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放电特征及原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313421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放电特征及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局部放电特征及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局部放电特征及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局部放电特征及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局部放电特征及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局部放电特征及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放电特征及原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局部放电特征与原理一、局部放电的特征局部放电是指发生在电极之间但并未贯穿电极的放电,它是由于设备绝缘内部存在弱点或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缺陷,在高电场强度作用下发生重复击穿和熄灭的现象。它表现为绝缘内气体的击穿、小X围内固体或液体介质的局部击穿或金属外表的边缘与尖角部位场强集中引起局部击穿放电等。这种放电的能量是很小的,所以它的短时存在并不影响到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但假如电气设备绝缘在运行电压下不断出现局部放电,这些微弱的放电将产生累积效应会使绝缘的介电性能逐渐劣化并使局部缺陷扩大,最后导致整个绝缘击穿。局部放电是一种复杂的物理过程除了伴随着电荷的转移和电能的损耗之外,还会产生电磁辐射、超声

2、波、光、热以与新的生成物等。从电性方面分析,产生放电时,在放电处有电荷交换、有电磁波辐射、有能量损耗。最明显的是反映到试品施加电压的两端,有微弱的脉冲电压出现。如果绝缘中存在有气泡,当工频高压施加于绝缘体的两端时,如果气泡上承受的电压没有达到气泡的击穿电压,如此气泡上的电压就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假如外加电压足够高,即上升到气泡的击穿电压时,气泡发生放电,放电过程使大量中性气体分子电离,变成正离子和电子或负离子,形成了大量的空间电荷,这些空间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迁移到气泡壁上,形成了与外加电场方向相反的内部电压,这时气泡上剩余电压应是两者叠加的结果,当气泡上的实际电压小于气泡的击穿电压时,

3、于是气泡的放电暂停,气泡上的电压又随外加电压的上升而上升,直到重新到达其击穿电压时,又出现第二次放电,如此出现屡次放电。当试品中的气隙放电时,相当于试品失去电荷q,并使其端电压突然下降U,这个一般只有微伏级的电源脉冲叠加在千伏级的外施电压上。所有局部放电测试设备的工作原理,就是将这种电压脉冲检测出来。其中电荷q称为视在放电量。二、局部放电的机理1局部放电的发生机理局部放电的发生机理可以用放电间隙和电容组合的电气的等值回路来代替,在电极之间放有绝缘物,对它施加交流电压时,在电极之间局部出现的放电现象,可以看成是在导体之间串联放置着2个以上的电容,其中一个发生了火花放电。按照这样的考虑方法,将电极

4、组合的等值回路如下列图。图3-1 电极组合的电气等值回路在图3-1中,Cg:是串入绝缘物中放电间隙比如气泡的电容;Cb:是和Cg串联的绝缘物局部的电容;Cm:除了Cb和Cg以外的电极之间的电容。设电极间总的电容为Ca,如此 3-1在这样的等值回路中,当对电极间施加交流电压Vt瞬时值时,在Cg上不发生火花放电的情况下,加在Cg上的电压vt由下式表示 3-2在图中,随着外施电压Vt的升高,vt也随着增大,vt达到Cg的火花电压vp时,在Cg上就产生火花放电。这时,Cg间的电压和式中的vt逐渐发生差异,如设它为vg由于放电的原因,vg迅速地从vp下降到vr剩余电压。现设在Cg间,经过t秒后放出的电荷

5、为Qt,如此 3-3式中,Cgr是从Cg两端看到的电容,它等于 3-4所以得到 3-5这里,将vg从vp大致变成vr的时间称为局部放电脉冲的形成时间。当将这些量表示成时间的函数时,成为图3-2的曲线。图3-2 Cg间的放电电荷和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s以下,而且认为vr大致是零。在上述前提下,观察一下各个电气量的情况局部放电几个主要参量。(1)视在放电电荷q。它是指将该电荷瞬时注入试品两端时,引起试品两端电压的瞬时变化量与局部放电本身所引起的电压瞬时变化量相等的电荷量,视在电荷一般用pC(皮库)来表示。 (2)局部放电的试验电压。它是指在规定的试验程序中施加的规定电压,在此电压下,试品不呈现超过

6、规定量值的局部放电。(3)局部放电能量。是指因局部放电脉冲所消耗的能量。(4)局部放电起始电压Vi。当加于试品上的电压从未测量到局部放电的较低值逐渐增加时,直至在试验测试回路中观察到产生这个放电值的最低电压。实际上,起始电压ui是局部放电量值等于或超过某一规定的低值的最低电压。 (5)局部放电熄灭电压Ve。当加于试品上的电压从已测到局部放电的较高值逐渐降低时,直至在试验测量回路中观察不到这个放电值的最低电压。实际上,熄灭电压ue是局部放电量值等于或小于某一规定值时的最低电压。下面所述的电压,电容,电荷与电能的单位分别采用V,F,C与J表示。根据式3-5,各个局部放电脉冲的放电电荷为 3-6设,

7、如此可得 3-7应用式3-4与式3-6,各个局部放电的能量为 3-8设即,如此可得 3-9其次,设由于局部放电引起试品电极间的电压变化为,如此 3-10利用式3-6,消去,可得 3-11引入新的参数q 3-12利用式3-1,经过变换后,可写成如下形式 3-13从电极间来看,就好似是q的电荷已经放掉一样,发生了的电压变化。q称为视在的放电电荷。由式 可知,。在,或时,q为 3-14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测量和是可能的,所以,能够求出q,但是qr一般是求不出的。由式3-8,放电能量为 3-15利用式3-6和式3-13,可得 3-16现设,Cg放电时的外施电压瞬时值为Vs(局部放电起始电压的波峰值),利

8、用式3-2,w成为如下形式。 3-17当时,w近似为 3-18即,对于单一气泡放电的情况,假如能测量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和q的话,就可求出放电能量。2、局部放电的分类局部放电是由于电气设备绝缘内部存在的弱点,在一定外施电压下发生的局部的和重复的击穿和熄灭现象。随着绝缘内部局部放电的发生,将伴随着如光、热、噪音、电脉冲、介质损耗的增大和电磁波放射等现象的发生。这种放电可能出现在固体绝缘的空穴中,也可能在液体绝缘的气泡中,或不同介电特性的绝缘层间,或金属外表的边缘尖角部位。所以以放电类型来分,大致可分为绝缘材料内部放电、外表放电与电晕放电。1内部放电在电气设备的绝缘系统中,各部位的电场强度往往是不相等

9、的,当局部区域的电场强度达到电介质的击穿场强时,该区域就会出现放电,但这种放电并没有贯穿施加电压的两导体之间,即整个绝缘系统并没有击穿,仍然保持绝缘性能,发生在绝缘体内的称为内部局部放电。当绝缘介质内出现局部放电后,外施电压在低于起始电压的情况下,放电也能继续维持。该电压在理论上可比起始电压低一半,也即绝缘介质两端的电压仅为起始电压的一半,这个维持到放电消失时的电压称之为局放熄灭电压。而实际情况与理论分析有差异,在固体绝缘中,熄灭电压比起始电压约低5-20。在油浸纸绝缘中,由于局部放电引起气泡迅速形成,所以熄灭电压低得多。这也说明在某种情况下电气设备存在局部缺陷而正常运行时,局部放电量较小,也

10、就是运行电压尚不足以激发大放电量的放电。当其系统有一过电压干扰时,如此触发幅值大的局部放电,并在过电压消失后如果放电继续维持最后导致绝缘加速劣化与损坏。2外表放电如在电场中介质有一平行于外表的场强分量,当其这个分量达到击穿场强时,如此可能出现外表放电。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套管法兰处、电缆终端部,也可能出现在导体和介质弯角外表处,见图3-3。内介质与电极间的边缘处,在r点的电场有一平行于介质外表的分量,当电场足够强时如此产生外表放电。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计算空气中的起始放电电压。图3-3 介质外表出现的局部放电图3-4 外表局部放电波形外表局部放电的波形与电极的形状有关,如电极为不对称时,如此正负半

11、周的局部放电幅值是不等的,见图3-4。当产生外表放电的电极处于高电位时,在负半周出现的放电脉冲较大、较稀;正半周出现的放电脉冲较密,但幅值小。此时假如将高压端与低压端对调,如此放电图形亦相反。3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是在电场极不均匀的情况下,导体外表附近的电场强度达到气体的击穿场强时所发生的放电。在高压电极边缘,尖端周围可能由于电场集中造成电晕放电。电晕放电在负极性时较易发生,也即在交流时它们可能仅出现在负半周。电晕放电是一种自持放电形式,发生电晕时,电极附近出现大量空间电荷,在电极附近形成流注放电。现以棒板电极为例来解释,在负电晕情况下,如果正离子出现在棒电极附近,如此由电场吸引并向负极运动,离子冲击电极并释放出大量的电子,在尖端附近形成正离子云。负电子如此向正极运动,然后离子区域扩展,棒极附近出现比拟集中的正空间电荷而较远离电场的负空间面电荷如此较分散,这样正空间电荷使电场畸变。因此负棒时,棒极附近的电场增强,较易形成。在交流电压下,当高压电极存在尖端,电场强度集中时,电晕一般出现在负半周,或当接地电极也有尖端点时,如此出现负半周幅值较大,正半周幅值较小的放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