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分析 (25)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258233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致性分析 (2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致性分析 (2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致性分析 (2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致性分析 (2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致性分析 (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致性分析 (2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致性分析一、问题的提出课改观点与课改行为的关系比较复杂,两者应该是一致的,课改观点支配、引导课改行为,课改行为反映课改观点。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二者又常常出现不一致。课改观点的转变在积极倡导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已被大家所公认。课改观点只有与课改行为高度统一起来,才会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正实施。那么,当前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课改观点及其课改行为的一致性如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研究以农村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试就此问题实行探讨。二、方法和对象1、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书,编制调查问卷

2、一份,问卷有十六个命题组成,各用四个命题分别调查被试者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被试者对每个命题做出同意与不同意回答之后,还对与此命题相对应的课改行为做出选择,问卷把课改行为分为:“准备实施”、“正在实施”、“不准备实施”、“没条件实施”。2、统计与处理原则:同意某一陈述且在课改行为上选择“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点与课改行为一致,而选择“不准备实施”或“没条件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点与课改行为不一致;反之,不同意该陈述且在课改行为上只选择“不准备实施”或“没条件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点与课改行为一致,而选择“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点与课改行为不一致。(

3、二)对象以岔口中学、黄统岭中学、巨城中学、娘子关中学、理家庄职业中学、岔口示范小学、红育口小学、岳家庄小学等8所农村中小学校300余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00份。三、结果与分析(一)关于课程观1、同意“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也在创造着课程。”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40名(20%);“正在实施”者125名(62.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21名(10.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4名(7%)。2、同意“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15名(7.5%);“正在实施”者174名(87%);同意该命题但在课

4、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8名(4%);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3名(1.5%)。3、同意“课程是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20名(10%);“正在实施”者135名(67.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24名(12%);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21名(10.5%)。4、同意“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25名(12.5%);“正在实施”者147名(73.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28名(14%)。总的来看,在

5、课程观上,绝大部分农村中小教师对旧的课程观持否认态度且课改行为上不拟实施,对基础教育课程观持肯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拟实施或正在实施。但在这方面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少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课程观的问题上仍存有糊涂理解且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若不予以纠正势必导致其所在学校教育方向发生迷失。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课程观虽然准确,但在课改行为上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落实。这说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使有课改观点问题,但创设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条件至关重要。(二)关于学生观1、同意“学生就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育机构学习的人。”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25名(12.5%);不同意该命题

6、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02名(51%);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73名(36.5%)。2、同意“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不但指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指学生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47名(23.5%);“正在实施”者105名(52.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37名(18.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1名(5.5%)。3、同意“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期望学生十全十美是不切实际的。”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45名(22.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01名

7、(50.5%);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54名(27%)。4、同意“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动学生的发展。”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60名(30%);“正在实施”者91名(45.5%);不同意该命题者无;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49名(24.5%)。总的来看,在学生观上,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非准确观点,持否认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不拟实施,对准确观点持肯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拟实施或正在实施。这里应注意的问题有两点:在学生观上,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观点僵化,行为滞后。例如12.5%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学生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

8、习的人”,这只给学生以角色定位,没指出学生的本质属性,这样对待学生极易造成“只见知识不见人”的现象。在如何对待学生的发展潜能上所有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都同意“学生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的现状令人忧虑。经调查理解,他们所说的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此项原则和方法的本领、素质。(三)关于教学观1、同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进课堂,课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43名(21.5%);“正在实施”者115名(57.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12名(6%);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30名(15%)。2、同意“

9、课堂教学只要有讨论、探究、信息教育,就是新的教学模式的标志。”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40名(20%);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05名(52.5%);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55名(27.5%)。3、同意“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应该完全废除,课程改革中应都是现代的教学模式。”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15名(7.5%);“正在实施”者75名(37.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60(30%)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50名(25%)。4、同意“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

10、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目的。”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26名(13%);“正在实施”者155名(77.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19名(9.5%)。总的来看,在教学观上,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肯定态度,但在这方面显露出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当一堂结束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师给了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往往教师也不知道,所以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的理解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

11、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新的教学模式无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待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要采取辨证的观点,接受式使用的好,如教师擅长讲授,也能够主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相反,教师授课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使用得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所以,不能在主观上认为接受学习是落后的,探究学习是先进的。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不明确自己在教学观转换中角色意识。结果使课堂秩序混乱,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某种程序上影响教学质量。(四)关于评价观1、同意“评价是为了促动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好坏。所以,评价要从重视结果走向

12、过程和结果并重。”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57名(28.5%);“正在实施”者125名(62.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18名(9%)。2、同意“学生喜欢质量不错,就是好课。”命题且在课改行为“正在实施”者20名(10%);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50名(75%);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30名(15%)。3、同意“评价农村中小学教师和班级教学质量的高低只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命题且在课改行为“正在实施”者15名(7.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05名(52.5%);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

13、施”者80名(40%)。4、同意“改变课程评价过度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建立促动学生、教师和课程持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80名(40%);“正在实施”者60名(30%);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35名(17.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25名(12.5%)。总的来看,在评价观上,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旧的评价观持否认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不拟实施,对新的评价观持肯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拟实施或正在实施。但在评价观上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少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办学质量标准评价上“唯分第一”对学校的学风、校风、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员工的凝聚力等比较轻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无动于衷,对评价教育教学质量旨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标准不以为然。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评价观,虽然准确无误但因为条件不具备而不能付诸实施;还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虽然对旧的评价观持否认态度,但在违心“正在实施”。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