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研工作的几点冷思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230502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研工作的几点冷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教研工作的几点冷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教研工作的几点冷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教研工作的几点冷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研工作的几点冷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教研工作的几点冷思考问 题1. 教研室的自身建设不足,人员流动机制激励机制不足,工作激情缺失。2. 教研员是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指导者,更是新课程改革的服务者。教研员由点带面的指导具有合理性,但难以满足广大一线教师的需要。如果深入的次数多了,即使单纯的教学教学指导,完成的只是乡镇教研室的任务,如何找好平衡点,是应该再考虑的。3课程开设问题。考查学科教研工作的力度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考查学科要求教师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还要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力不从心的现象比比皆是。开不足,甚至不上,跟风现象严重。实验器材配备不足,实验教师不懂仪器。(科学、品德与社会、信息),有

2、的学校学科配套不齐,缺少学科、综合实践课教师,有些教师工作量大,直接影响效果。4教研室建设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如个别乡镇研员的素质要不断提高,教研室的事务性工作太多,学校的大小事都找教研室,致使教研员不能集中精力务教、务研。5教学研究问题。教学研究的观念问题。部分教师认为教研是一种“从上向下”的贯彻执行,与学校关系不大,再说教师搞教研也不具备条件和水平,因此还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还有的学校将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开发混为一谈,以为校本教研就是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教学研究的角色参与问题。多数教学研究的内容还带有角色较多的指令和预设色彩,没有真正指向解决教师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参与研究的教

3、师较多处于被动地位,承担着贯彻执行的角色,同时能够参加课题研究或成为骨干教师的也多为学校中少数,研究的成效难以成为教师群体的共同财富。教学研究的时间问题。稳定的教研时间也是教研活动制度化的一种表现。多数学校都形成了至少隔周一次教研活动的制度,同时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最感兴趣的是围绕课例的研讨。通过对部分学校教研活动的现场观察我们也发现,稳定的教研活动时间使教师们形成了对教研活动习以为常的态度和行为,多数教师对课例的研讨方式显得十分熟悉、态度平和,而且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这说明各校在调动自身力量指导教学、引导教师开展教研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6教研组实体教研地位的落实问题。

4、教研组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怎么落实,怎么突出教研的实效性,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7教研经费的支持问题。8引导教师关注对自身教学中问题的研究,使校本教研真正具有自下而上的“草根研究”特点。虽然多数教师对教研工作职责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对其内涵的理解还较为模糊,只有少数教师能比较真切地抓住了教研工作的实质“研究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分析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能与多年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活动有关,与经常开展的、带有导向性的教材教法分析或以考试为中心的教研内容有关,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和行政部门对教师教研工作的评价和导向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理解和认识。这就表明,要改

5、变教师的认识,在今后的校本教研中必须转变研究视角,改变研究方式,丰富研究内容,加大教师研究自身教学问题的力度,进而提升他们对校本教研意义的认识。9教研员工作量负担、教师工作量负担与开展教研之间的问题。如果一个教研员从事着3-4科的教研任务,他的学科教研质量绝对会大打折扣。一个教师的工作量大,他参与的教研时间会相对减少。很明显,一个一年级老师,他包着班,怎么有精力参加教学教研呢?对 策对策之一:准确教研室的定位问题。首先要确立自己是一个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业务研究部门,更多的是提供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决策服务,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作为教研员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文章,要在职能与

6、权威的彰显上做文章。教研员在理论上要超过教师,但在教学实践上却不一定能超过长期处于一线的教师,那就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教师提供服务,为学校和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实践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树立权利以外的威信,才能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才能有“权威”,才能有“品味”。同时,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给教研室更多的时间、空间、自由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不能让一些日常的、行政的管理上的事束缚他们。对策之二:教研活动的内容要以教师为根本,以课堂为根本,以学生为根本,使教研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前瞻性。教研员要真正深入下去,明确老师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内容。

7、对策之三:注重过程管理。在研究过程中,应该要求参研的教师做到:求真、务实、发展、创新。既然是研究就不应该耍花架子,应该督导教师灵活务实地按照研究计划来开展工作:修改方案,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得出结论。激励教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参研教师座谈,了解他们的新思路、新观念和研究中的困惑、挫折、失败,关心他们生活、工作中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对于研究性的课,领导和教师们应该理性地对待,不要看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就妄加指责、批评;而应该召集教师理性地分析其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具有共性,然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查漏补缺。对策之四: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研氛围,让参研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强舆论导向,让大家都愿意加入到教研的行列中来,都以自己是教研员而自豪。提供必要的教研经费并按时划拨,彻底解除教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因为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彻底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提高办事效率。这里面,主要领导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对策之四:出台相关的的政策、方案、措施,从上位层面要求强化教研室建设,从组织建设、硬件建设等多方面提出硬性指标。如人员的流动等,在全区范围提出建设性意见。-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