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1251786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经验交流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经验交流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经验交流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经验交流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经验交流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经验交流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经验交流汇报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要我给在座的老师们讲讲高考,对备考做一些指导,对高考做一些预测,说实话,老师们要失望了。最近几年,有谁能很有把握地说了解了高考,能预测高考吗?我是不能。老师们一定会说,不能干嘛还要接受这个任务呢?一方面是因为推不掉,更主要的是因为心里很郁闷。这几年到处都是对高考唱赞歌,唯恐别人说自己没有水平,没有能力。专家们就不必说了,老师们也努力使自己向专家靠拢。我不是专家,只是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普通一线教师。疑惑就是疑惑,不懂就是不懂。今天,我想把我这十年来对高考的认识,还有一些一线老师和学生的困惑和在座的各位谈谈。我是1985年从武汉华师一附中考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的

2、。我的理想就是当老师。选择学地理,是因为我喜欢。我是理科生,高考虽然没有考地理,但我知道那时的地理课本只有六本小书。要想学好地理,就得背书,背地图。熟记六本书,付出汗水,高考就能考好。教、学、考是一个整体。教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学得好就能考得好。1989年我回到母校华师一附中,开始在初中教世界和中国地理。我们学校的教学很规范,这样做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教了两遍初中地理,我又到了高中教了两遍高中地理。在教第三遍的时候,高考恢复了地理考试,我带领学生参加了第一次(2001年)。那时的高考用的是老教材,地理在文综中只有70多分。我的教学经验也不足,只能按部就班的教学。地理资料也不多。整个高二、高

3、三,我们只用了一本资料。学生都知道,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认真背书和地图,就一定会有个好的成绩。有个学生很喜欢地理,高中的两本书比我还熟悉,哪一页有什么,非常清楚。高考考得非常好,上了北大。那时候的高考题,知识面广,主观题的分值不大,分配合理,题目基本上老师都会做,标答的制定很清楚,至少我们老师能较准确地组织答案。在教那一届的过程中,我很认真地研究和揣摩着高考,虔诚地钻研考纲。由于高考学生考得好,我还到厦门去交流经验。第二届(我们学校是三年一轮)我们用了新教材,旧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作了删减,在这一届的教学过程中,我的做法应该比第一届要成熟和完善。在这期间,我也很愿意和别人分享对高考的理

4、解。张亚楠也在这期间给我们做过一次报告,有一个观点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很高兴,那就是要让刻苦学习的学生在考试中尝到甜头,要区别街头的老头、老太,不能随便什么人都能说几句。当时我很相信这一点,应对高考的热情也很高。学生在湖北的联考和武汉市的调考中成绩也很理想。大家都信心十足地走向考场。2004年的高考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有的知识点和考纲不太相符合,也可以说很模糊。例如:教材中吧地下水的知识点在正文中去掉了,只出现在插图中。一些老师就没有和学生仔细讲解地下水的知识。但在高考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组题目:(见课件)虽然我按照以前的老教材给学生讲解了地下水的知识,也做了有关的练习。但毕竟没有作为重点知识来强调

5、,学生高考之前没有强化练习。这一组题目学生得分不高,特别是一些成绩好的孩子,在这组题目上丢分。有的同志可能认为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不强,但如果老师重视了,是否学生得分会好一些呢?有的则是超出了考纲的范围:(见课件)这一组题目是月相知识的迁移,而且月相是阅读教材,平时的教学也是只要学生能结合生活观察即可。而这组题目则是月相变化的深入,怎样的角度才使得看到月亮的亮面最大?由于我们的学生很优秀,凡是都爱问为什么,所以在讲解月相的时候,我也讲了一遍观察的原理,但没有深究和练习。学生当时听懂了,但没有消化和掌握,很快就淡忘了。当年高考时,基本上没有学生真正弄明白了这道题目。大家都不明白,只好猜,好学生总想

6、弄个明白,结果越想越复杂,反而选错了。差生反而想的简单,心想看星星得晚上看,结果选对了。那么,请问这是考什么能力?其实出题者是想的很复杂的,可是并没有考出学生的能力。我自己觉得这种题目不符合张亚楠的初衷。第三个变化则是综合题的答案制定,(见课件)该题目中归纳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我们平时交给学生的不同,我个人认为多峡谷不是水文特征。应该是落差大、流速快。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在改卷时弥补。现在的情况是,湖北省改卷非常机械,把这个答案中的四句话分成四个得分点,这对学生和老师极不公平。如果这样考试和改卷,最后的结果就是好坏拉不开差距,文综的得分很低。好在那时政治、历史还没有很奇怪。通过这次高考,我调整了自己

7、的教学,好在2007年高考地理试卷出的很正常,考点多,主观题的分值分散,而且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出现:(见课件)这道最后的文科综合答题,是用了人教版初中新版的课本图,并和课后活动相联系,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合。这个活动我在复习区域地理时认真地落实了,答案制作的也比较规范,符合我们平时交给学生的答题思路。那一年的试题我们得分较高,只是那年历史题目出的很纠结,整个文综分不是太高,不过还是有区分度的。通过这一次高考,让我对自己又有了信心。2010届这三年,我们准备充分,因为课时比往年都多,资料也比往年多,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一步一步地在进步。最后一次武汉市调考考得很好,老师有信心,会把这份信心传给学生。我的

8、学生非常相信我,充满了希望走进考场。很不好意思,我觉得对不起学生。2010年的全国卷1,政、史、地全面崩溃。如果让我们三科老师做这份文综卷,恐怕得分也很差。我们的学生一般都只有160分左右,超过180分就是好成绩。平时文综200多分的同学,也就考个160、170多分。平时不怎么学习的,还有艺术生,考得分数都差不多,甚至有的还要比他们好。老师和学生都傻了,这么低的文综分让我们文综老师无地自容,老师们都说,我们不知道怎样教书了。(见课件)这个学生说的虽然只是他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学校和这也差不多。网上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是这个看法。对于高考我真是看不懂了。如果教书只是为了应付高考,那么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

9、么作了。我很喜欢教书,特别喜欢50、60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你,听你讲课。真是一种享受。我不看重成绩,可也希望平时的授课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受益,回想那一双双充满信任和敬佩的眼睛,我的心里真是难过。牢骚归牢骚,高考我们不能改变,因为专家们认为这样好。以前的文科生到现在还能说出世界哪里的物产、中国的铁路线等。现在的学生只知道做题,做完对答案,记个三分就可以考试,连蒙带猜还可以考个不错的分数,考完就还给了老师。我们普通的老师也只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记住,我们教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我们要把自己的所有传给学生,让他喜欢地理,很多年以后还能说出一些地理知识,而不是考完以后什么都不记得了。好了,下面言归正传,我

10、想通过最近五年的高考2卷谈谈高考的走向,仅供参考。2006年的2卷很平和,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而且紧扣教材,注重基础,强调记忆,主观题有三题,面广,答案制定得也很活。(见课件)除了等温线的第11题的题干容易产生歧义,导致学生的错误,其他的题目都合情合理。相信平时认真扎实地教和学,肯定会取得好的成绩。2007年的卷子和2006年相似,考查的知识点和题目的结构都一样,地球运动的题目相比较要难一些,那一年的地球运动题目都是一点和一线,看似很难,其实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难度并不大。题目所考查的知识也没有超出所学范围。2008年的试卷有了较大的变化,整体难度要大于以前。两组选择题都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选

11、择题中还是地球运动的题目较难,图虽然很简单,但思考过程较长,分别考了各个纬度昼长的变化,不能粗心。主观题只有一道纯地理题,分值集中,所考查的区域不再是世界地理中所学的重点地区,(见课件)这就要求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迁移。第一问和第二问应该可以回答得准确。第三问则会漏掉一两个灾害。第四问不好答准确。这一题体现了现在高考题目的走向,区域不是平时讲的重点区域,对于农业生产要求很细,要会做农活,要了解农田水利建设,会防御自然灾害等。2009年和2008年差不多,题型一样。只是没有专门的地球运动的题目,使得试题看似简单一些。实际上选择题要想全对也很不容易。(见课件)这一组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有等高线的

12、判断,相对高度、指向标,比例尺的应用,天气系统,气温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等。尤其是第七题,估计不少学生是猜的,因为我们平时没有这样训练。36题仍然是一个陌生的国家,难度低于2008年的36题。不过,39题的第四问“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可能答好不容易。就看改卷的灵活性如何。2010年和2009、2008大致差不多,地球运动的题目也不是太难,虽然考到了太阳的视运动和日出日落方位,相信这些内容生源好的学校会和学生讲解的。至少不会说老师不会做。只是36题第(2)问的答案有点问题,不过可以通过改卷解决。纵观这几年的试卷,在座的老师比我们要幸运,2卷现在虽然在变,但始终是稳中求变,不像1卷那样连老师

13、都摸不着头脑,像今年的卷1,那一组地球运动的题目不少老师都不会做,别说是年轻老师,一些资深的老师也没有把握。学生说那不是考地理,好像是考数学。希望2卷能保持现在的尺度。根据这几年的试卷,我认为考试主要集中在以下的知识: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等值线的判断和应用,地形剖面图,气温或者是其他地理事物的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的应用,带经纬网的区域轮廓图,生产流程图,统计图,各种昼夜长短变化图,遥感影像图,一条经线或者是一条纬线加上晨昏线等我们学校的备考:一、课时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我们高一全年级都上地理课,每个星期两节课,上课方式按照文科班一样,只是要求浅一些,所以只完成高中必修上册的教学。高二文理分科后,

14、一个星期4课时。开始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地球和地图的教学,然后,用四节课的时间进行世界和中国地理概况的填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的七大洲、四大洋以及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世界主要地形区。中国的位置,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区等。接着重新上高中地理上册。这一次在高一的基础上拓展加深,相当于复习。因为上册较难。接着上高中地理下册,在上下册的过程中通过做练习的方式穿插着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高二结束后,进入高三的暑期补课期间开始上区域地理。我们把选修二的内容与中国地理结合起来。同样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与区域有关的地理环境知识,工农业生产的知识进行复习。区域地理学完以后,差不多是在武汉市第一次调考的时候。

15、调考完了以后,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学习选修1的主要内容。三月和四月我们对几个常见的考点进行重点复习。五月份主要进行答题训练,结合讲解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加深记忆。所以,我们没有什么两轮、三轮的复习,上课的节奏很慢,力求一次到位。二、资料的应用:高一的时候我们用红对勾,高二时用名师和世纪金榜,区域地理学习时,主要用王树声等编写的区域地理。中间穿插着用金太阳的单元卷。重点知识复习时用金太阳的综合卷。三、具体教学重点及方法:地球这一部分重点讲清楚经纬网的知识,判断各种形式的图示。虽然这几年没有再考各种复杂的经纬网图的判读,但搞清楚经纬网,有助于地球运动的学习。在讲解经纬度划分时,我会从根本上讲清楚。由于学

16、生没有球体和立体几何的知识,我们可以回避一些专业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有一道题目我经常会给学生做,(看课件)这是一道很经典的题目,非常有助于理解经纬线。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一些拓展的知识不能回避,比如球面上的最短距离,经纬线长度的计算。今年你们二卷中就出现了经纬线长度的计算。所以,经纬度长度的计算公式必须背。地图这部分主要侧重于等高线的判读,能判断出各种主要地形,能进行各种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坡度的比较和计算,比例尺的应用。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和土地利用,自然灾害结合起来。五种地形的主要特征要背记。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月相虽然是选修内容,由于和生活联系紧密,应该给学生讲清楚。还应讲清楚月食和日食的原理和观察方法。地球运动按照考纲的内容讲解清楚以外,还应该拓展加深。这一部分重点是原理的理解,规律的应用。我们在学习这部分的时候,常常让学生用图示理解原理,表示规律。例如:二分二至日太阳各种光照图,用坐标图示表示几条主要纬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二分二至日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