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230484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分析据1999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有关资料,截至1998年年底,我国共有车用发动机厂56家,其它零部件企业1494家;职工总人数77.6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66万人;固定资产原值620亿元;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624亿元,工业增加值190亿元;利润总额30.3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04万元。零部件工业成为汽车行业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汽车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也竞相降价,有的跌破成本线,已无价可降,但国内汽车产品的价格仍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工业未能取得规模效益。长期以来,国内汽车业呈离散状态

2、,1998年汽车生产企业115家,总产量162.78万辆,年产量超过15万辆的只有4家,四厂集中度为53.6%,绝大部分企业与国际公认的最小经济批量相差甚远,自然是成本居高不下,也就难以启动广阔的潜在市场。汽车工业是高度专业化协作的产业,据统计,国内汽车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少则有7080家,多则有300400家,115家整车生产企业都有各自完整的配套体系,相互交叉的甚少,导致作为汽车工业基础的零部件工业散、乱、低、差。整个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不到450亿元人民币,仅占美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销售收入264.2亿美元的20%,本来就不大的“配套”市场分散到数千家零部件企业,致使零部件企业吃不饱、

3、长不大,无法取得规模效益,成本自然降不下来,即使是零部件企业没有利润,整车企业的采购成本仍然无法降低,采购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到60%70%,采购成本直接导致整车价格居高不下。如果说,我国目前生产的汽车整车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落后10年以上的话,那么我国汽车零部件特别是关键件的生产技术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大约为20年。汽车零部件生产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如果把汽车零部件按机械件、塑胶件和电子件来划分,我国在机械件生产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一些企业经过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后,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塑胶件的生产,相当一部分由于化工行业尚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还需

4、要进口。电子件一般占轿车成本的20%,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受我国电子工业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中国最薄弱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已越来越受到外商的重视,他们更深远的目标是以中国为基地同日本在中国和东南亚竞争,进而发展到在日本本土竞争。当前进入中国的一些主要汽车零部件厂家有:美国VISTEON公司、Delhi汽车系统公司、ITT汽车工业公司、日本电装侏式会社、德国博世(Bosch)集团等。竞争能力分析现有优势1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实力的骨干企业1998年,工业总值前5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销售收入总和为278.45亿元,占零部件行业的45%,其平均销售收入为5.5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

5、率为21%,平均投资利润率23.8%,平均劳动生产率10.8万元/人,平均人均销售收入35.7万元/人;前1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销售收入总和为113.9亿元,占零部件行业的18.2%,其平均销售收入为11.39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为22.6%,平均投资利润率28%,平均劳动生产率15.5万元/人,平均人均销售收入46.6万元/人。2经济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增长,分别从1990年110.3亿元、35.3亿元、1.82万元增长至1998年的624亿元、190亿元和8.04万元。3投资力度加大,整体实力增强自1990年至1998年,汽车零部件工业总投资

6、在382.5亿元,使零部件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从1990年的78.3亿增加到1998年的532.5亿元,零部件工业的总体实力明显增强。4利用外资成绩显著截至1998年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建立了444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中外合资企业384家,外商独资企业29有。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规模为86.55亿美元,外商协议出资额24.71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19.26亿美元。无论是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还是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规模都是1990年的近十倍。外资的进入加大了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提高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整体水平。使我国部分企业在产品技术水平、工艺和装备水平、企业管理和质量保证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

7、列。5出口创汇逐年提高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进入大的汽车跨国公司的配套体系,或进入外大型零售网络,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入国际配套和维修市场,出口创汇从1993年的1.7亿美元,增至1999年的近7亿美元,年出口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13家,总出口额大大超过整车出口。6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有所提高在与国外合作为引进车型国产化配套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主机厂的督促下,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了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到1999年4月底,全国已有501有零部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7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质量体系认证,拿到了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8、。影响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主因1零部件工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在我国长期以来条块分割的历史背景下,各地主方、部门和企业集团的整车产品形成了各自独立的配套系统。1999年,我 国生产汽车183万辆,其中轿车56.6万辆,不及国外一个中等汽车集团的产量,却分散在100多家整车企业。而这些企业又各有自己的配套体系和渠道,本来有限的配套市场被分割得更小。使零部件企业不仅数量大,规模小,而且产品重复、技术水平低、专业化协作差、无法保证质量,更难支撑产品开发的巨大投入。关于企业规模,以车用发动机为例,国外一般为年产120万台以下,而我国1998年产的158.8万台,分布在41家企业,产量最大的也只有23万台,

9、其它零部件排头兵企业规模也只是国外一般规模的1/51/10。规模经济效益无从谈起。2投资力度不够据国外企业一般统计,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应大于整车1.2-1.5倍,而我国只有0.3倍以下,有明显的差距。这样少的投入,又因行业结构的不合理而产生分散、重复、得不到有效利用。另外,近年来外资在中国的战略利益与某些地方的局部、暂时利益相结合,加剧了这个倾向。因此,对投资和外资利用的引导和政策调控是十分重要的。3自主开发能力严重不足和整车企业一样,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严重存在开发能力建设不足和新品开发投入过低的问题。合资企业由于外方利益的关系,开发能力建设和开发投入受到更多的制约,不少企业只是生产从国外引进

10、的单一产品。据统计,1998年我国发动机和零部件企业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99%,由于销售额总数较低,开发投入绝对数额很小,而且又分散到1500多家企业,因此,每个企业的实际开发投入就很可怜了。而国外企业,除具有较强的用于开发的软硬件设施和装备以外,每年都以企业年销售额的3-5%,(个别可达10%)用于产品开发。 ;4零部件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环境由于利益驱动,各地方、部门、行业及汽车主机厂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宁愿选用本地方、本部门、本行业、本集团质次价高的零部件,而不愿选用其他地方、其他部门、其他行业、其他集团质优价廉的零部件,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间的公平竞争难以实现,不利于提高我国零部件工业的整体

11、水不。5部分企业负债率高汽车零部件属资金密集型产业,为求得发展,由于零部件企业低子薄,不少零部件企业长期以来均靠很行贷款筹集资金,投资成本较高,企业承受能力逐渐变弱,到1998年底,零部件企业平均负债接近60%,不少企业资产负债在70%以上,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不足。6产品“三化”程度低由于我国汽车整车主要车型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公司引进,而与之配套的零部件更是五花八门。这些公司的产品采用的标准不同,系列也不同,为汽车国产化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也给零部件工业进一步发展带来困难。另外我国尚没有加入国际汽车标准化组织,使我国的汽车及零部件标准得不到承认,更增加了汽车零部件“等效替代”和出口创汇的难度。不同

12、产品的竞争力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面临国外零部件厂商的直接竞争,不可能再靠高关税和国产化率来进行保护。必须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前提下对我国汽车零部件的竞争能力进行仔细分析。1具有竞争能力的零部件这类零部件包括:a劳动密集型产品,例如:线束、地毯、内饰件、中央接线盒、点火线圈、机油滤清器等。b材料密集型产品,例如:散热器、消声器、悬架弹簧、轮毂、十字轴万向节、传动轴、无石棉摩擦材料、制动软、硬管等。c其这有优势产品,例如:座椅、燃油箱、蓄电池、保险杠、门窗密封条、后视镜、方向盘、刮水器、下班升降器、火花塞、汽车站油泵、机油泵、水泵等。2竞争能力不足的产品这类零部件多为系统或总

13、成类零部件,主要有:发动机、手动变速器、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身系统、悬挂系统、空调系统、微电机 ;、汽车电机、中央控制门锁、组合仪表、组合开关。3缺乏竞争力的产品这类零部件又分为:a国内空白的产品,例如:自动变速箱、三元催化装置、ABS、安全气囊等。b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例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等。c经济规模较大的产品,例如:气门弹簧、高强度紧固件、轴瓦、液压挺杆、油封、专用轴承。发展战略选择根据国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战略应当是“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前提,以加入WTO为契机,更新企业文化理念,勇于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大力采用先

14、进的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锐意创新,全力以赴地提升自主开始能力和水平,实现与整车同步开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更新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一个企业能否迅速转变观念和机制,关键在于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作为基础的引导,企业是不可能转变观念和机制的。即使机制强行转变,思想观念不变,仍将一事无成。更新企业文化理念就是应当以现代化的思想、原则、观念和心态,从动态角度出发来对待和处理行业或企业的规划、决策、创新、市场和营销理念问题。例如新的营销理念应是由以销定产转向订单生产、由地度竞争转

15、身战略联盟、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由适销对路转向用户满意、由4Ps转向4Cs、由满足需求转向创造市场。勇于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勇于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是说应当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并积极缩小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之间的差距,树立坚定的信心,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国内外的差距,才能发挥我们在市场容量大、劳动力便宜和原材料丰富等方面的优势,才能既保住了国内市场又能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认识到,加入WTO之后,如果仍然不能进入国际市场,那么也很难保住国内市场。采用先进的发展模式当前主要的发展模式有:缩短拳产品开发周期 、采用统一平台、OEM件全球采购并优化匹配降低配套成本、零部件采用模块化生产与系统供货方式、产品系统集成与系统装配以及汽车生产全球化(全球开发、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全球采购)战略等 。大力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生产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产品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要求越来越高,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