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何根据教学功能处理课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257936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如何根据教学功能处理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8如何根据教学功能处理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8如何根据教学功能处理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8如何根据教学功能处理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8如何根据教学功能处理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如何根据教学功能处理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如何根据教学功能处理课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如何根据教学功能处理课文?教学要求:本专题需要掌握的能力点如下:共同备课(集体备课)能力点解释通过共同备课实践学习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方式方法:共同备课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身也是学习的内容。参见“共同备课”知识点解释。微讲座1 定篇类型的课文及教学内容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中,有一个话题,就是问题讨论“教教材”VS“用教材教”所谓教教材就是教材里有什么,我讲什么,教材里是什么样的,我就讲成什么样的;所谓用教材教就是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来有选择地使用教材的一些部分。很显然,应该是用教材教。而语文学科由于现在教材的这样一种现状,你又不得不用教材来教,因为如果教教材,你没得教。像黄

2、山奇松通常的教学是2课时,也就意味你要把教材里的这3个自然段最后变为80分钟,这中间就有很多老师创造性的东西。但是具体到一篇课文情况可能发生了一点变化,就课文而言,有两种,一种就是要教课文,一种就是用课文来教。下面我个人认为非常重要:语文教科书中“选文”的功能就是我们的教科书中一篇篇的课文,课文派什么用处呢?根据我们对教材的研究,教材里面的课文大致可以分为5个类型:选文的教学功能:课文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引子这些术语不必要勉强来记,等我慢慢展开时你会理解它的含义。换言之,我想表达这样一个概念:语文教科书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一篇篇课文,其实从功能的角度来说,是不一样的。选文的教学功能:课文类型分析1

3、.不同功能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2. 不同功能的课文在教学中需要不同地对待不同功能的课文教学组织方式是不同的。先来介绍一、定篇类型的课文及教学内容定篇构成文化、文学素养必须学习的经典文本让学生“读过”的作品目的是“了解和欣赏”定篇:透彻的领会课文本身经典 领会我们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名家写的名篇,或者是流传下来的优秀的作品,我们叫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是学生必须学习,应该学习的课文,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这篇课文。也就是说作为受过语文训练的学生他应该读过这些作品,他读过的这些好作品就成为他文学、文化的修养。这是一类课文,它的目的就是“读过”,但是这个读过,并不是眼睛看过,而是指对于这

4、个作品“了解和欣赏”,更准确的表述是透彻地了解和欣赏。所谓透彻的领会课文本身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我选的这个教材是俄罗斯教材,这个单元叫克雷洛夫,他主要是写寓言,包括翻译了很多古希腊寓言,比如狼和小羊本来是古希腊寓言,克雷洛夫把它翻译了,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他的地位非常高,有人评价他“创造了俄罗斯的文学语言”,就这一点而言,有人甚至认为他比托尔斯泰还要伟大。这就是我刚讲的定篇的含义,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选了关于他的好多课文,第一篇叫传记,是一个名作家写的克雷洛夫的传记,介绍他的生平、创作经历、文学上的贡献,这篇课文是不上的,相当于我刚讲的“用件”,作为学生学习这个课文的参考资料,所以学生在上课之前

5、自己去读这个传记,当然我们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看一个克雷洛夫生平的纪录片、电影、图片,可以介绍学生看克雷洛夫有很多版本的书籍。总而言之,是对这个作家有所了解,在了解这个作家的基础上,第一组课文杰米扬的汤“请啊,老朋友,请吃啊!这个菜是特别为你预备的。”杰米汤热情地说。“不,亲爱的朋友,吃不下了!我已经吃得塞到喉咙眼了。”朋友回答。“没关系,才一小盆,总吃得下去的。味道的确好,喝这样的鱼汤也是口福呀!”“我已经吃过三盆哩!”“嗨,何必计数呢?哦,你的胃口太差劲!凭良心说,这汤真香,真稠,在盆子里凝结起来,简直跟琥珀一样。请啊,老朋友,替我吃完它!吃了有好处的!喏喏,这是鲈鱼,这是肚片,这是鲟鱼。

6、只吃半盆,吃吧!”杰米扬喊自己的妻子,“娘子,你来敬客,客人会领你的情的。”杰米扬就这样热情地款待福卡,不让他休息,不让他停止,一股劲儿劝他吃。福卡的脸上大汗如注,勉强又吃了一盆,并装作吃得津津有味,把盆子里的汤吃了个干净。“这样的朋友我才喜欢,那班吃东西挑剔的大人先生们,我就觉得可气。”杰米扬嚷道。“吃得痛快!好,再来一盆吧!”然而,好不奇怪,老福卡虽然喜欢吃汤,却马上站起身来,赶紧拿起帽子、腰带和手杖,用足全力跑回家去了,从此再也不上杰米扬的门。再好的东西,如果不加节制地强加于人,就会和杰米扬的汤一样令人讨厌。俄罗斯人有个习俗,就是远地的朋友来了,要请人家喝浓汤,这个村里有个叫杰米扬的人,

7、非常好客,凡是到他家的人,都请人家喝,人家喝饱了还要请人喝,人家喝不下了还要请人喝。这个寓言他们学习什么呢?下面有个短文,短文就是教材内容的呈现,就是这篇寓言教什么呢?这个短文里面讲到:寓言中的人是有人物的性格、态度,他做一件事有他特定的目的,寓言故事作者要传递一定的寓意,要讲明一个道理,往往讲的是一个人生的道理。换言之,什么是寓言?通过这篇课文来学。好,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寓言,然后学生理解感受这篇寓言,朗读。让我们一起理解寓言1.理解寓言应当了解语言主人公的性格、态度、企图和在具体情境中的目的,结合课文作简要而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接着,是第二篇课文狼和小羊,这篇寓言怎么学习呢?下面是活动指导

8、短文:让我们根据寓言排演戏剧1.先讲述寓言与戏剧的相似点寓言通常由台词组成,要有主人公,然后指导角色的分配和道具准备。寓言其实跟戏剧蛮像的,往往有几个人物,往往有一些对话,这些对话就相当于台词,然后指导角色的分配和道具准备。2.接着用16个关于课文理解和表演的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背诵所扮演角色的台词。就是从16个方面提示你怎么理解这篇课文,怎么来做表演。这就是学习的活动。然后,再选一篇克雷洛夫的寓言演奏,这篇寓言怎么来学习呢?下面设计了一个活动,排演广播剧。刚才是戏剧,可以通过道具、表情来表达我要表达的意思。现在是广播剧,广播剧唯一的手段就是声音。让我们排演广播剧1.先讲述广播剧的特点台词以及

9、言语的声调是表演的唯一手段。2.然后有9个关于课文理解和表演的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录音带上录上自己表演的广播剧。3篇课文学了之后,有一套比较练习,尝试写作寓言的一套练习1.阅读五则列尼托尔斯泰的作品(有些是托尔斯泰改写的伊索寓言),要学生区分出这些作品哪些是寓言,哪些是童话。不是在第一篇课文里讲了什么是寓言吗,然后通过戏剧、广播剧的表演,让学生理解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让学生区分。2.再选托尔斯泰改写的伊索寓言二则,要学生与学过的克雷洛夫寓言进行比较,接着是两道讨论题:在比照中讨论克雷洛夫寓言的表现力和语言;在比照中讨论克雷洛夫寓言在借鉴中的独创性。托尔斯泰也翻译语言,克雷洛夫也翻译寓言,但克

10、雷洛夫的翻译带有独创性,它丰富,发展了古希腊寓言中某些要素,这是一个学习活动,然后再安排一个学习活动。3.尝试写作。先讲述托尔斯泰改写的作品与克雷洛夫寓言(均没有直接点出寓意),跟伊索寓言(直接点出寓意)的区别,接着让学生分别用散文和诗歌的形式写出托、克寓言中的寓意,并与伊索寓言古代寓言中的相关作品对照。在比照中讨论克雷洛夫寓言在借鉴中的独创性。尝试写作寓言,不是让学生学会写寓言,而是通过寓言的写作来进一步理解感受寓言,这就是我们讲的读写结合的一种,叫写作介入阅读。写作是促进阅读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自己尝试、修改,对寓言,对克雷洛夫的寓言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后组织一次克雷洛夫寓言的音乐会课、

11、竞赛课。4.克雷洛夫寓言音乐会课、竞赛课指导学生制作画上克雷洛夫寓言中插画的“邀请票”,并参加音乐会和竞赛。再提供14则克雷洛夫寓言目录,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些阅读并讲述这些寓言的创作历史或与它的寓意有关的生活情形。先请学生做一件事,我们这次举办的音乐会、竞赛课要邀请一些嘉宾,嘉宾可能是其他课的老师,可能是家长,可能是社区的工作人员,你要制作一张邀请票,有个要求,必须画一幅插图,必须是克雷洛夫寓言中的插图。相信在俄罗斯有很多克雷洛夫寓言的版本,都有很好的插画,学生自己到图书馆看克雷洛夫的书,去找其中的有些寓言,在他寻找这幅画的过程中,他读了好多,这就是我们讲的课外阅读的组织。我到很多学校,老师

12、就讲,我们学生课外都不读书的,很懒。他把学生课外读书当成学生应该主动去做的事情,如果你老师想让学生课外主动地读书,你必须有组织,你不能等着学生去读。这就是一种组织方式,他不是像我们有些老师那样直接要求学生去读书,学生看书,找画,不同的学生比较,来交流他们找到的画,来交流他们对克雷洛夫寓言阅读的经验、理解和感受。然后就组织了一场音乐会,里面不是有朗读吗,有喜剧吗,有广播剧吗,这样学生组织一场音乐会课,音乐会课之后老师再布置14则克雷洛夫寓言的目录,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些阅读并讲述这些寓言的创作历史或与它的寓意有关的生活情形,这些寓言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是俄罗斯小学五年级的教材。学生在这个单元学

13、好以后,对克雷洛夫,对他的寓言有了透彻的理解和把握,通常这个单元学完后,就成为他一辈子对克雷洛夫的了解,他以后再不需要再学关于克雷洛夫的很多东西,这是编的很好的教材,很好地体现了定篇的类型,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阅读、经验,去理解感受经典作品。我们国家的语文课程,小学到高中和我所了解的西方的语文课程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很多欧美国家他的课程标准规定了一系列不同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经典的作品,这些经典的作品并不是规定在课外,是在课内,或者说课外阅读是在课内老师要组织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文学的修养,文化的积淀,比我们要好。大家都知道,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鲁迅可以说是

14、我们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是什么?可以说是现代以来最伟大的作品。可是学生怕,不喜欢,一个学生自己在看鲁迅的作品不喜欢很正常,因为学生都是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他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接受作品。但我们的问题不是学生自己看不喜欢,是老师教了以后不喜欢,是老师教得越多他越不喜欢,这就是我们教的问题。我们把鲁迅的作品教成什么?一件小事就教成一个模仿的格式,所以我们很小的初中生都会写这句话“在我一生的记忆中,什么都忘了,唯有一件事深深地烙印在脑海”这样就把鲁迅的精神、艺术扼杀掉了,他用鲁迅的作品教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教了不应该在这里教的东西,这个字怎么读啊,语法是什么,描写怎么描写,这些知识

15、是要教的,但不是在这些作品里教,有很多要学生去模仿,大家想一想,怎么可能呢?最伟大的作品,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模仿呢?所以我们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是应该当做定篇来处理的,它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理解这样的作品思想、艺术,它的好。请大家翻开五年级第二册看看哪些作品应该当经典来教?比如失去的一天,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我们这个教材里面有很多诵读的诗词,很明显,是经典名著;王崧舟老师上的长相思也是,应该透彻的理解和感受;还有火烧云,作者萧红,写得好厉害,一个作家写得厉害不厉害,大家可以设身处地假如你也在那个情境当中,你能不能写出这些东西?假如这段生活的记忆是你的生活经历,你能不能写成这样的东西?经典作家的作品偏少,是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弊端,而且有不少经典作家的作品删节修改,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很大的问题。为什么呢?这个跟我们编教材的一些传统的观念有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我们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要浅显,篇幅要短小。前两天我们和香港大学的谢锡金教授一起开了个会,来交流大陆和香港的阅读测试,我们的四年级测试字数在400-600字,不能超过800字,香港的四年级测试1500字,篇幅就限制了我们。还有一些观念,因为不同作家的表述是具有个性的,而有人认为小朋友学的语言应是规范的,编教材的人编的时候,自认为规范的地方,自认为小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甚至有一些可能认为小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