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凉山州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凉山州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是孺家
2、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对于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钱穆先生指出:“读一部中国文化史,正如听一场歌唱,不外一和字。”“和”这一美学范畴包含着浓厚的政治、道德观念,它的内涵既是指艺术的,也是指道德的,是善与美的统一。论语中曾先后8次出现“和”的观念,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和无寡”等。左传曰:“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立面的多样统一。孔子论“和”,强调用道德来规范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以达到“善”和“美”的统一。“和”与“
3、中”密不可分,“和”是把杂多与对立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中”则是在“和”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居中不偏、兼容两端的态度;“和”偏重事物的调和统一,“中”强调事物所达到的最佳状态。在论语先进中,他评论他的学生说:“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在艺术与审美方面,孔子对关滩的评价颇高:“关滩,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认为关滩在情感把握上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及,这是非常可贵的。在他看来,像关滩那样不淫不伤的诗,才是合乎“中和”的诗,这才是合乎孔子所要求的美。“中”“和”本身,即包含着“美”与“善”的统一。孔子在其文质观上也体现出“和”的思想:“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4、然后君子。”“文”在这里指后天学习所形成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质”指内在的道德品质。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文和质,即形式和内容,如果能和谐统一的话,它就是美的,也是善的。孔子认为,无论是“质胜文”还是“文胜质”,都会产生偏重的效果,破坏和谐之美,外在的礼仪修养与内在的道德品质达到完美的融合,这样的人就是“君子”。理想的美应是文和质二者对立统一,这是“文质彬彬”的境界,也是“尽善尽美”的境界。 孺家思想认为,善是美的基础、内容和目的,对美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审美和艺术的道德与社会作用。孔子区分了“美”和“善”,又充分肯定了“美”和“善”的统一。好的客体必须符合美善合一的标准,同时审美主体也必须努力
5、达到美善合一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乐”。在孺家主张的中和之美中,“尽善尽美”代表了其最高的审美理想,通过艺术来倡导教化,实现社会和谐,在当今追求个体感官体验美学观念泛滥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一角度来讲,“尽善尽美”这一审美标准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然能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浅谈孔子美学思想之“尽善尽美”)1.下列各项中,对“中和”之美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即中庸,是“和”的物质基础;“和”则偏重事物的调和统一,也就是美与善的统一,艺术 表达与审美主体的统一。 B.“中”强调事物调和所达到的最佳状态;“和”是把杂多与对立的
6、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艺术 表达与审美主体也要统一起来。 C.“中”是“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人”等的包容;“和”是“乐而不 淫,哀而不伤”的分寸。 D.“中”是在“和”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居中不偏、兼容两端的态度;“和”则是在情感把握上恰到 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及。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中曾先后8次出现“和”的观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并不属于孔子艺术 美学思想的范畴。 B.“和”这一美学范畴,不仅仅强调用道德来规范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也包含艺术创作中各 要素的和谐统一。 C.“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表现了孔子认为音乐只
7、有达到“善”和“美”的统一,才能 起到教育作用。 D.在儒家主张的“中和”之美中,“尽善尽美”代表了其最高的审美理想,通过艺术来倡导教 化,实现社会和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一部中国文化史,正如听一场歌唱不外一和字。”钱穆先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中国 文化缺乏多元性。 B.“师也过,商也不及。日:然则师愈与?子日:过犹不及。”“过犹不及”,体现了孔子“中”的美 学思想。 C.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文和质,即形式和内容,如果能和谐统一的话,它在艺术和道德上就是 美的和善的。 D.在当今追求个体感官体验美学观念泛滥的情况下,“尽善尽美”这一审美标准应该具有非常积极
8、的社会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云汉大司马增之后也。父瑚,秀容、平原二郡太守。麒麟幼而好学,美姿容,善骑射。景穆监国,为东曹主书。文成即位,赐爵渔阳男。后参征南慕容白耀军事。进攻升城,师人多伤。及城溃,白曜将坑之。麒麟谏曰:“今方图进趣,宜示宽厚,初敌在前,而便坑其众,恐三齐未易图也。”白曜从之,皆令复业,齐人大悦。后白曜表麒麟与房法寿为冀州刺史。 孝文时,拜齐州刺史,假魏昌侯。在官寡于刑罚,从事刘普庆说麒麟曰:“明公仗节方夏,无所斩戮,何以示威?”麒麟曰:“人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须斩断以立威名,当以卿
9、应之。”普庆惭惧而退。麒麟以亲附之人,未阶台官,士人沈抑,乃表请守宰有闲,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员,广延贤哲,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朝议从之。 太和十一年,京都大饥,麒麟表陈时务曰: 伏帷陛下天纵钦明,道高三五,上垂覆载之泽,下有冻馁之人,皆由有司不为其制,长吏不恤其本。自承平日久,丰攘积年,竟相矜夸,浸成侈俗。故令耕者日少,田者日荒。谷帛罄于府库,宝货盈于市里,衣食匮于室,丽服溢于路。饥寒之本,实在于斯。愚谓凡珍玩之物,皆宜禁断。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数年之中,必有盈赡,虽遇凶灾,免于流亡矣。 卒官,遗救
10、其子,殡以素棺,事从俭约。 麒麟立性恭慎,恒置律令于坐傍。临终之日,唯有体绢数十足,其清贫如此。赠散骑常侍、燕郡公,谧曰康。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 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B.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 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C.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 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D.吉凶之礼/备为格式
11、/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 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男”是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一种封赐。 B.“拜”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授、拔、除、耀、迁等。 C.“守宰”指地方长官,史书中有记载“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D.“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韩麒麟跟随征南将军慕容自耀征讨升城,慕容自耀准备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活埋。
12、韩麒麟 劝谏其应显示宽厚仁爱,自耀听从了他的劝告,下令将俘虏全部释放。 B.韩麒麟任齐州刺史时很少用刑罚,朝廷使者刘普庆劝他用杀戮来树一立威信,他用“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对其严厉驳斥,刘普庆十分惭愧。 C.韩麒麟因新归降的人没有能进身官府,读书人颇受压抑,便上表请求朝廷任用归附的豪门 望族,增加官吏数额,广泛延纳贤士哲人。 D.韩麒麟性情恭敬谨慎,经常将国家的律令放在座位旁边。他为官清廉,临去世的时候,家中 惟有数十匹作为棒禄的丝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 (2)自承平日久,丰攘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 (二
13、)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淮上遇洛阳李主簿韦应物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日夕逢归客, 那能忘归游! 注:韦应物于公元773年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公元774年秋天北归,偶遇隐居在淮水边的过去在洛阳时的同僚李主薄。8.这首诗额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额联的妙处。(5分)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首联和颈联的意蕴及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to.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过秦论中的“ ,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陈涉发动起义得到了人民的赞
14、同和支持。 (2)自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技艺高超和外貌之美的句子是 , (3)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深秋季节大海之上波翻浪涌的壮阔情景的诗句是“ , ” 乙: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邻居算账 杨萍 周华去医疗保险所领医保费,共七百多元,他自己只有十来元,其余都是老张的。医疗保险所不给现金,给支票。周华拿了支票就搭三轮车去银行取钱,取了钱却忘记自己的是多少了,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