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229734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7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XXXX风景名胜区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I 初步设计总说明2第一章 工程概况2第二章 总图规划设计说明5第三章 建筑设计说明7第四章 结构设计说明9第五章 给排水设计说明26第六章 暖通设计说明30第九章 消防专篇38第十章 环保节能专篇44XXXX风景名胜区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I 初步设计总说明第一章 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1 项目背景依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

2、指出,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城镇居民合理住房消费,调整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的必然要求。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云政法201164号)明确“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建设(筹建)保障性住房250万套(户),解决800万左右城乡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其中,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50万套(户),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 100万套(户)。1.2 项目概况1.2.1 区位现状宜良县汤池镇地处宜良县西面,位于高原明珠XX畔,距XX主城38公里,距宜良县城18公里。占地面积282.24平方公里,共有耕

3、地2866公顷。地形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地势北高南低,西北面老爷山最高海拔2780米。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963.1毫米,森林面积13552公傾,气候宜人,四季如春。1.2.2道路交通汤池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新老昆石公路、阳先公路、汤草公路南昆铁路和昆河铁路横贯境内,道路四通八达。建设现代新XX给汤池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汤池集镇的规划和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加强,使汤池硬件环境得到充分改善,汤池镇将逐步建设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新型明星集镇。1.2.3 基地周边规划条件道路名称道路红线宽度(M)建筑退界距离(M)南侧规划道路2010米北侧规划

4、道路125米东侧规划道路155米西侧规划道路2510米1.2.4 市政配套设施条件基地位于宜良县汤池镇地处宜良县西面,四周均有城市规划道路环通,交通便利。DN200自来水干管从西侧道路经过。用地周边道路均铺设有市政电缆沟,电力供应得到充分保障。此外污水、雨水、中水、电信管道等均规划铺设至场址边。综上所述,选址符合总体城市规划,地形规整,交通便利,市政设施完善,是理想的建设地址。1.3 设计依据l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l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l XX市规划局对本地块规划及方案审查批复后下发的“规划与设计方案审查通知书”;l 甲方提供的地形图、红线图及规划设计条件;l

5、 甲方认可的方案设计及相关调整意见;l 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规范。1.4 设计内容及范围本初步设计包括XX地区A1-11-2地块的所有建筑单体及地下室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智能设计及工程概算;环境和绿化景观工程的概算。1.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 数量 总用地面积36783总建筑面积8563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7886其中公建建筑面积8660其中配套商业1450生活超市3045公共卫生间(3个)200物管及社区用房580社区医疗服务180社区活动用房190垃圾收集点15幼儿园3000住宅建筑面积49226其中A户型建筑面积6680B户型建筑面积11957

6、C户型建筑面积30589地下建筑面积27744其中地下车库25241夹层非机动车库2503居住户数户843其中A户型户数户120B户型户数户204C户型户数户519建筑占地面积7310道路广场面积16623绿地面积12850建筑密度%19.9容积率1.58绿地率%35停车数机动车辆640非机动车辆13901.6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的问题1)在施工图设计前应定好电梯型号,以便确定地坑、井道、机房的尺寸及使用荷载。2)在施工图设计前应定好特殊功能用房的设备型号,以便确定地坑、留洞的尺寸及使用荷载。3)在施工图设计前需提请抗震及消防专项审查并获批准通过,才可进入下步设计。第二章 总图规划设计说明

7、2.1 场地概述见1.22.2 规划概况XXXX风景名胜区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本次初步设计仅为一期建设的内容。一期建设内容包含二类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幼儿园,商业街及物管用房,住宅层数为1617层,其他共建建筑层数为13层;地上建筑面积约为:5788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27744平方米;总居住户数843户。2.3 总体布局本期建设是总体规划中的重点住宅和集中商业区域,地上包括7栋高层住宅(编号1-1栋1-7栋)、1栋2层临街商铺(编号1-8栋)、一栋2层生活超市(编号1-9栋)和一个3层9班幼儿园(编号1-10栋)组成;地下一共1层,局部设有夹层,由设备用房、地

8、下机动车停车库及夹层非机动车停车库组成。由于总体项目用地地处XX地区生态和文化核心区域,所以在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中提出了 “以人为本,自然生态,汤池水居”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布置住宅位置,善用水系资源,结合绿地景观,营造高舒适度的保障房小区环境。小区总体形态布局,以尽量保证住宅视野开阔和减少对视为布局原则,线型建筑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发生转折,在让布局显得宽松的同时,营造活泼、动感空间,空气对流顺畅,是“均好性”的最大化体现。在用地范围内全面综合考虑了布置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体、景点等内容。同时顺应基地特点,作好用地规划,安排不同的建筑类型适应不同位置的需求。考虑到城市景观视线及人流集散的要

9、求,建筑均退让道路红线较宽距离,同时在建筑四周设置大量绿化景观带和绿化广场,并根据先天自然优势,结合水体景观设计,在各建筑之间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绿地和广场景区,在美化空间和引导视线的同时,也具备着实际的使用功能作用。本地块方案中住宅最高49.9米,商业最高12.5米;总体地下1层,埋深约6米。建筑密度为19.9%,容积率为1.58,绿地率为35。2.3 交通组织由于本地块功能多样、流线复杂,故方案的交通设计主要考虑不同功能区的大量人流、车流的集散和交通组织问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人车分流、人人分流的问题。因此,本方案采用地面交通与地下交通、平面交通与立体交通相结合的处理方式,直观、便捷而

10、有效地解决地块复杂的交通流线问题。车行主出入入口安排在基地西侧的规划路上,在基地北侧与次级道路相临位置设置一个次要出入口,保证车流出入在基地内的均衡性。车流在东边进入后可分别从西边顺势布局的道路便可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实现真正的人车分流。步行系统与景观系统的融合,设置步行主入口广场,入口广场结合空间设计,积极地引导人行,使住户即能快捷、方便地到达各单元入口,又能在行进中有良好的景观体验。发散式的步行流线,由公共空间(广场、商业街、景观主轴)向半公共空间(组团内庭院)过渡,最后进入私密空间(单元入口门厅)。本项目道路规划设计的主要特征是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道路规划中顺应原有地形地势的起伏变化,

11、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主干道为双向7米车道 ,环绕整个基地,在满足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等方面要求的同时保证车流顺畅。次干道为4米单行道,结合地形及建筑群组自由舒展,灵活布置;曲折婉蜒的道路,既是交通的动脉,又形成不断延伸的观景线,使视线走廊层层变化又串联一体,结合绿化,可展现多种类型的景色。沿着小区的道路前行,那有曲有直、自由舒展的街道依次展开,使空间有抑有扬,前后左右景观序列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那尺度宜人、错落有致的建筑立面,使步行其中的人们欣赏到美丽、富有节奏的街景。交通流线设计中按“人车分流“原则设计,在住宅外圈形成大环路,使内部住宅区形成独立的步行景观区域,内部小区级的道路均

12、为步行道路系统,连接各个景观节点,同时可作为消防车和后勤车辆使用通道。为营造商业氛围,商业街主要以步行系统为主,车行道路置于商业街外侧,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给行人住户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适自在的小区环境。2.4 竖向设计2.4.1、现状地形及周边道路a本地块自然地形较为平坦,仅在地块南侧有部分凸起,场地自然地形标高为1770.7m1769.90m,南侧最高点原始地形标高为1780.8m,场地高差为10.9m。b场地东侧、南侧及西侧均与市政道路相邻其中:东侧16m规划道路设计坡向为自南向北,南侧最高点标高为1780.70m,北侧标最低点标高为1774.37m,坡度为3.20%;南侧20m规划道路设计

13、坡向为自东向西,东侧最高点标高为1780.70m,西侧最低点标高为1776.80m,道路坡度为1.71%及1.93%;西侧25m规划道路设计坡向为自南向北,南侧最高点标高为1776.80m,北侧最低点标高为1771.47。2.4.2、场地竖向设计根据规划设计地块北侧有两个出入口与一二期之间道路相连,地块西侧有一出入口与25m规划道路相连。由于地块未在南侧及东侧设置出入口,且地块西侧及东侧出入口之间道路坡度平缓,因此场地采用平坡式布置,场地与南侧及东侧市政道路之间高差采用放坡及砌筑挡土墙的方式处理。而地下室顶板则采取与一二期之间道路坡向相同的坡向处理,东高西低,在满足基本的地面覆土要求的同时,又

14、避免了局部覆土过厚的问题。(具体高程数值详相应图纸)。场地内部道路最小纵坡为0.41%,最大坡度为0.93%,横坡为1.5%,6m以下道路采用单坡,其余采用双坡。地面雨水由雨水口收集经雨水管系统有组织排入市政雨水管。第三章 建筑设计说明3.1 设计概念3.1.1、在充分遵循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结合各建筑单体的不同使用要求,对建筑平面和空间形态进行既符合功能要求又充分体现建筑特性的设计,使各建筑单体既统一协调于规划的整体形态,又各具风格特性。3.1.2、设计目标:a“枕山而居,天人合一”。b实现良好的、开敞的正向积极的外部空间关系。c倡导一个富有生机和简约的现代优质生活环境。d住宅获得最佳景观朝向,良好的空间关系。e使住宅获得最佳景观、朝向。f保证住宅设计的良好通风、日照、开阔视野和方正实用的空间。g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大方有序,适度超前的建筑强调对原有高差的保留并有意识建立起建筑与环境在肌理质地上的联系,通过对建筑表面的处理来保持与周边环境的一致。3.1.3、设计原则:1生态原则:强调设计遵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