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课堂实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318978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出师表》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出师表》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出师表》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出师表》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课堂实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课堂实录 下面这篇?出师表课堂实录,是之前我在上这一篇文言文的时候的课堂效果,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下。教学依据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叙述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说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忆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叙述竭诚图报的心情。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

2、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波及的信息丰盛、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沛开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根本办法。过程与办法目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激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

3、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地陈说自己的观点和倡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根底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教学方式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由单向思维转向多

4、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注意传授学习办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通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大的时空中自主学习。教学构思课时可根据课堂推进状态自我调节诗句导入。激发兴趣以组合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5、自读课文。扫除障碍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共读课文。理清要点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综合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分析其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选背课文。文化积累学生选背精彩片段,展开竞背,师生共评。课堂实录对联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出示打乱了的对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生l: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6、。生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生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生4:(小声嘀咕)怎么都有“出师一表师:(笑着问)可不是吗都有“出师一表,而且都是在赞诵“出师一表。这“出师一表是什么呢我们的历史小博士能不能帮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啊生:可能是说诸葛亮的?出师表吧。师: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生: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驰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流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师:真不愧为我

7、们的历史小博士。难得你用这样整齐的句;式向我们概括了诸葛亮辉煌而又多彩的一生。谢谢,请坐下。智慧确实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辉,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自读课文,扫除障碍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请做好记号,一会儿我们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学生白读课文并提出疑难之处)生1:“开张是什么意思生2:“痛恨是什么意思生3:“感谢是什么意思生4:“谨慎是什么意思师:看来大家还真遇到了不少难题,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帮大家解决一下呢(生紧皱眉头,假设有所思)生:老师,我知道,可当我将自己的理解放到原文

8、中后,就讲不通了。(其他同学表赞同地点点头)师:这是因为大家提出的这些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演变发生了变化。“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感谢今义是由衷地感激;古义是感动、冲动。“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同时,这篇课文中还有许多单音词也是古今异义。如:先、崩、弊、诚、愚等,大家在学习时应加以分辨。生1:“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句话该怎样断句呢生2:应是“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9、,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断句吗生:根据课文注释,这句话是讲:如果有违反法令的或者是品行良好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用这来说明帝王的治理是公平英明的,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让宫内和朝廷行赏之法不同。师:讲得不错,看来,大家通过三年的学习积累已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语感。我为大家感到快乐和自豪。下面,大家还可以从文章中找找这样的长句,读读看。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那么治/臣之罪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共读课文,理清要点师:大家都读得不错。对句子的朗读节奏把握得很好。下

10、面,我把全文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在对照我和大家朗读异同的时候,请重点关注: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试着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来。(教师范读)师:你了解到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生:写向刘禅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师:哦,“一系列倡议。哪些倡议呢在课文哪些段落可以找到呢生:在课文15段写了这些倡议。一共三条:一是开张圣听;二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三是亲贤臣,远小人。师:你对这三条倡议是如何理解的,有何看法呢生:“开张圣听,就是要广开言路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真话,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就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样人们遵规守法,国家才不至于一片混乱;至于“亲贤臣,远小人,就是保证国家向良好的方向

11、开展,不被奸臣所害。师:嗯,解答得真不错,还使用了我们现在的惯用语。看来,对文章的一局部内容已经深有体会了啊。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1:我觉得这是诸葛亮在充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得出的结论。因为,在“三国鼎立的时候,只有蜀国是最弱小的,如果不开展,必遭灭亡。而要开展壮大,就需要帝王是贤君、明君,而要想成为贤君、明君,就应按诸葛亮提的三条倡议去做。所以,诸葛亮提出了这些倡议。生2:诸葛亮重点提出的倡议是第三条:亲贤臣远小人。而且这一条倡议十分具体,把自己举荐的人具体特点和优势都一一讲明了。师:大家读到了吗有哪些人,又各有怎样的特点生:文官有郭攸之、费羿、董允等人,他们的特点是“良实“忠纯;武将

12、是向宠,他的特点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师:举贤荐能,可谓用心良苦;坦诚进言,可谓竭尽忠诚。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呢生:诸葛亮还回忆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在课文的第67段。师:我们一起朗读这两段,一边读,一边和诸葛亮一起回忆他过去的岁月,看看他在这里回忆了哪些事情(生齐读67两段)生:老师,第7段并不都是在回忆过去。师:哦。很有发现的眼光。不是在回忆过去,那是在写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儿来探讨。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回忆了过去哪些事情。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对这些事情大致上都应该了解的,我们一起结合原文来明确一下。生l:有隐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生2:有三顾茅庐的事“三顾臣于草庐

13、之中。生3:有襄阳兵败的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生4:有白帝城托孤的事“临崩寄臣以大事。生5:有南征孟获的事“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师:人们回忆前尘往事,有人感慨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慨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生:他内心充斥着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谢与报答之情。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出于“感谢,也就是被刘备不因为他身份卑微,礼贤下士,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教而感动才出山相助;后来刘备又在临终之时把国家大事再次托付给他,他感到莫大的信任和感动,当然想要报答这种知遇之恩。师:诸葛亮对

14、刘备的情感真的有这么深厚吗有一句古语描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这类问题的人格特点,它是最好的注解。大家知道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吗生(齐声答复):士为知己者死!师:是啊。因为刘备就是诸葛亮毕生才干的观赏者,诸葛亮甘愿受他“驱驰,惟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遇。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辈身上。现在我们来看刚刚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第7段究竟还写了些什么呢(师朗读“今南方已定之任也。,)生:这是写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师: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吗生l:“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一连串的语句写出了诸葛亮规划伐魏方案的兴奋心情。可见愿望之强烈。生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把伐魏兴汉视为自己不容推卸的职责所在。生3:后面的文章中还有,“臣不胜受恩感谢。诸葛亮“感谢的原因,其中也有刘禅委托他以讨贼兴复大任的原因。师: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最后两段叙述了怎样的意思。(师发起,全班齐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