿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己的情;,是封建皇帝的情;桃花扇借南明兴亡,既是桃花扇的兴亡;,也是封建土朝易代的兴亡;。它们所歌颂的情;,所感叹的兴亡;,情调都是低沉的。它能使读者慷慨与歌哭并俱。无怪乎梁启超说桃花扇系一部哭声泪痕之书;,余每一读之,辄觉酸泪盈盈承睫而欲下;(论桃花扇)。纵观两剧,笼罩着极其浓厚的悲剧气氛。洪昇处在封建社会的末世,他运用历史题材垂诫却看不到封建社会还有于什么出路,因而流露出一种空幻、寂灭之感,长生殿就是洪昇复杂的捅苦心情的写照。而沉浸在整个桃花扇剧本中的是一种极为浓厚的国家兴亡。三、桃花扇与长生殿线索结构之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结构线索的特点都是双线结构。两

8、线交错,形成对比,互为因果,有主有从。比如桃花扇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其中离合之情;是为兴亡之感;服务的,前者是从,后者是主。侯、李的结合是因复社文人与阉党余孽的斗争促成,而李的离别也是由于统治阶级的内讧引起。当时,左兵东下,朝中无策,侯生修书,敬亭投辕,本有抚兵之大功,却反遭阮、马之流诬陷,侯生被迫辞院;。侯、李分离之后,以侯生为一线,写四镇外藩的内外斗争;以香君为一线,写南明王朝的荒浮腐败。最后,国亡家破,侯、李由离而合,相会栖霞山,双双遁入空门。同样,长生殿以安史之乱、国倾而复平为一线,以李、杨生死不逾的钗盒情缘为一线,相互推进,互为因果,占了情场,弛了朝纲;,导致君王掩而救不得;,宛

9、转娥眉马前死;,又因死而能悔,生而多怨,七夕之盟,生死难忘,感动天孙,后稍借月宫足成之;。然而,两剧虽然都采用了双线结构的方式,那么,长生殿和桃花扇在结构线索上又有不同的特点。从两本戏剧出(场)及其所反映的内容来看,长生殿描写爱情的戏远远多于反映政治的戏;而桃花扇恰好相反,反映政治的戏远远多于表现爱情的戏。因此,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情节线索的主从也恰好相反。长生殿借安史之乱、国倾而复平来写李、杨生死不渝的钗盒情缘,重在写情;桃花扇借侯、李离合之情,写一代兴亡之感,重在写政。结语总之,桃花扇和长生殿两部剧作,虽都描写爱情,抒发兴亡之感,并且也结构上是双线结构,但同中也有异,一种爱情是净化与升华的过程,而另一种爱情却是维护和捍卫,而线索结构上也有个自的特点,一是重在写情,一部重达显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