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写作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22941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写作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过程写作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过程写作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过程写作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过程写作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过程写作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写作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程写作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关于过程写作法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很多,还没有一个统一意见,其中,Tribble(1996)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在过程写作法中较为典型。教学流程分四阶段:写前准备阶段(prewriting),写作阶段(composing/drafting),修改阶段(revising),编辑阶段(editing)。(一)写前准备阶段(pre-writing)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要对题目进行探索,调动自己原有知识并认识自己的缺口和不足,从而吸纳新的知识。这个过程有时伴随着阅读资料和调查人物及分组讨论的活动,从而在活动中深化主题,聚集素材,打好腹稿,为下一步写作做好准备。此阶段通常分两步

2、进行,即热身活动与阅读欣赏范文活动。1.热身活动。为达到热身的目的,教师可采取一些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与技巧,在知识和情意上为学生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集束法(clustering)、快速自由写作法(rapid freewriting)、5W1H提问法(questioning)等。(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即全体组员将所有与主题(topic)相关的观点和盘托出,不必考虑流露出的思想正误与否。先从具体、熟悉的信息源入手,然后转向抽象、陌生的信息源。如:要让学生写Should students beallowed to use mobile phon

3、e?可以让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讨论what can mobile phone do for you?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下一步的写作训练理清思路,列出提纲。(2)快速自由写作要求每位学生在一两分钟内自由而快速地写下与主题有关的单词和短语。对时间加以限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大脑快速运转和思维。如:让学生介绍一个熟悉的人。可以问:Who do you like to writeabout?What do you like to write about?要求每位学生在一两分钟内自由而快速地写下与这个人物介绍有关的单词和短语。比如hobby,appearance,personality,habit

4、s等,并能够就每个方面写一两句,并给以及时的鼓励。(3)集束法即以主题为主轴,将与之相关的词汇缀集在一起。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因为可视词汇可以刺激学生的联想流,这对那些有话说不出的学生来说极为奏效。如:让学生写school rules,可以以school rules为主轴来提供与之相关的词汇。比如:school uniform,in class,homework,in the library,classmates,然后让学生由单词联想相关的规则。(4)5W1H提问法即要求学生根据主题就who,what,where,when,why,how等进行提问。问题的大小详略视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

5、。如:让学生an unforgettabletrip就可以围绕这么五个问题:Who did you gowith?What did you do there?Where did you go?When did leave?Why did you go there?How did you go there?让学生把这些问题串在一起就是一篇短文。除了以上所述四种技巧外,还可借助多媒体(如印刷物、电脑、录像和影视)、人物专访、谈话、考察和问卷等手段搜集素材。如果在写作前准备阶段给学生提供较多获取信息或材料的途径,他们就会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阅读欣赏范文。先读后写,读写结合是我国传

6、统语文教学已反复证明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为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不能满足于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一般掌握,而是要组织一些带有鉴赏性的精读,深入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谋篇布局,写作手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运用范文的框架,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这种方法一直被视为学习写作的捷径之一,符合我国母语教学中一直提倡的读写结合之优秀传统。因此,重视在阅读理解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欣赏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欣赏活动的对象既可以是范文的内容,也可以是文章的形式。(二)写作阶段写作阶段是学生独立完成表意的阶段,即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师最好结合课堂活动和具体的写作话题,当堂找出写作的

7、切人点,列出提纲。若有可能可即时进行口头作文。另外,还要提醒学生需注意的问题,为其提供必要的语言素材。例如,为学生提供一些英文写作常见的表示启、承、转、合的习惯用语和套话。许多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感到词汇贫乏,苦于找不到适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为此,教师可针对本次写作的具体内容,给出一些相关词汇并让学生记录下来。这样,在实施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信手拈来的成就感。(三)修改阶段1.自我纠错。写作后的修改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但在日常的课堂中,当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对初稿进行修改时,学生往往对草稿只是不经意地带过,很难发现文章中的问题,哪怕是

8、很明显的语法问题。如此,教师只能在课后承担繁重的批改任务,而且教师的批改重点也只能放在语法、词汇、拼写上,逐字圈改,耗时费力又收效不大。许多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并不认真阅读,出现教得累,学得苦,效果差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纠错的能力,培养乐于修改的习惯。(1).制定基本批改标准在一开始让学生写短文,就制定评分标准,并让学生熟知这个标准。笔者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制定六个基本批改标准:作文长度100-120单词;作文结构:是否有开头与结尾;作文内容;是否覆盖所有要求的要点;语言表达:是否运用丰富的词汇与句型结构;语法:是否有语法错误;书写规范:注意拼写、

9、大小写符号、标点。(2).统一批改符号引导学生用规定好的一组符号进行修改。比如用T表示tense时态错误,P表示Punctuation标点错误,WO表示word order词序错误,Prep表示preposition介词用错,WW表示wrong word用词不当,GR表示grammar语法错误,表示word missing遗漏词,Sp表示spelling拼写错误等。(3).确定重点批改标准对每篇作文的修改除了要求学生按基本批改标准修改外还要根据写作的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及本篇作文的写作特点有所侧重地修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给出明确的修改任务,确定每篇作文的重点批改标准,引导学生有所侧重地掌握一

10、些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比如,在模仿上述案例中的范文写一篇My favorite school day的小短文,就可以针对欣赏范文中总结的三点写作特点确定修改的标准:是否有主题句;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写;是否添加丰富内容的句子。2.组内互改。实践表明,人们对习作中的错误与问题总是很难发现。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与同伴讨论,发现对方写作的不足。每次作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确定的修改标准(与自我批改的标准相同)互相评分并做出说明,然后当面提出修改意见,说明修改的理由。教师轮流与每个小组一起重点讨论一篇文章。分组时宜将好、中、差生混合编排,以便学生互相学习。互评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11、力、错误辨别能力及语感均有好处,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人际关系。上述评价活动是评论他人文章的活动,同时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对他人文章的评论,强化写作知识,是对写作理论的实践。而且学生还可以发现他人的长处与不足,便于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从而提高写作能力。3.教师点评。此阶段是反馈机制下的一个开放性过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信息互动,使学生的作文逐步完善,学生的英语写作应由教师再审阅和评价。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选择不同层次代表性的文章当堂点评,发挥点评的导向功能。点评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出这篇短文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词汇、句子或是一个观点。再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欠缺之处。先肯定学生

12、作文的优点可以打开写作的情感关。标出精彩的词、句、思想的亮点等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增强写作的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动力。(四)编辑阶段(editing)编辑阶段是写作的最后整理和润色阶段,指学生在多次反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对文稿进行反复修改最终成稿的过程。在此阶段,教师可选择优秀习作打印上作者的名字并利用投影呈现给全体同学,以表示对习作作者的鼓励和为其他同学提供学习借鉴。也可以选择每位学生最好的一句合成一篇范文供大家互相学习参考。实践证明:过程写作法有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阅读以及听说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过程写作法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鼓励学生在不断地修改练习中进步提高,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过程写作法将写作过程视为一个循环往复的、复杂的心理认知、思维创造和社会交际过程,符合写作教学的实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