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代系统实用标准全参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228574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代系统实用标准全参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代系统实用标准全参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代系统实用标准全参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代系统实用标准全参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代系统实用标准全参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代系统实用标准全参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代系统实用标准全参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新代系统标准参数供参考Model: 900MEModification Date: 2006/09/24 Time: 15:08:16Model: 900MEModification Date: 2006/09/24 Time: 15:08:16No Value Title 1 800 *设定第一轴轴板基址 3 512 *设定第一轴IO板基址 5 7 *IO板组态(0:EIO;1:H+3R1;2:H+R2+2R1;3:2R2+4R1) 9 3 *轴板型态(0:E2;1:S4;2:S4+A;3:S4+B;4:E4;5:S6) 10 0 *伺服警报接点型态(0:A;1:B;S6卡)11 2

2、 *轴板时脉来源(0:轴板;1:Bus;2:VIA) 12 400 *Servo6轴板最高时脉(Kpps) 13 1 *设定轴板数目 15 3 I/O板数位滤波程度 17 2 *设定控制精度,BLU(1:条;2:微米;3:次微米)21 1 *设定X 轴对应的伺服轴 22 2 *设定Y 轴对应的伺服轴 23 3 *设定Z 轴对应的伺服轴 24 0 *设定第四轴对应的伺服轴 25 0 *设定第五轴对应的伺服轴 26 0 *设定第六轴对应的伺服轴 41 1 X 轴运动方向反向0:正 1:反 42 0 Y 轴运动方向反向0:正 1:反 43 1 Z 轴运动方向反向0:正 1:反 44 0 第四轴运动方

3、向反向 45 0 第五轴运动方向反向 46 0 第六轴运动方向反向61 4000 X 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62 4000 Y 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63 4000 Z 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64 2500 第四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65 2500 第五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66 2500 第六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81 4 X 轴的回授倍频 82 4 Y 轴的回授倍频 83 4 Z 轴的回授倍频 84 4 第四轴的回授倍频 85 4 第五轴的回授倍频 86 4

4、第六轴的回授倍频 101 200 X 轴马达的增益(RPM/V) 102 200 Y 轴马达的增益(RPM/V) 103 200 Z 轴马达的增益(RPM/V) 104 200 第四轴马达的增益(RPM/V) 105 200 第五轴马达的增益(RPM/V) 106 200 第六轴马达的增益(RPM/V) 121 1 X 轴螺杆侧齿数 122 1 X 轴马达侧齿数 123 1 Y 轴螺杆侧齿数 124 1 Y 轴马达侧齿数 125 1 Z 轴螺杆侧齿数 126 1 Z 轴马达侧齿数 127 1 第四轴螺杆侧齿数 128 1 第四轴马达侧齿数 129 1 第五轴螺杆侧齿数 130 1 第五轴马达侧

5、齿数 131 1 第六轴螺杆侧齿数 132 1 第六轴马达侧齿数 161 10000 X 轴的PITCH(BLU) 162 10000 Y 轴的PITCH(BLU) 163 10000 Z 轴的PITCH(BLU) 164 5000 第四轴的PITCH(BLU) 165 5000 第五轴的PITCH(BLU) 166 5000 第六轴的PITCH(BLU)181 120 X 轴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 182 120 Y 轴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 183 120 Z 轴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 184 30 第四轴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 185 30 第五轴

6、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 186 30 第六轴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201 0 *X 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 202 0 *Y 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 203 0 *Z 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 204 0 *第四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 205 0 *第五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 206 0 *第六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221 0 X 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

7、-E) 222 0 Y 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E) 223 0 Z 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E) 224 0 第四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E) 225 0 第五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E) 226 0 第六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E) 241 0 *设定X 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42 0 *设定Y 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43 0 *设定Z 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44 0 *设定第四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45 0 *设定第五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46 0 *设定第六

8、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61 250 X 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62 250 Y 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63 250 Z 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64 250 第四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65 250 第五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66 250 第六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81 0 X 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直径轴) 282 0 Y 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直径轴) 283 0 Z 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

9、:直径轴) 284 0 第四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直径轴) 285 0 第五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直径轴) 286 0 第六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直径轴) 301 4 X 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 302 4 Y 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 303 4 Z 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 304 4 第四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 305 4 第五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 306 4 第六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321 100 *X 轴名称 322 200 *Y 轴名称 323 300 *Z 轴名称 324 400 *第四轴轴名称 325 500 *第五轴轴名称 326 600 *第六轴轴名

10、称 341 1 X 轴命令倍率分子 342 1 Y 轴命令倍率分子 343 1 Z 轴命令倍率分子 344 1 第四轴命令倍率分子 345 1 第五轴命令倍率分子 346 1 第六轴命令倍率分子 361 1 X 轴命令倍率分母 362 1 Y 轴命令倍率分母 363 1 Z 轴命令倍率分母 364 1 第四轴命令倍率分母 365 1 第五轴命令倍率分母 366 1 第六轴命令倍率分母381 2 *X 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382 2 *Y 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383 2 *Z 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384 2 *第

11、四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385 2 *第五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386 2 *第六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401 250 切削时的加减速时间(ms) 402 150 重力加速度加减速时间(ms) 404 10 后加减速切削钟型加减速时间(ms) 405 5000 切削时的最高速度(mm/min) 406 500 转角参考速度(mm/min) 408 1500 半径5mm圆弧切削参考速度(mm/min) 409 10 螺牙切削时的 1m/min加减速时间(ms) 410 200 手轮加减速时间(ms) 411 0 G00运动方式(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