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笔记2:艺术作品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22421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笔记2:艺术作品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艺术概论笔记2:艺术作品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艺术概论笔记2:艺术作品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艺术概论笔记2:艺术作品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艺术概论笔记2:艺术作品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笔记2:艺术作品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笔记2:艺术作品论》(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作品论刘小土名词解释1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媒介和艺术 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形象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 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对象。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创作的诉求对象,又是艺术 消费的主要对象,在艺术生产过程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和环节,它作为一个具有 相对独立性的主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经验、审美意识 和审美创造。2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它的形式和含义,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 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与人 生、社会进行精神交往的中介,是艺术

2、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 涵,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 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 题两种因素构成。3.题材题材是艺术家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提炼和概括,它来自社会生活,但又经过了艺术 家的选择和加工,成为艺术作品主题得以表现的基础。题材是艺术作品内容的主 要构成因素,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所描绘的生 活、情感的范围和性质,也称取材范围,如绘画中的人物题材、花鸟题材等,而 侠义的题材是指构成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也就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 形态和情感形态。如在小说、电影中所

3、具体描绘的时间、人物和故事。4主题“主题”一词始创于德国,本是音乐术语,指的是乐曲中最富特征性的核心乐段。 主题的产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题材,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艺 理论中,作品的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 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中发生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也就是作者对题 材不断的认识了解,从中提炼出的明确的思想。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 所以被称为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明确性与集中性的特 点。艺术作品的主题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 趣的。5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的具体存在

4、方式,主要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 法、类型题材等。艺术作品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 形式两部分。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 结构;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 其外部表现形式即借以传达内容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艺术媒介、艺术语言、艺术 表现手法等。6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指艺术作品中起到表情达意作用的物质表现手段或符号表现手段,是作 品的外部呈现的方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由一定的物质 材料或符号体系构成,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 艺术语言还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塑造

5、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二是审美 的功能,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语言具有准确、鲜明、生动、丰富、新颖等特点。7艺术作品的结构艺术作品的结构是指艺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部构造和组 织形式。结构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和安排构造,将艺术作品的各个部 分结合成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艺术作品的结构主要由裁剪、布局和衔接三个部 分组成,结构的目的性与功能性是统一的,即在于把作品的各个部分、因素组织 成一个既和谐统一,又变化多样的有机整体。&风格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具有代 表性的面貌。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更为本质性的

6、 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的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风格是一个艺术家 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准,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艺术风格既有鲜 明的多样性的特点,又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9文如其人文如其人,由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提出,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如同人的道德品质。 正如西汉美学家杨雄指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身化形,君子小人见矣”即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艺术家的人格境界决定他的艺术作品的格调,是艺术家的 身上寻找艺术风格形成的一种观点。10风格即人“风格即人”是18世纪中期法国美学家、博物学家布封提出来的观点。他认为, 艺术风格是从作品中剥去不属于艺术家本人的东西,剥去和其他人一样的东

7、西之 后剩余物和内核,即风格就是人本身,在此指出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是艺术家的 创作个性,有什么样的个性就有什么样的风格,个性及决定风格。11格调格调是艺术作品的重要属性,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 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格调有高下雅俗之 分。格调高雅的作品一般来说具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赋予生活以新的意 义,并能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独 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格调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格调的高 低与艺术作品的种类无关,格调的高低不仅在于表现什么,也在于如何去表现。12四品(四格)四品是古代

8、论画的术语,是评画的标准之一。如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把 评画的标准分为神、妙、能三品,外增逸品。到北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记分 逸、神、妙、能四品。神品 中国画术语,指品评艺术绘画的一个等级。神品 的作品不仅能达到外在的形似,而且能达到画家主观精神与物象内在气质的合二 为一的境界。妙品一一亦称“妙格”中国画术语,指评绘画艺术的一个等级。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分析妙品“所谓能格,指的是形似的精能;所谓神 格,则指的是气韵;而妙格是介乎两者之间,忘技巧而尚未能忘物之形似;得气 韵之体,而未能得气韵之全”。能格能,即指精能;能格作品注重客观描绘 物象,得其形似。逸品一一亦称“逸格”中国画术语,指评绘画

9、艺术的一个等 级。最早于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其在张怀瓘画品断分为神、妙、 能三品之外又置“格外不拘常法”的“逸品”。至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记中 置“逸格”于三个至上,之后逸品成为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典范。(简易版本:四品是古代画论术语,是评画的标准之一,分别为逸品、神品、妙 品和能品。逸品是中国文人画的最咼典范,神品的作品不仅能达到外在的形似, 而且能达到画家主观精神与物象内在气质的合二为一的境界,仅次于逸品。妙品 介于神品和能品之间,忘技巧而未能忘物之形,得气韵之一体,而尚未能得气韵 之全。能品的能指“精能”,能品是注重客观的描绘物象,得其形似的境界。)13品位品位是艺术作品的重要属性,原为矿

10、物学上的术语,指矿石有效成分的含量的百 分率。在艺术理论范畴,品位则是指作品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层次。艺术 作品不同品位的形成,是艺术家从不同的艺术观念出发把握生活的结果。艺术家 对待世界的态度不同、对待艺术的追求不同、对审美趣味的特定偏好都是形成不 同品位的艺术作品的主要因素。如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分出的神、妙、能、逸四个 品评级别。14意蕴意蕴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其中蕴含着深层的人生哲理、事情画 意或精神内涵,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等特点。它深藏于作品内部,需要 欣赏者靠心灵去感悟体会。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作品具有 不朽魅力的根本原因。它大致可分为四个层

11、次:第一层次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 材料中(如文学的语言文字、舞蹈的形体动作、音乐的音响节律等等);第二层 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构象之中(如电影作品中的分镜头和蒙太奇,镜头中的构图 和剪辑);第二层次是作品中的物象、时间、情节等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相 当于潘洛夫斯基所说的艺术作品中第一方面的意义,即自然的意义。(比如说含 义指的“人” “山”、“树”等具体意象,而表现意义指的是对象和情节在作品中 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情绪等方面的表现特征,如“愤怒”、“喜悦”、“欢乐”等。) 第四层次是作品的文化意义,也就是约定俗成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如基督教的 苹果和蛇,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和凤等都有其固定的约定

12、俗成的意义)。15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指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 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现在多指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或情 景所呈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 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最高境界,并诱发和开拓人类的审美想象空间,是主体情感 和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意境是一种朦胧美,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是一种 不设不施的自然美,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在长期的美学探讨的 基础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意境说最为完整。16气韵生动气韵生动,由南朝时期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名录中提出,指艺 术作品体现人的精神

13、气质、格调、风韵,又指艺术作品超越有限形象所表达的艺 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境界。“气韵生动”的思想对于后代的绘画等文艺美学 思潮有重要影响,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要求艺术家胸罗万象、思接千载、仰观宇 宙、俯察品类,它不但是绘画的最高境界,而且成为后人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中所要求的最高标准。17羚羊挂角原意是猎狗追逐羚羊,羚羊挂角于树,猎狗无迹可求的故事,指不见道不着痕迹, 在沧浪诗话中始用于文学批评,由南宋著名文学理论家严羽提出,指的是已 经高妙,不着痕迹。严羽用以比喻使劲超然脱俗不落痕迹,有待解悟,不能拘泥 于语言的文字。1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画风格的一种美学

14、评价。指一种优美性质的 诗画风格,其基本特征是含蓄而有意境。“诗中有画”谓诗的形象鲜明含蓄地表 达出可供欣赏者反复揣摩体味的审美体验。诗歌中不仅有诗情还应当具有画境, 正如欧阳修所言“见诗如见画”。“画中有诗”为画的内涵含蓄,不能一览无余, 需要反复观看方可领会其中的艺术意味,也就是值得画幅中要有意外之象,具备 诗歌那般的意境美。19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 融,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它是艺术家依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 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干、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艺术形象既包括鲜 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

15、情境、画面或意境。20神韵神韵,又称“韵”是指含蓄蕴藉、冲淡清远的艺术风格和境界。神韵以抒写主 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 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的美感,“神韵”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 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21典型人物典型人物,又称“典型”、“典型性格” “典型形象”是指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 同时又能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 质方面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表现为非常复杂的状况, 这主要

16、是因为:一方面受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作家创作 意图的影响。只有直接体现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又引起作者特点关注,并被用以 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性格成分,才能成为典型性格 中反映某些社会本质的东西。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一般都带有阶级性,而且带 有某一时代、民族、地域、阶层和人物所共有的属性。22抽象抽象是指在思维中抽取事物的本质、规律而扬弃具体的想象和感性的形式,是理 论体系上的“抽象”而不是抽象艺术上的“抽象”“抽象艺术”作为一种风格和 流派是为了历史上的再现性、描绘性艺术有所区别,实际上都是具有视觉形式的 艺术形象。“抽象”是指对作品的形状、颜色等作概括化、几何化、主观化处理 的方法或结果。23象征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 深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