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二氧化硫安全技术说明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32270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品二氧化硫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品二氧化硫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品二氧化硫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品二氧化硫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品二氧化硫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品二氧化硫安全技术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品二氧化硫安全技术说明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二氧化硫 按照GB/T16483、GB/T17519编制修订时间:2014年1月1日 SDS编号:最初编制日期:2005年5月1日 版本: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硫;亚硫酸酐化学品英文名:Sulfur Dioxide企业名称: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 址: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府前路48号电子邮件地址: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已签委托协议)电话:053283889090(24h)产品推荐及用途:硫酸、保险粉、亚硫酸钠等限制用途:食物漂白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危险情概述: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

2、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二氧化硫,很快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液态二氧化硫污染皮肤或溅入眼内,可造成皮肤灼伤、角膜坏死等。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 急性毒性(吸入): 类别 3皮肤腐蚀/刺激: 类别 1眼损伤/眼刺激: 类别 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单次接触: 类别 1(呼吸系统)标签要素: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加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吸入有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长时间或反复接触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防范

3、说明:预防措施: 实施密闭化生产,搬运时注意安全,勿使盛装二氧化硫的容器破损。 防止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 在通风良好处作业。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妊娠、哺乳期间避免接触。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污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所。 防止泄漏或溢出。 应避免释放到环境中事故响应: 皮肤接触(或头发)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沐浴。 误食入: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洗眼器清洗眼睛或生理盐水冲洗。 收集泄漏物 事故处理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废弃处置: 把废气通入纯碱溶液中,加次氯酸

4、钙然后用水冲废水系统。物理和化学危险:不燃、加压气体、遇热可能发生爆炸,遇雨水和空气混合后会反应成酸雨、亚硫酸,易流动扩散。健康危害: 吸入二氧化硫,很快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在湿润的粘膜表面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作用。液态二氧化硫污染皮肤或溅入眼内,可造成皮肤灼伤、角膜坏死等。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环境危害: 二氧化硫遇雨水混合后会反应成酸雨、亚硫酸,对土壤、水体、森林有一定的危害。第

5、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组 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CAS号二氧化硫 (质量分数,99%) 7446-09-5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急救:吸入:如果吸入,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停止呼吸,给予人工呼吸,立即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和鞋子。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如有不适感觉,立即就医眼睛接触:用洗眼器或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眼睛,如有不适感觉,立即就医。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任何东西,用水漱口。就医。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支气管狭窄,肺水肿。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如误食,切勿用水对患者稀释。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灭火剂:本产品不

6、燃,用水雾,耐酸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特别危险性: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自给试正压空气呼吸器穿消防服,在上方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转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以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泄露出,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集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置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自给试正压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根据液体的流动和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上风向或侧风向撤离至安全区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

7、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泄漏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消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纯碱和此氯化钙进行中和,在进行收容处理。禁止冲入下水道。大量泄漏:构筑围堤,封闭排水管道,用大量的用纯碱和此氯化钙进行中和,在进行收集,回收或运废物处置场所处置。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提供充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空气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佩带自吸过滤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

8、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燃物、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制:组成名称标准来源类 型标准值备 注二氧化硫GBZ2.1-2007PC-TWA5mg/m3PC-STEL10mg/3生物限制:无资料监测方法: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GBZ/T160.33-2004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工程控制:本产品属于中

9、毒性产品,作业场所应与其它作业场所分开。密闭操作,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加强通风,保持空气中的浓度低于职业接触浓度。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有毒气体探测器和事故通风设施。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示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系统。设置安全淋浴和洗眼器设备。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自给试正压空气呼吸器、防化服。 手防护:戴耐腐蚀防护手套。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皮肤和身体防护:穿聚乙稀防毒服。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窒息性特臭。PH 值:无资料 熔 点():75.5沸 点():10 相对密

10、度(水=1):1.43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2.26 饱和蒸汽压(kpa):338.42(21.1)辛醇/水分配系统的对数值: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157.8 临界压力(Mpa):7.87闪 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 解 性:微溶于水、乙醇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化学稳定性:在正常的温度下储存稳定。危险反应:无资料。应避免的条件:受热。禁配物:强还原剂、强氧化剂、锌。危险分解的产物:无资料。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紧急毒性:LC502520mg/kg(大鼠吸入)。皮肤刺激:对皮肤有刺

11、激性。眼睛刺激:兔经眼:6ppm/4小时/32天,轻度刺激。呼吸或皮肤过敏性: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型:无资料。致癌性:该产品不是或不包含被IARC,ACGIH,和NTP列为致癌物的组分,IARC:第三组,未被分类为对人致癌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一次接触: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重复接触:呼吸系统吸入危害:吸入会中毒。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生态毒性:无资料。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生态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土壤中的迁移性:二氧化硫遇雨水混合后会反应成酸雨、亚硫酸,对土壤有迁移性。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废弃化学品:把废气通入纯咸溶液中,加

12、入次氯酸钙中和,达标排放。污染包装物: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废弃注意事项: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法规。 处置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参见第八部分。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079联合国运输名称:二氧化硫联合国危险性分类:2.3包装类别:II包装标志:加压气体、有毒气体、腐蚀气体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海洋污染物(是/否):否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报有关部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的上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可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爆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