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参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22378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精品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参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原创精品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参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原创精品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参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原创精品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参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原创精品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参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精品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参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品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参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优秀教案/案例参评作品 课题: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治作者: #学校:#组别: #课 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治教学目的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观念上受应试教育误导,溺爱、过严、期望过高;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单一知识化倾向;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着娇宠、专制和放任,致使独生子女较普遍地出现三无:无情、无能、无责任感。针对以上状况,教学提出三种矫治策略,以引导家长走出误区,正确地教育其独生子女。教 学 目 标认识目标:通过教学让独生子女家长认识到:1、父母既是家庭的家长,又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既负有对子女的抚养责任,更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2、让家长懂得抚养与教育二者

2、是密不可分的。“养”是“育”的物质基础,“育”是“养”的目标、导向。“养”固然重要,“育”更为重要;3、引导家长改变单纯生物的、物质的责任观,树立和履行以教育为核心的科学的责任观,把他们以抚养为重点的责任心,转为以教育为重点的责任心;4、爱和严格要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爱孩子应该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力、严而有恒。能力目标:1、在观念上变服务于应试的教育为素质教育;2、在教育内容方面变急功近利的成名成家式的教育为生存教育;3、在教育方法上变溺爱过严的粗暴式教育为爱、严结合的鼓励式教育。教 学 重 点1、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2、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矫治教 学 难 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矫治教 学方

3、 法 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教师点拨教 学 对象中学组家长教 具 准 备 多 媒 体 课 时 安 排 一 课 时 1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家 长 活 动【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课件:徐力杀母案剪辑 引入新课。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操在父母的手里。 _ 福拜楼为人类培养出一个天才要胜过生养出千万个庸俗的人。 卡尔威特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_爱尔维修 提出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治 【新课讲授】展示课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家庭的规模在缩小,多生子女家庭教育向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转变,这给中国的家庭教育带来三大变化。展示投影:1、家长的心

4、态变了,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四过: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过分的保护。2、孩子成长的环境变了,由儿童世界转化为成人世界,家长对子女的压力在加大,子女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在加重,同时子女与家长之间的错位可能性也在增大。3、孩子的生活内容变了。今天的孩子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被称之为电视儿童。住房面积大了,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甚至于子女向家长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这些变化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诸多误区,如不进行矫治,将影响到21世纪人材的培养,影响到中国的命运。教师提问:这些变化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那些误区呢?教师讲授:误区之一:观念上子女升学

5、就是一切家庭教育观念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基本认识,它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传统的因素外,还受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普遍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强调选拔功能,始终把应试与升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差异,力求锻造驯服听话、考试高分的标准件。家庭教育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地区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长希望,孩子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般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展示投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对全国9省辖市7市6000多名城市青年调查显示:四成半青年望子成博士,七成青年希望子女有研究生学历。在父母看来,子女唯一要做的就是学习

6、文化课,他们送子女进最好的学校,入最好的班级,想方设法和教师联系,以得到老师的关注。升学成了家长对子女的唯一期望,家长和子女成了升学的机器。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着子女升学转,好吃的留给子女以补充营养,好用的留给子女以方便学习。电视不敢开,节假日不能玩,升学成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中心,成了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和任务。误区之二:内容上枯燥单一目前的家庭教育内容往往是单一的、狭窄的、枯燥乏味的。有的家长为了子女早日成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确定了发展方向,让孩子专攻某一方面的技艺,如音乐、绘画、书法等等,其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则弃之不顾。展示投影:兰州大学的调查发现,在300户家庭中,已经让孩子上业余爱

7、好培训班的占到43.56%。不顾子女的全面发展,只想让孩子像体育明星、歌星一样,成名成家,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其子女却成了畸形发展的人,重身体素质,轻心理素质;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体壮如牛,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腰圆体阔;夜郎自大,理想失落,道德失准,心理失衡,把学习某一特长不是当作手段,不是把它作为提高子女素养的方式,为子女将来生存质量的提高打基础,而是把学琴、学画画、上书法班等作为目的,当成日后成名成家的法宝。为了子女不可能把握的将来,甘愿付出家长和子女的现在。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杀鸡取卵式的教育,这种家庭教育只会扼杀子女本有的天性,使本来有灵性的、具有多种发

8、展可能性的子女成为缺乏创造活力的、人云亦云的平庸之辈。误区之三:方式上简单粗暴家庭教育在方式上存在着简单粗暴现象,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展示投影:1、娇宠型。这种教育方式主要导源于父母溺爱子女,将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口中,以免外来的侵害;对子女的要求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让子女受一点委屈,久而久之,就会大大助长子女的贪欲。2、专制型。该教育方式则导源于父母的自私或自以为是的心理。家长视子女为私有财产,爱怎样就怎样,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严加管制,强迫教育,动辄就体罚子女,讽刺、挖苦、殴打、断食,不择部位,不择手段,不仅伤害子女的自尊心,还容易致伤、致残、致死。3、放任型。这种

9、教育方式表现为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相信“树大自然直,有些家长甚至常常拿自己的童年与子女的现在作比较,其实,过度的放任与娇宠没有什么两样。4、攀比型。作为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盲目地和人家的孩子攀比,当着自己孩子的面,专挑自己孩子的缺点比别人孩子的优点,其结果是过多的埋怨、批评、侮辱、体罚,子女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在家长简单的攀比型教育中丧失殆尽,造成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不和,压抑子女的个性和聪明才智,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教师提问: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家庭教育究竟该如何走出这些误区呢?教师讲授:矫治之一:更新观念,变服务于应试的教育为素质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必须摆脱应试教

10、育的影响,义无反顾地实施素质教育。当前中国的学校教育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这一重大转轨过程中,家庭教育也必须进行变革,家长必须树立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观念,培养子女成为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家长对子女实施的素质教育,不仅包含人在生理上的与生俱来的特点,而且包括人的体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即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部质量。播放多媒体课件:少年爱迪生剪辑 。 矫治之二:变急功近利的成名成家教育为生存教育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负责。提高子女的生存能力是家庭教育中压倒一切的任务,也是子女后继生活和教育的基础。生存教育的实

11、质是从生理、心理、行为上帮助子女,使他们由被动的受呵护者成长为积极参与社会、主动变革社会、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成员。矫治之三:变过爱过严的简单粗暴式教育为爱严结合的鼓励式教育家长对子女过爱、过严都不利于子女的成材。家长对子女教育真正作用的是爱严结合的鼓励式。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人的行为基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然后再产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环,不断提高。鼓励是解决子女行为的心理动力,改变子女的行为方式,使“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子女的积极性;鼓励是建立在相信子女、尊重子女的基础上的,它能使子女产生新的更高的成就动机,对子女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始动机能。用鼓励的方法,我们可

12、以教育孩子:“人生的真正乐趣在于使我们的周围感觉到我们的存在,由于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好”。使孩子认识到,他们无须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只要他们肯于尝试,他们就会感觉到无穷的乐趣,这样才能塑造成完整无缺的自我意识。因此,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一定要从溺爱、过严的简单粗暴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爱、严结合”的鼓励式。【本课小结】播放歌曲和孩子一起成长结束本课。欣赏剪辑。做笔记。欣赏课件家长讨论自由发言。做摘记。家长代表谈自身体会。开展课堂随机调查:目前你的家庭教育内容有哪些?思考、分析、总结家长交流:你的家庭教育经常采取哪些方式?思考、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做笔记。欣赏剪辑。做摘记。家长交流:你平时是如何鼓励你的孩子的?思考、讨论、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