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的一致性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285082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教育的一致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父母教育的一致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父母教育的一致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母教育的一致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教育的一致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母教育的一致性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写贾政因宝玉“不肖种种”,“笞挞”宝玉,王夫人上前阻拦:“既要勒死她,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她。”接着,贾母出来进逼:“先打死我,再打死她,岂不洁净了!”逼得贾政只好跪下,又检讨,又确保:“皆是作儿的一时性急,今后以后再不打她了。”可见,对儿女教育的态度出现分歧,从古到今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才有“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幼儿思维的一大特点是缺乏主见,易于服从。她们“迷信权威”,任何长辈包含父母,老师等,在她们心中全部享受很高的权威,因此这时,假如父母的教育一致,是易于使孩子接收的。反之,假如父母意见有分歧,而

2、且这种分歧是公开化的,让孩子一目了然的,那么就很影响教育效果了。孩子本身还不完全含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假如父母意见不一,孩子无所适从,很自然地倾向于保护她们的一方,那么持正确看法的父(或母)所做的努力也就完全无济于事了。不过,只要有些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没有两个人的见解是完全一致的,即使是感情深厚的夫妻。在对孩子的培养问题上,在处理和孩子相关的种种生活琐事上,父母双方的看法也不能永远保持一致,即使基础看法是一致的,也可能在详细问题上不一致。比如,父母全部愿意孩子吃得好,但有时会因为给不给孩子吃肉发生争吵。小孩子在这个时刻,真所谓“处于两人之间,难认为人了”。那么这一问题应怎样对待呢?应该商议,

3、应该求大同存小异。最关键的问题是不宜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即使是03岁这么小的婴儿也要如此。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讲话要注意分寸,不然细心的孩子也会听出父母的意见有分歧,而且很自然的,不需要有谁教她们。就会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而拒绝听从对自己不利的一方。这么,孩子怎么可能接收到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教育呢?当父或母一方教育方法不妥时,另一方应在孩子不在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千万不可一怒之下什么全部说,或常常赌气:你如此,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朝三暮四,南枝北栖,使孩子是非观念紊乱,造成后来品德不良。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母亲的作用。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而无私的爱。这种爱对孩子是有极为主要的作用。缺乏母爱的

4、孩子中有很多心剪发育不全。但母爱又不能好无止境,毫无理智。对待孩子,母亲也需要理智的爱,这么才能使自己从慈母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同父亲统一看法,使孩子含有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明确见解。当然父亲也不应该过于严厉,不应该采取令孩子生畏的多种粗暴体罚,那样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另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作用也很主要。作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她们格外疼爱自己的儿孙,她们总是想让孩子更多地得到爱,不过过分的溺爱,经常会使孩子依靠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呵护,甚至当受到父母的正常教育时,她们也拒绝接收,而以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反抗这种教育的武器。这种爱,对孩子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害了孩子。总而言之,夫妇双方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严父要严中有慈,慈母要慈中有严;祖辈和父辈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等孩子进入托儿因此后,又需要和托儿所配合一致对孩子进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