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肺炎252例临床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309722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肺炎252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肺炎252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肺炎252例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肺炎252例临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肺炎252例临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肺炎252例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肺炎252例临床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肺炎25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小儿衣原体(CP)及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性进行探讨。方法:搜集560例肺炎住院患儿,对其血清中CP、MP特异性抗体IgM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560例患儿经研究显示,110例CP-IgM阳性(19.6%),142例MP-IgM阳性(25.4%),49例CP及MP混合感染(8.8%),超过5岁儿童多发生MP感染,有45.1%的比例,1岁以下儿童多发生CP感染,有36.4%的比例。CP感染、MP感染、CP及MP混合感染有着相似的临床特征,表现为肺部干湿性罗音、喘息、咳嗽、发热及哮鸣音等,特异性不显著。所有患者给予阿奇霉素、红

2、霉素序贯治疗后痊愈。结论:CP、MP感染是导致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若患儿表现有临床喘息特征,则应及时对其做相应的特异性检测,并给予阿奇霉素、红霉素序贯治疗。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临床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显示。本次分析所搜集的560例患者中,110例(19.6%)肺炎衣原体感染,142例(25.4%)肺炎支原体感染。142例MP感染肺炎中,有63例女患者,79例男患者。其中,64例(45.1%)分布在5-14岁;35例(24.6%)分布在3-5岁;25例(17.6%)分布在1-3岁;18例(12.7%)分布在1-12月。110例CP感染中,有48例女患者,6

3、2例男患者。其中,23例(20.9%)分布在5-14岁;22例(20.0%)分布在3-5岁;25例(22.7%)分布在1-3岁;40例(36.4%)分布在1-12个月。冬春季节本病发病率较高,达到全年发病人数的65.9%。其中,71例(31.3%)分布在10-12月;41例(16.3%)分布在7-9月;45例(17.9%)分布在4-6月;87例(34.5%)分布在1-3月。1.2、临床特点。252例患者中,93例(36.9%)单纯MP感染,7-28天病程,平均病程为12.52.5天,72例(77.4%)在病程中出现发热现象。39例(41.9%)表现喘息症状,25例(26.9%)表现咯粘液痰,4

4、5例(48.4%)表现干咳。31例(33.3%)肺部湿性罗音,39例(41.9%)肺部可闻及哮鸣音。35例(37.6%)肺纹理增多增粗,68例(73.1%)斑片、斑点状阴影;61例(24.2%)发生单纯CP感染,7-30天病程,平均病程为13.51.5天,28例(45.9)病程中出现发热现象。34例(55.7%)表现喘息症状,31例(50.8%)表现咯粘液痰,23例(37.7%)表现干咳。26例(42.6%)肺部湿性罗音,34例(55.7%)肺部可闻及哮鸣音。22例(36.1%)肺纹理增多增粗,38例(62.3%)斑片、斑点状阴影;49例(19.4%)CP、MP混合感染。7-33天病程,平均病

5、程为14.53.5天,35例(71.4)病程中出现发热现象。31例(63.3%)表现喘息症状,26例(53.1%)表现咯粘液痰,19例(38.8%)表现干咳。18例(36.7%)肺部湿性罗音,31例(63.3%)肺部可闻及哮鸣音。13例(26.5%)肺纹理增多增粗,36例(73.5)斑片斑点状阴影。 2、讨论CP和MP是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常对下呼吸道造成感染,CP和MP混合感染现象也普遍存在,国内报道分别为15.4%、4.68%,国外报道15.5%,本文所采集资料显示为8.8%,CP、MP对小儿呼吸道的混合感染越来越严重,应受到格外重视。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进行临床诊断时,不可忽略CP、MP混合

6、感染的可能性。MP感染好发于青年及学龄儿童身上,CP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大多发于1岁以下小儿身上。本文搜集临床资料显示,252例患者当中,衣原体感染肺炎有15.9%,支原体感染肺炎有7.1%,这表明肺炎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支原体感染肺炎长发于5岁以上儿童,高达45.1%的比例,这表明,支原体感染可能与幼托机构密切接触及人群密度有关。现阶段,婴儿肺炎、儿童哮喘、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等极易由衣原体感染造成,已引起了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CP和MP感染多发于春动寒冷季节,这是由于此阶段室内人员繁杂,接触密切。MP感染后症状不显著,无特异现象。主要表现为剧烈咳嗽、咽痛、头痛和发热等,对湿罗音、可闻及喘鸣音

7、进行胸部检查,经X线检查,肺部纹理呈阶段性分布,且出现增粗增大及斑片、斑点状阴影,病毒、细菌感染后的肺部经X线检查, 与此相似,无显著差异。由于胸部X线征不典型,症状体征也无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时容易引起误诊,且诊疗病程长,并发症较多。衣原体感染肺炎和支原体感染肺炎后的临床症状相似,例如会出现喘憋、气促、咳嗽、反复发热等症状,痰多、咳嗽现象尤为突出,诊疗病程长。一岁以内衣原体感染肺炎患儿通常不会出现发热现象,但咳嗽严重,病程1-2月。同支原体感染肺炎类似,衣原体感染肺炎也存在并发症,严重时可对多系统造成损害。CP、MP混合感染性肺炎从临床特征来看,与CP或MP单独感染时并无差异,仍以发热及咳嗽

8、为主,刚开始表现为阵发性干咳,逐渐转变为顽固性干咳。此阶段发热多不规则,肺部体征没有显著特点,肺部X线以斑片状影为主,部分表现为大片状、絮状阴影,肺纹理出现增大、增粗现象,基本无正常者。可从两方面来阐述MP的致病机制。(1)MP病原体会在粘膜上皮表面细胞进行吸附,进而对人体造成直接损害;(2)MP感染影响人体免疫机制。支原体感染后,人体能在短时间内产生IgG和IgM累特异性抗体。IgM类抗体较IgG类抗体优先出现,通常出现在感染一周后,此后逐渐上升,最高峰出现在3-4周。支原体感染存在2-3周的潜伏期,当患儿出现临床特征时,体内IgM抗体已大量存在,所以可将IgM抗体阳性作为感染急性期的检测标

9、准。MP-IGM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在早期帮助MP感染作进一步的快速诊断,此法科学合理、费用低且简单易行,已成为现阶段支原体感染肺炎的常规检查。若患儿在初期经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则应在血常规和胸片检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MP-IGM检查,以确认MP感染是否真的存在。CP和MP混合感染性肺炎与CP、MP单独感染肺炎的治疗方式相同,施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显著,主要是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或红霉素等。本文资料显示,252例患者经施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3-4周后,临床体征和其他症状大多消失,X线改善效果较慢。总结: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肺炎现象普遍,且后果严重。本文搜集了252例小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特性,并寻找合理的治疗疗法。分析发现,对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及红霉素等的序贯治疗效果显著,应得到普及和推广。参考文献:1李晓玲.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40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07)2熊学琴.小儿肺炎支原体中枢感染40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1(06)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