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附答案)(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218022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附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2015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附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2015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附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2015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附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2015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附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附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附答案)(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 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 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5“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6.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

2、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 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7.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 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8.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

3、学 D陆王心学9.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 画意不 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10.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话题人物看法史料结论专制统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黄宗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谭嗣同君,皆大盗也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11.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

4、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12上海 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

5、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13. “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作者批评洋务派()A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 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C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 D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14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毛泽东

6、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A B C D15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16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

7、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17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18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

8、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19. 1984年10月22 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 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9、”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20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21. 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 斯多亚学派发展了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

10、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这表明斯多亚学派()倡导正义和公正的理性 主张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A B C D22.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23.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

11、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24.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以下言论与启蒙思想相符的是()A“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B“谁不尊重生活,谁就不配拥有生命”C“决不可能把自己没有明确验证的任何事物称为真理”D“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25.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

12、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后,启蒙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材料反映了欧洲、中国对外来文化态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学说体系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C政治诉求不同 D文明开化程度不同26. 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如右图所示:“光 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C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D牛顿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打破

13、了封建神学的禁锢27. 马克思说:物种起源这本书实际上也为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B物种起源强调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进化论观点C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D物种起源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28.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 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29.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他的作品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中写道:“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荒诞主义30. 比较聊斋志异和人间喜剧两部作品,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创 作风格相互交融 B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C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 D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