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338230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体会陶行 知文集读书心得通过品读陶行知文集,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以前关 注的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特点,而现在才更关注他的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从师德方面 如何做一位好老师,还是从业务方面如何提升专业能力,从他的著作中都可以感受得到。陶行知用“捧着一 颗心来,不带半要草去”的荡气回肠的话语告诉我们,做一名教师一定要真诚、热情、具备 奉献精神。学生需要我们教师的“五心”:用爱心温暖孩子,用耐心理解孩子,用关心照顾孩 子,用信心鼓励孩子,用细心观察孩子。我们班有个女孩子,特别的胆小,性格很内向,为 了能让她勇敢、自信地表达想法,我设法想走进她的

2、心灵深处,与她进行沟通。于是我每见 到她时会主动地与她亲近,与她打招呼、聊天,观察她的每一个生活细节,渐渐地,她也开 始接近我了,慢慢地把我当成她的朋友,而且课堂上还会主动地举手发言,看着她慢慢勇敢、 自信的份上,我很自豪,我看到她的笑容,我觉得我做什么都是值得的,这就是一名教师的 责任,用“五心”待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陶行知先生的另一 个教育理念:“生活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课改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

3、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作为一名伟大的人 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 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 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 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 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 漠,那是偏爱,

4、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 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 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其次,陶行知先生 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 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 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 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陶 行知曾

5、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课程课改确立了以幼学 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 表达,致力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 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 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 最初的基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 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 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

6、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 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 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 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 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 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 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

7、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 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此外, 陶行知先 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 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 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 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 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就是整个 教育的全部吗?在这

8、里,笔者留下疑问。陶行知先生是创造 教育的先驱,他提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嘴、双手、时间、 空间?”,并且他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全面实施 课程改革后,学校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不再是单一的传授,多了观察发现法、实验探究法、 游戏操作法?,教育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与表现。创新教育是教育观 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 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 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

9、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 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 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最后,认真学习了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 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 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 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 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

10、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 他们广阔的天地。陶先生的教育理论 让我感受到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读活书,活读书。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以考试分数 为目的,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陶先生形象的把它比喻成吃人的教育。传统教育把学生 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 标。而新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学习,体会学习 的乐趣,这正好与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是相吻合的。生活教育很重要,处处留心皆学问,从生 活中学到的东西,很多是课本无法代替的,有生活才有创造。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是陶行知创 造教育某种意义上的延

11、伸。篇二:读陶行知文集心得读 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学校党支部要求我 们大张中学全体教师研读一本书,如陶行知文集或其他教育著作,并写心得体会,我读 了陶行知文集,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平民教育家,他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特别 他的乡村贫民教育践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通过阅读陶行知文集,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 育教学还有许多误区,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我 对读书的几点体会如下:一、陶行知的“生 活教育”给了我对素质教育的新启发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为应 试让学生多花时间读书、背书,特别关注他们的

12、考试分数,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行知 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 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 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 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 观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 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 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创新。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

13、代学习方式,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正符合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二、要理解教学的 真正意义。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要意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 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 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 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学生听教师教”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 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

14、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 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 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 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 时,陶行知又指出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 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不难体会 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

15、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 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三、学生的学决定 教师的教,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陶行知提出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 法子”,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 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 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 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陶 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

16、 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 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 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也表明,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可接受水平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 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兴 趣等对学习的影响。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学习实践陶行知的这一思 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所要实践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 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习,探究生活教育观念,和他们做好朋友,多和孩子们相处,因材施 教,更多的叫他们学好,而不再只是做他们的老师。 篇三: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宋政陶 行知文集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