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合作学习有效吗——解决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研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245305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这样的合作学习有效吗——解决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这样的合作学习有效吗——解决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这样的合作学习有效吗——解决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这样的合作学习有效吗——解决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这样的合作学习有效吗——解决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这样的合作学习有效吗——解决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这样的合作学习有效吗——解决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这样的合作学习有效吗解决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研究 内容提要 合作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这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主学习、在交往中共同探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个性发展的有效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从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在独立学习基础上、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等方面着手,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

2、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关键词 数学学习方式 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 正 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3、。走进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在大量的听课以及教师的课堂反思中却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比如:场景一: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由于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得时间,也缺少合作交流的愿望,所以有极少的学生在自己计算,有些学生就在玩,有的学生在等别的同学说,尽管教师安排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由于时机把握不好,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场景二: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 “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一个苹果

4、,它的重量是20克”。老师问道:“是20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200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二年级的学生无法通过常识来判断自己的汇报的数据是否正确,那么他的数据的唯一来源就是测量的结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小组里没有人做记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抹杀了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场景三: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买文具一课时,在认识完人民币之后,为了使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教师创设了模拟购物活动。但在活动之前老师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活动要求,学生很盲目。小组合作学习一开始就进入了乱哄哄的状态,大家都听不懂别人在说

5、什么,你争我抢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看到这几种合作学习,我不禁要问:这样的合作学习有效吗?综观以上几种现象说明:我们的老师已经有意识地把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引入了课堂。但是,我们发现多数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教师都只重视了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的次数不可谓不多,参与的面不可谓不广,惟独忽略了参与的质量和效度。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一、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注重合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合作学习,在没有任何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无效的劳动。

6、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同时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像“小华买了6个苹果,又买了4个苹果,小华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就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而像一位教师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提出了很有合作学习价值、有开展合作学习必要的问题:元旦快到了,一年级二班准备召开元旦庆祝会,需要买一些同学们喜欢的水果,该买哪些水果呢?请先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势,组织调查与统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适当的合作时机,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小组合作素材,精心安排合作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能最

7、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地方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效,才有合作的价值。因此,教学时我特别注意小组学习时机的选择,一般在以下情况引入“小组合作”:当许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时;当易混概念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但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当许多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对此问题持不同看法、各执己见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当学生独立学习而自感困惑无法处置时等等。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应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索算法、寻找规律、辨析概念、解决问题。在集思广益中,提高学习能力

8、,发挥创造性。 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如果合作学习离开了学生独立思考,如同无源之水,会逐渐枯竭,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试想如果学生没有先独立思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而是直接合作,在课堂上缺乏独立学习,这样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依赖他人的心理会加重,学生以后在人生中将难以独挡一面。

9、所以在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独立(个体)讨论(小组)交流(班级)”的合作学习流程。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的同时,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三、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要让学生能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

10、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四、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

11、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每次合作学习之前,我都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怎样做。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思维的广度、深度和方向性,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不知从何说起。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适度,保证顺利完成合作学习,以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先出示小朋友野外活动图,然后提出:“仔细观察图画,可以从图中的获得哪些信息?按顺序在小组里说一说图意,与同伴交流、合作编出符合图意的实际问题,想一想怎样解决,比一比,看那一组编得多、编得好、解决得好。” 这样,学生就

12、可以沿着具体、正确的方向有效地开展合作。五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

13、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倾听、讨论的习惯。因为年龄因素,学生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顾不上倾听合作者发表意见。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认真听他人表述观点,不插话;听清别人说了什么;听后作思考,别人哪里说得好,哪里不足,想自己该怎么说。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了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提示、点拨、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

14、题的步骤和方法。(四)是培养学生合作操作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教师要尽可能设计一些一个人操作不方便,必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的、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内容,让学生实践。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合作能力,教师的多元化评价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和对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得态度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

15、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同时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进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七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学生的合作习惯和合作交往并不是一时能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知识重难点的讲解

16、,而往往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训练与培养。而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我认为刚开始训练学生的合作交往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到互相补充,互相尊重,完成个人分工的责任。在汇报时,教师应对整个小组进行点评,肯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劳动成果。一个星期,通过各组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