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终极对决饿了么需要耐得住性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248473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卖终极对决饿了么需要耐得住性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外卖终极对决饿了么需要耐得住性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外卖终极对决饿了么需要耐得住性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外卖终极对决饿了么需要耐得住性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外卖终极对决饿了么需要耐得住性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卖终极对决饿了么需要耐得住性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卖终极对决饿了么需要耐得住性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卖终极对决,饿了么需要耐得住性子我们都知道做事情选择时机的重要性。而饿了么这次发出的战 役,则显得急功近利了。滴滴外卖消停之后,刚平静没几天的外卖市场最近再次掀起风 浪。自 4 月份被阿里收购以来,饿了么进入调整期,自顾不暇的情况 下只好“两耳不闻”美滴战事。但是,在美团点评 IPO 的时间窗口, 饿了么开始动作频频。先是发动“夏季战役”,在7-9 月期间每月10亿补贴外卖大战。 价格战之外,饿了么还祭出了“联盟”的大旗,在阿里的新零售战略 下,与口碑、盒马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阵营,希翼形成阿里本地生活服 务的尖刀,直插美团心脏。这一切看上去很美,也很顺理成章,但是饿了么似乎忽视了一个 至关重要

2、的因素时间。凡事欲速则不达,饿了么显得“急功近利” 了。饿了么返场:欲速不达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才会有事半功倍的结果。阿里整合饿了么的130多天,饿了么就带着KPI贸然出征了。一张饿了么召开全国代理商大会的PPT流出,饿了么提出了三大目标:第一年极致竞争,目标外卖 50:50;第二年升维格局,目标外卖 80: 20;第三年重构本地生活服务价值链,一统江湖,舍我其谁。气势不输,输了现实。饿了么仓皇出击,显然踩错了时间点。并入阿里首当其冲要做的事情便是团队的调整,两支团队,两种 文化,不同基因,并非简单的排列组合能够去理顺的,没有这个过程, 团队或将面临一盘散沙的危险。然而,阿里给出的时间只

3、有4 个月。“隔一个月问就跟不上,别人说了你也听不懂”一位饿了么的原高层人士对财经评价,刚离开的时候他还经 常打听饿了么的动向,但后来人员、组织架构都变得太快了。饿了么 进入调整期,首先是人员架构的调整,饿了么的原创团队几乎全都退 出了一线岗位。根据饿了么近期更新的股权信息显示:饿了么的法定代表人由创 始人张旭豪,变更为阿里副总裁王磊,董事由程维、计越、康嘉、汪 渊、罗宇龙、张旭豪、吴敬阳变更为王磊,股权投资人由邓高潮、张 旭豪、汪渊、康嘉变更为阿里巴巴。虽然饿了么新任CEO王磊说,阿里只派了他和一位CFO、一位HR 来了饿了么,而且现在向他直接汇报的 22 位同事中有 15 位是原饿了 么员

4、工,但是外界依然可以从股权信息的变化中看出,饿了么的原创 团队几乎全都离开了一线管理岗位。饿了么成立到今天已经有 10 个年头,能够在外卖江湖中占据一 席之地,一个团队的文化和创始人、一线高层的配合。理所当然的成 为企业的核心引擎,而如今改弦易帜的饿了么,面对的却是不同的团 队和企业文化。创始人张旭豪出任饿了么董事长,并兼任阿里巴巴 CEO 张勇的新 零售战略特别助理,严格来讲在运营与执行上几乎进行了隔离。张旭 豪成立“孤家寡人”,而他在面对采访时表示:饿了么团队要求阿里 派一位 CEO 来管理饿了么。对于创始人而言,他已经是利益获得者,至于团队和未来已经不 是张旭豪的“分内事儿”了。饿了么新

5、CEO王磊对业务团队动了大刀子,在大区层面将交易平 台与物流团队相整合。原先在一个大区里,饿了么的交易团队和物流 团队均有各自的负责人,大区负责人再向张旭豪汇报。变更过后,由 大区经理统筹交易与物流,再向运营负责人汇报。对于一个企业来,人事的大调整需要时间去适应。因为其中更是 涉及到各个业务线上的对接,包括商家、骑手体系的对接、团队的执 行调整、企业的战略和目标等等方方面面的协同。作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现在淘宝和支付宝都已经为 饿了么开了外卖入口。同时,饿了么的配送体系还要与盒马、大润发、 天猫小店的阿里体系内的其他业态相互打通,外卖员的数据也要与其 共享,才能实现物流的统一运作。在

6、会员体系上,饿了么要与其他板 块形成联动的话,也必须要实现会员数据的共享。如此一来,饿了么需要在流量端、会员端、供给端、物流体系等 方面与阿里业态进行对接。这些都需要一步步去推行,是个细致且漫 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涉及人的工作,更是需要预留出学习的时间。然而,饿了么却来了一个“速成”。就像王磊所说:在世界杯之前,优酷拿下转播权,饿了么要在优 酷上线夜宵活动,因为优酷拿下世界杯转播权时已经临近开幕,所以 这是一个急任务。阿里的员工可以很快组成一个项目组,但饿了么的 员工却还搞不清楚权限该怎么对接。显然,问题并不出现在执行力上,而是调整出现了问题。尤其值 得注意的是:两个基因不同的团队,需要的是如

7、何实现相吸,而不是 相互排斥。在近日王磊的数篇专访中,王磊对饿了么短期发展目标的锁定非 常清晰,却唯独看不到他对于饿了么该如何融入阿里企业文化的判 断。当被问及如何保证饿了么员工理解阿里的愿景和目标时,王磊说: “先不把他们拉远了,拉远了会让员工一时跟不上反而被“迷惑”, 先把 50%做到,先变成一个竞争的业务。”仍旧在谈业务。团队整合、业务对接、文化融合等均需要漫长的整合期,阿里的 急就章无非是把饿了么推向“犯错”的边缘。由此不难断定,短期内, 饿了么难有实质性的成长,饿了么失速:战略和资源不匹配 阿里的决心就是饿了么的信心,阿里的投入没有上限要求。 饿了么 CEO 王磊不无如是说,并入阿里

8、的饿了么最不缺的就是资 源。对于生活服务领域的重要入口,毫无疑问,阿里愿意为饿了么大 手笔投入,带兵打仗除了粮草充足更需要有与资源相匹配的战略。“在任何场合,企业的资源都不足以利用它所面对的所有机会或 回避它所受到的所有威胁。因此,战略基本上就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 题,成功的战略必须将主要的资源用于利用最有决定性的机会。”科恩集团董事长威廉科恩曾经说过。如今的饿了么背靠阿里数据、财力、流量等优势,如同手握一副 好牌。然而,在互联网行业内,把一手好牌打烂了的,并不在少数, 口碑和淘点点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阿里抢亲饿了么之时,张勇就对饿了么有过这样的明确定位:此 次收购完成后,阿里巴巴将以餐饮作为本

9、地生活服务的切入点,以饿 了么作为本地生活服务最高频应用之一的外卖服务,结合口碑以数据 技术赋能线下餐饮商家的到店服务,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对本地生活 服务领域的全新拓展。一言以蔽之,饿了么的战略定位在于生活服务领域承压,为阿里 打造三公里理想生活圈服务。因而,不难看出饿了么、口碑、盒马的 合并之时间问题。从中期的战略看,饿了么要实现的是到家业务和口碑的到店场 景、盒马的最后一公里运力等去实现协同,长期战略则是饿了么作为 阿里的生活服务主力,联动飞猪、出行等“住行娱”的布局,以期实 现生活服务生态的协同。因此,由于短期内面临调整的动荡和诸多不确定因素,饿了么很 难有所作为,更别说提高市场份额。对

10、于饿了么来说,眼下要做的是 理清内部结构,明确战略打法,然后一步一步扎实地推进。作为正确 战略与恰当节奏的结果,市场份额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 事实上,饿了么一上来便嚷着要做生活服务领域的老大,眼中只有市场份额,要在三年内把美团甩在身后,其实是本末倒置。并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如今,美团能够坐上生活服务第一这把 交椅,在到家、到店、酒旅、出行四大板块上,可谓步步为营。业务 板块清晰、跑出自己的竞争力,美团真正意义抓住机会推进资源的最 好利用,实现了规模效应的同时,协同效应初显。饿了么临渊羡鱼,一味打响价格战,丢出“口号式”的目标,不 如退而结网,在结网上下好功夫。理清自身结构、明确战略打法、打 通生态,为长远目标计算。“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既然想拿下生活服务领域这条大鱼,饿了么就要耐得住性子、忍 得下欲望,去结一条扎扎实实的大网,并像海明威笔下的老人那样拼 尽全力地搏一把。作为阿里云唯一重点推荐的电商软件服务商,商之翼与上百家电 商企业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智能新零售电商系统生态 化发展,打造良性生态圈,从而实现共赢!商之翼历经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众多知名电商企业的首选 品牌,我们将以雄厚的研发和运营实力为后盾,向中国电商产业输出 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