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短距离跑技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320924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跑:短距离跑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跑:短距离跑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跑:短距离跑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跑:短距离跑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跑:短距离跑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跑:短距离跑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跑:短距离跑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跑:短距离跑技术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 全一册 第六章提高田径运动技能第二节跑中的短距离跑技术课的设计桃源一中 王华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是依据课标的要求,立足学情,培养能力。下面来谈谈我对本节知识点的把握和新授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快乐第一”为依据,以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基础技能为手段;以练习为主线,以学生领悟、理解动作技术为目的。教学中要让

2、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有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团结的好处和竞争的乐趣。二、教材分析:短距离跑(简称短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距离短、速度快、人体运动器官在大量缺氧情况下完成的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对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对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特点是强度大,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通过较短距离的跑,来发展快速跑的能力。短跑全程技术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4个紧密相连的

3、部分。而在短跑的起跑姿势中,以蹲踞式起跑更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起跑后的加速跑是尽快加速达到自己的最高速度。正确的起跑后的加速跑,能够在尽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跑速,由于起跑采用蹲踞式,身体重心较低,人体保持一定的前倾度,这就够成了在特殊身体知识下加速跑进的特殊技术形式。通过这两种技术的学习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慨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采用了讲解、示范、

4、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摩法、模仿练习法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同时使学生相互之间团结友爱。四、 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学生乐意,并积极参与锻炼与学习。2.运动技能:90%以上的学生动作协调、放松,重心过渡自然,能够理解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知道两脚之间的位置摆放及离起跑线距离的设定。学会起跑器的安装。3.身体健康:能积极的投入到整个体育教学中来,通过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感受体育的魅力与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培养

5、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五、本课的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起跑器的安装,起跑后的加速跑的技术特点。 2.难点:蹲踞式起跑双脚位置的确定、身体重心怎样向上移动和双脚膝关节之间的角度大小,起跑后的加速跑重心的变化过程。六、教学方法: 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竞争意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讲解法:语言精练、讲解适度。 抓住揭题,说明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精讲,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练结合。2. 示范法:完整示范,建立慨念,动作正确优美,利于模仿。 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

6、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愿望。 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3. 练习法: 通过学生尝试性的练习和模仿性练习,领会动作的要领和技术关键,掌握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开创一个和谐、平等、高效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产生动力欲望,开拓进取,达到目标。4.语言诱导法: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指引学生练习;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实践分析,来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情景导入时采用谈话导入:同学们,有谁知道在短距离跑中,需要怎样的起跑,使速度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大?)七、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课

7、前安排好场地、器材,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打下基础。2.课的导入: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本次课所要学的主题。3.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依据本课的目标,教学过程分为:开始部分(课堂常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课的主要内容)、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相互问好;宣布本课的内容及要求安排见习生。准备部分:通过慢跑和徒手操使学生进入运动状态、达到热身效果,结合游戏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兴趣。(在准备活动中,为了营造快乐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学习,我采用游戏“喊号追人”进行热身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还使学生下肢的各

8、个关节、韧带活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基本部分:(学习阶段) 起跑器的安装技术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起跑器的安装技术让学生对起跑器的安装技术有基本的了解,使学生能更准确的学习本次课的内容。、起跑器的安装:起跑器的安装因人而异,可根据学生的身高、身体素质水平、技术水平等情况选择适合两腿发力的安装方法。 、起跑器的安装一般有两种形式:普通式、拉长式。普通式:前起跑器离起跑线后沿一脚半长,后起跑器离前起跑器支撑面一个小腿长。两抵足板中轴线距离约15cm左右,前起跑器离支撑面与地面约30-45角,后起跑器约70-80角。拉长式:前起跑器距线后沿约两脚掌长,后起跑器离前起跑器支撑面约一脚长

9、。起跑器支撑面和地面的夹角以及左右间隙大体上和普通式起跑器的安装法相同。、小组合作练习学习起跑器的安装技术。、小组之间相互检查起跑器的安装。蹲踞式“各就位”和起跑动作技术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让学生对蹲踞式起跑动作技术有基本的了解,使学生能更准确的学习本次课的内容。、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跑”三个动作,它们的动作方法为:“各就位”听到“各就位”口令后,两手撑地,双脚前后距离1.5个脚掌,前脚距离起跑线1.5个脚掌,后膝跪地,两手放在紧靠起跑线后沿处,两臂伸直,肩与起跑线平行,两手间隔比肩稍宽,四指并拢和拇指成八字形支撑,两脚左右间距大约

10、15cm(或一脚长)。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下方约40-50cm处,注意听“预备”口令。“预备”吸气,从容抬臂略高于肩,肩部略过起跑线.全神贯注,静听枪声准备起跑。“跑” 两手迅速推离地面,双臂屈肘做有力的前后摆动,同时两腿迅速蹬离起跑器。后腿蹬离起跑器后以膝领先迅速向前摆出。摆动时脚掌不应离地太高,前腿要快速有力的蹬伸髋、膝、踝3关节,把身体向前上方有力地送出。、小组合作练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让学生理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并让学生展示,使学生掌握得更为牢固。(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很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合作练习,踞式起跑的教学中显得尤为明显。如在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时,我就采用了分小组

11、讨论,最后得出一个最好的练习方法和结果。自主学习不但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波得教学局面,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更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展现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分解教学教师指导,带领动作练习。(无论是在模仿练习还是集体练习中,我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并进行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师指导,自制目标,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的教、学、练相长活动。(通过让学生在规定的区域内完成起跑后前三步,这样的练习来托展蹲踞式起跑的内涵,使学生的蹲踞式起跑更为合理和科学。)、展示与评价:自我展示和集体展示,提倡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游戏巩固-“蹲踞式起跑接力赛”(整堂课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让学生的空间中尽情发挥,感受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技术动作得到了巩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结束部分: 放松练习,调整呼吸; 对本课进行积极的评价; 组织学生的收拾体育器材; 下课,师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