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物勘察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21399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建筑物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某建筑物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某建筑物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某建筑物勘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某建筑物勘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建筑物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建筑物勘察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麦尔文艺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2021年5月,XXXXX置业XX委托我院对其拟建XXXXXX场地进展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拟建工程位于XXXXXXXXXXX。拟建建筑物情况如下:楼号长(米)宽(米)层数室内坪标高米构造型式根底型式地下室层数地下室室内坪标高米根底荷重酒店150.018.00430.00框剪独立1层27.60200KN/m勘察前甲方提供平面图一X。二、勘察技术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一、勘察目的 其目的要求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对拟建物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根底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二、勘察任务本次勘察按常规详勘布置技术工

2、作,结合拟建物特征及场地条件,勘察重点解决以下主要问题:1、查明建筑物影响深度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开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4、划分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根本参数,对场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5、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根底形式、根底持力层选择等进展分析和建议。三、遵照执行现有的主要标准、规程和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标准GB50021-20012021年版2、建筑抗震

3、技术标准 GB50011-20213、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4、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 GB50007-2002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50218-94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8、岩土工程勘察平安标准 GB50585-2021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标准 GB50330-2002三、勘察工程布置及完成工作量、勘察工作布置根据相关标准、规程的要求及勘察目的,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及现场踏勘和周边工程地质资料调查情况,本次勘察按二级工程重要性等级,三级场地等级,三级地

4、基等级,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详细勘察要求进展工作布置,采用多种勘察测试手段,做到点面结合、深浅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量为主,以合理的工作布置满足勘察技术要求。1、钻探、勘探点平面布置本工程勘探点布置沿拟建物边线及角点布置,共布置勘探点15个。点距10-35米。所有勘探点位置均根据控制点A1、A3为基准点,采用黄海绝对坐标系,采用全站仪进展定点。点号XYHA14035923.221559004.55838.95A34035949.763559034.50928.56、钻探深度钻孔深度要求一般性钻孔进入基岩强风化,控制性钻孔不小于基底以下5米。、钻探工艺采用XY-100型钻机开孔直径130mm,

5、终孔直径89mm进展施工。2、原位测试及取样对粉质粘土层和基岩强风化层进展标准贯入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对素填土进展重型2动力触探试验,确定其密实度及均匀性;对粉质粘土、岩石层取样进展室内试验,确定其相关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1、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我院于2021年5月8日派遣XY-100型钻机2台进场钻探,于5月13日完成野外工作。实际完成工作量见下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点15个。完成工作量如下:总进尺141.50米,标准贯入试验18次,取土样6件,取岩样9件,重型2动力触探16.70米。场地高程系统采用绝对高程系统,高程以控制点A1、A3为基准点,各孔孔口标高

6、由全站仪实测得出。2、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野外钻探、原位测试等工作针对本工程而布置,均符合有关现行的标准、规程的要求,室内试验成果吻合性较好,结论可靠。四、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1、地形:由于受场地回填土的影响,拟建场地地势呈西高东低的趋势,地面标高最大值34.92m,最小值25.89m,地表相对高差9.03m。2、地貌:场地所处地貌类型为剥蚀堆积缓坡。、场区各岩土层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1、第四系地层概况本次勘察揭露深度范围显示第四系地层分为二层,现将各土层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按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层素填土Q4ml: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00-6.50m,平均4.44m;层底标

7、高:23.92-30.42m,平均27.53m;层底埋深:3.00-6.50m,平均4.44m。黄褐色,稍湿,松散,以新近回填粘性土及碎石土为主,均匀性较差,回填年限约1-2年。该层在6个孔进展了野外重型2动力触探试验,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最大击数2.85,最小击数2.53,平均值2.61,变异系数0.06,标准差0.15。第层粉质粘土Q3pl+dl:本次勘察仅在1、4、9、13、14号孔揭露,厚度:1.50-2.50m,平均2.08m;层底标高:25.26-28.42m,平均26.41m;层底埋深:5.40-7.00m,平均6.

8、18m。黄褐色,稍湿,可塑,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及结核,局部含少量粉土,构造均匀,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响。标准贯入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特征值工程平均值m极值min / max标准差f变异系数样本数量n标准贯入8.28/90.460.066含水量W(%)22.221.2/23.80.90.046重度r(kN/m3)19.219.0/19.30.100.016液性指数IL0.530.36/0.660.110.206塑性指数Ip11.310.1/12.00.700.066孔隙比 e00.6880.673/0.7120.0160.026压缩系数a1-2(1/MPa)0.310.27

9、/0.410.050.166压缩模量ES1-2(MPa)5.494.08/6.340.770.146粘聚力ckkPa12.011.4/18.83.900.246内摩擦角k度6.05.8/6.30.300.04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压缩模量Es1-2=5.49MPa。2、基岩情况 场区内基岩主要为白垩系莱阳群砂岩及砂岩。第层强风化砂岩K1q: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90-8.50m,平均2.98m;层底标高:20.71-25.66m,平均23.75m;层底埋深:5.40-11.50m,平均8.22m。黄褐色,强风化,砂质构造,层理构造,岩石风化强烈,岩芯手搓易碎呈砂土状。岩石坚

10、硬程度为极软岩,极破碎,岩石根本质量等级分类为,节理发育,遇水易软化,软化经历系数0.6。无膨胀性及崩解性,开挖后较易进一步风化,应及时覆盖。该层在野外进展标准贯入试验12次。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特征值工程平均值m极值max/min标准差f变异系数样本数量n标准贯入39.247/381.960.051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500kPa变形模量Eo=25MPa经历值第层中风化砂岩K1q:场区普遍分布,该层未穿透。黄褐色、砂质构造,层理构造,岩石风化一般,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较完整,岩石根本质量等级分类为IV。开挖后不易进一步风化。该层取岩石试样9件,进

11、展点载荷试验,点荷载换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Is(50)=15.6-22.1 MPa,平均Rc=18.6 MPa,变异系数0.11,标准差2.1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0kPa,弹性模量E=1X103MPa经历值、地下水及土层的腐蚀性本次勘察期间及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根据地区区域经历,该场地土层对建筑物具有微腐蚀性。五、场地稳定性及地震效应评价1、气候条件:XX地区属华北暖温带沿海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受海洋环境的影响,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具有冬暖夏凉,春温秋爽,春迟、冬长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2.3,最高温度38.92002年7月15日,最低温度-16,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4%。春

12、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年均风速5.30米/秒,瞬间最大风速44.20米/秒。年均受台风侵袭或台风外围的影响达13次;年均降雨量711.20毫米,最大1272.70毫米,最小347.40毫米;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 73%集中于69月份,且多集中在几次暴雨中。冬季降雪较少,年平均降雪日10天,日最大降雪量230毫米。海雾频繁是XX地区一大特点,以夏季最盛,东南风产生的雾最多,年均雾日43.4天,年均结冰日82天,季节性冻土深度小于0.50米。2、区域稳定性XX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胶莱坳陷,XX-海阳断块凸起的V级构造单元的南部。场区自太古代元古代以来一直处在一个长期、缓慢、稳定的上

13、升隆起状态,缺失华北型地层沉积。自中生代燕山晚期,区域性构造活动强烈,发生大规模、区域性酸性岩浆侵入,形成稳固的花岗岩岩基,以深成相似斑状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要组成岩石。随后受华夏式构造体系影响,形成NE向压扭性断裂构造,伴随酸性中基性岩浆入侵,形成以浅成相细粒花岗岩、煌斑岩最为常见的雁列式岩脉,与花岗岩岩基组成复合岩体,它们之间虽然岩性不同,但属于同源异相的岩浆岩类硬质岩石,是坚硬稳固的地质体,无后期沉积夹层、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经漫长的地壳抬升、风化、剥蚀、夷平作用的反复改造,使燕山晚期稳固的花岗岩体,以基底形式分布于地表或地下一定深度内,并在长期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了一定厚度的风化带,其上

14、沉积了厚度不一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新近人工回填土。即墨市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胶莱盆地IV中的即墨凹陷V构造单元,属于中新生代的断陷盆地。自太古代至元古代古老的结晶基底褶皱回返之后,一直处在长期缓慢、稳定抬升的隆起状态,深遭风化剥蚀、侵蚀作用的再改造,缺失古生界及中生界早至中期的沉积,自中生代燕山期由于华夏式构造体系活动十分活泼,造就了“即墨凹陷,沉积了陆相碎屑岩夹有中基性火山岩的喷发;自新生代以来由于喜山运动的影响,仍随同区域一样,以继承性的缓慢抬升运动为主,缺失古新界至下、中更新界地层的沉积,自上更新世晚期才趋于稳定,沿沟谷、河道发育上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松散堆积物。3、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土依据其工程特征区域地质经历估算:第层为软弱土Vs=100 m/s,第层为中软土Vs=200 m/s,第、层为基岩Vs500m/s,在现有勘探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