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23359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产生。2、1879年冯特创建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表现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守恒: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学习:广 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潜能相对持久 的变化。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 经验的 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专门的学校、老师、有目的)习得性无助 :学 习者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2、并由此产生沮 丧,丧失动机,甚至不去避 免失败,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 部动力。 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学习动机: 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强化: 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到消除 某种行为

3、的目的。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 的过程。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 望或趋势。 前摄抑制 :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 :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性格: 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 式。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 ,使目标不能达 到、需要 无法满足时 ,

4、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 形象。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归因: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推断的过 程。 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 或趋势。 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 结果而发 生的替代性学习。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这一阶段儿童的 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 岁)思维特征:认为

5、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 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 积、重量 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命题之间关系假设一演绎推理抽 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I、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

6、阶段的依据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 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 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他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把从婴儿到青 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 段。(|1)感知运动阶段 2 岁)、感知运动阶段( 0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 7 岁)前运算阶段(2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

7、有相同的感受,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 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3)具体运算阶段11 岁)具体运算阶段(7 具体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 而能够进行逻 辑推理。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 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

8、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但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一 阶段的 儿童能把握命题之间关系,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不仅 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儿童能把握命题之间关系,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 维,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具有灵活性。 逆

9、思维,思维具有灵活性。2、桑代克的尝试一一错误说。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尝试一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2 )练习律 3 )准备率。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 规律:强 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 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 刺激,以消除 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4、奥苏伯尔 的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还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0、意义学习 是将符号所代表的实质性联系 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表达的词语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5、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排列为:生理的需 要、安全的 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 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6、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成败归因理论。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 力高低、

11、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7、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 为的主观判断。8、(论述) 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 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 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 2) 根 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 平最有利于

12、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简答)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 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 U曲线)。(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 影响。 这 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当然, 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 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 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

13、)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 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 因并不真实。无论对于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 于过于自卑, 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 成功。9、迁移的种类:1 )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 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2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14、 3)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10、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主要指人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强化不仅包括外 部强化,还 包括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11、阿特金森认(成就动机) 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 一类是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 度,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 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 反而更差。耶克斯 多德森认为 中等程度的 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 多德森

15、认为,习效果的提高。 反而更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 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 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 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 最佳 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 斯一多德森定律。1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2)业难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作业难度, 根据作3)分利用反馈信息(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充4)归因,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正确指导结果13、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 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商依次排列成一定的 层次,即生理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 商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 五种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观的需要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进入更高层次以至自我实现的需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观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